樂觀敬業“掏糞”31年
城肥清運是什么?通俗地說,就是糞便的清運和無害化處理。青島市垃圾管理處城肥處理廠有位工人,做這一行31年了,他說起自己的工作來眉飛色舞:“現在都用機械化設備了,真是比以前幸福多了!”

管恩順,男,1961年8月生,中共黨員,青島市垃圾管理處城肥處理廠職工。
城肥清運是什么?通俗地說,就是糞便的清運和無害化處理。青島市垃圾管理處城肥處理廠有位工人,做這一行31年了,他說起自己的工作來眉飛色舞:“現在都用機械化設備了,真是比以前幸福多了!”
他叫管恩順,53歲。1983年,他剛剛從事城肥清運和糞便無害化處理的時候,很多地方包括團島以及臺東片區由于街道狹窄,進不去車,只能靠人工清理貯糞池。“那個時候,大的貯糞池兩天或者三天清理一次,小的貯糞池一天清理一次,鼻子直接被熏得失去了對味道的判斷能力,現在,有了機械化作業,我們這些一線工人真是享福了!”
然而,機械化作業也并不能保證沒有味道,而且很多時候,機械化在特殊情況下,還是需要人工的配合。2011年底最冷的時候,廠里接到青島科技大學的電話,說是貯糞池“滿了”。當時氣溫零下10攝氏度,貯糞池內的糞便已經凍透,冰疙瘩一般,用泵抽根本抽不動,必須人工下池鏟除冰凍層。管恩順看了看,二話沒說,脫下棉衣穿著單薄的工作服,就跳入池中通道鏟除冰凍層。天太冷,他就上來穿上大衣暖和一會兒,再跳下池子鏟冰,直到機械設備能運轉。
2012年8月份,青島市南區臺西三路居委會求助,說一處居民樓下化糞池冒溢,污水橫流,臭氣熏天。這次又是管恩順,立即帶上洗污設備趕往冒溢地點。出現冒溢的化糞池因好久沒有清理過,上面的糞積了厚厚一層,管恩順頂著惡臭用水把糞便軟化后,再用機械抽污。3個多小時后,化糞池終于清理完畢。
盡管從事著這樣的工作,但管恩順只記得好處:機械化作業再臟也就是稍微有點臭味而已,這對于他那個已經被熏壞的鼻子來說,完全不算什么;雖然有時候需要到貯糞池里進行人工作業,可是比起以前三天兩頭地“浸”在池子里,“那真是太幸福了!”
管恩順說,他的“幸福感”來自于自己的神經大條,還來自于自己特別相信單位和政府。在“非典”期間,根據市“非典”指揮部的要求,城肥處理廠負責清運市胸科醫院的貯糞池。接到清運通知后,他主動提出接手這個任務。清運的那天,他和另外兩名同志到胸科醫院,穿上厚厚的防護服,鉆到貯糞池內,一锨一锨地清理里面的糞便和排泄物,然后用吸糞車抽走。經過幾個小時的工作,終于清理完整個貯糞池。可是當他回到單位時,大家一起對他說“非典”傳染的厲害,他才感覺有點后怕。“但是我相信單位,相信政府,他們發的防護服肯定管用,你看,我到現在,不也好好的,身體比小伙子還棒嗎?”
管恩順是個老青島,用他自己的話說,“與生俱來就從骨子里愛自己的城市”。所以,每當遇到城市里搞重大節慶的時候,最樂的是他,最忙活的也有他的份兒——為節慶提供流動公廁服務保障。早晨5點多上崗,晚上清理完公廁要到凌晨一點多,可是管恩順自己認為“很幸福”:“你看看,自己的城市有啤酒節,有極限帆船賽,有海洋節,老百姓天天過節,我也是老百姓,怎么能不幸福?”
近日,管恩順被評為青島市“文明市民”。
責任編輯: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