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的好老師
張俊海,男,1971年11月,利津縣第二實驗學校一名普通教師,2009年,張老師被診斷患上了惡性腫瘤,常年高昂的手術、放化療、術后恢復等費用使他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但面對巨額財產,他不為所動,全力尋找失主,譜寫了一首拾金不昧的高尚贊歌。

張俊海,男,1971年11月,利津縣第二實驗學校一名普通教師,2009年,張老師被診斷患上了惡性腫瘤,常年高昂的手術、放化療、術后恢復等費用使他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但面對巨額財產,他不為所動,全力尋找失主,譜寫了一首拾金不昧的高尚贊歌。
2013年1月26日,他和對象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公路邊上撿到一個公文包,當時四周沒有人,他倆在原處等了大約半小時,也沒有等到失主的到來。由于是晚上,他想包中一定有失主的信息,回到家打開公文包時吃了一驚。公文包中有:身份證、駕駛證、十幾張銀聯卡、一大摞百元大鈔、數碼相機、一厚疊重要的單據。當時他頭腦中只有一個念頭,馬上找到失主,把這些重要的物品歸還給他,要不然失主一定會急死的。找了好長時間,才在一張單據上找到失主的信息,通過聯系,確認了失主的真實身份。失主叫魏毅利津縣西魏村人,在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工作。包中的物品正是公司的很重要的資料,失主正組織家人朋友四處尋找,一聽到他打去的電話,喜極而泣。急急忙忙趕到張老師家,確認了物品的完好后,他覺得無法表達謝意,一直追問張老師的姓名,而張老師只是說我是二校的一名教師,我只是做了一件應該做的事,你的謝意我領了。小魏同志還是打聽出了張老師的姓名,為表謝意做了一面錦旗,送到了學校,直到這時,學校才知道了張老師拾金不昧的事情。張老師的妻子的下崗、孩子正讀高中、高昂的醫療費用壓的他喘不過氣來,家中的每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生活拮據。而對于撿到的一厚摞百元大鈔的誘惑,說實話如果他把錢留下,把證件毀掉,任何人也不會知道,但是他一點也沒有動心。“東西不來就不是我的,如果當晚找不到失主的話,我會比失主還著急的。我只是做了一件應該做的事情,相信不單是我,任何一個實驗二校人遇到這種事情都會這樣做的,因為我們的心中烙有二校人的正氣。”張老師說。
獲得榮譽:張多次獲得縣委、縣政府嘉獎,縣優秀教師,縣教學能手,縣教學骨干等多項榮譽稱號;2013年榮獲“感動利津”道德模范稱號;2014年榮獲東營市第二屆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