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墊納出雙擁情
于瑞芝,女,漢族,1921年10月生,山東鄆城人,1936歲年參加革命,1948年入黨,93歲高齡的于瑞芝家住歷下區燕山街道燕南社區。幾十年的革命生涯,造就了她一顆共產黨員的赤膽忠心。“多行善,精神樂;有錢送錢,沒錢送溫暖”,這是于瑞芝的口頭禪,也是她的承諾和信念。自1990年離休以來,她人退心不退,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情懷,堅守一個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承諾。

于瑞芝事跡材料
于瑞芝,女,漢族,1921年10月生,山東鄆城人,1936歲年參加革命,1948年入黨,93歲高齡的于瑞芝家住歷下區燕山街道燕南社區。幾十年的革命生涯,造就了她一顆共產黨員的赤膽忠心。“多行善,精神樂;有錢送錢,沒錢送溫暖”,這是于瑞芝的口頭禪,也是她的承諾和信念。自1990年離休以來,她人退心不退,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情懷,堅守一個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承諾。
一、鞋墊納出雙擁情
于瑞芝當年支援前線納得一手好鞋墊, 1997年香港回歸,當她想到解放軍將要進駐香港,心里便萌生了要“讓駐港部隊官兵穿上自己親手做的鞋墊,踏進香港這片國土”的想法。那時她已年近八旬,再拿起多年沒動過的針線,手也不聽使喚,左手被扎的滿是針眼,血漬滲透了鞋墊。為趕進度,于瑞芝每天要縫16個小時以上,老伴心疼地對她說:“歇一歇吧!”于瑞芝來人說:“縫不出來怎么行呢,香港回歸是我們國家的大喜事,駐港官兵保衛著我們國家的國土,他們才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年近80的于瑞芝自己買上火車票踏上了南下的列車,把48雙鞋墊送到了深圳駐港官兵的手中,完成了她人生的一個夙愿。
近十幾年來,每逢“八一”建軍節、國慶節、抗日戰爭勝利、長征勝利等特殊節日,于瑞芝總是親手縫制上百雙鞋墊并送到子弟兵的手中,給戰士們講述抗戰時期自己在魯西北地區的戰斗事跡。這些年來,于瑞芝共納制鞋墊兩千多雙,把自己對祖國、對官兵的一片真情化作了千針萬線,納入到每一雙鞋墊中。
二、濃濃公益慈善心
經過了革命戰爭的磨練,使于瑞芝懂得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知道貧窮帶來的愚昧。她知道貧困家庭的孩子渴望讀書的心情,“窮什么也不能窮孩子啊,那怕省吃儉用也不能讓孩子輟學。”在于瑞芝的家里,她做了一個愛心捐款箱,兒子、女兒、孫子們來到家后,就動員他們儲蓄他們的愛心。時間長了,孩子們每次回來都形成了習慣,主動向愛心箱投錢。每過一段時間,于瑞芝就帶著自制的捐款箱到濟南市慈善機關捐款。近年來,于瑞芝先后向慈善機構捐款近萬元,為社會及特困兒童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愛心。
三、免費義診暖人心
于瑞芝有一套祖傳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絕活,加之早年在北京跟著羅有明當過學徒,對治療腰椎鍵盤突出癥有獨到之處。于瑞芝對每個患者不僅免費治療,來到她家還給患者燒水倒茶;還有一些外地來的患者,有時當天來,不能往返的,她就讓患者住在自己家里;有些外地患者不好意思,來的時候帶點家鄉土特產,于瑞芝就讓他們再帶回去;還有的患者不能行動,她就親自到患者家去出診;出診時,一律不讓患者開車來接自己,都是用月票乘坐公交車。多年來,經過于瑞芝治療的腰椎間盤患者有2萬多人次,出診的次數也不計其數。
“不要問這個社會會為你做什么,去注意自己能為社會做多少。”這句美麗善良的語言鑄造了于瑞芝的一生。榮獲淮海戰役支前模范、1960年全省三八紅旗手、濟南市文明市民、濟南慈善十年先進個人、濟南市愛國擁軍模范、歷下區慈善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孫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