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澤金,男,1963年生,平邑縣臨澗鎮河東村衛生室室長。
河東村地靠唐村水庫,其三面環水,與外界相通只有一條路,此前這條路是條黃土路,每到下雨、下雪天都泥濘不堪,當地農民看病尤其是給孩子看病都要用小推車、扁擔挑著。兒時的邵澤金目睹了村民看病的艱難,所以就立志做一名鄉醫為他們服務。1983年,邵澤金高中畢業后,從父親手中接過了診所,開始了從醫生涯。
從醫后,邵澤金和父親一起在村衛生室工作。1987年,邵澤金結婚。因為開支大、收入少,邵澤金想到了離開衛生室,到外出打工。在離開衛生室一段時間后,村民們感到就醫不方便,邵澤金父親就給邵澤金打電話:“村民們說,你走了我們看病不方便了,你還是回來吧。”反復考慮后,邵澤金回來了,他從此也不會再走了。
30年來,邵澤金用自己的醫術服務于附近5、6個村子的村民。尤其是水庫對岸的村民,只要村民有需要,他就坐船過去看病。多年來他一直住在衛生室,村民有需要他隨叫隨到,他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一名鄉醫質樸的濟世情懷。
除了坐診、出診外,邵澤金還從事公共衛生服務,為居民建設健康檔案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為了盡快完成這項工作,邵澤金針對不同的人群,采取了不同的采集信息的方式。對于行動便利的健康人群,集中到診所采集信息;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或病患者,他就帶著《居民健康檔案》入門進戶地采集;對于短期外出務工的村民,則盡量利用他們節日返家的時機進行信息采集;對于長期在外務工的村民,則采取電話聯系的方式讓他們到當地衛生室進行健康普查,然后把信息反饋過來。就這樣,一套轄區內1500余人的包含身高、體重、血壓、血糖等基本信息的村民健康檔案就建立起來了。邵澤金又根據村民病情、年齡、性別、婦幼保健等做了進一步的整理歸類,掌握了村民的真實的健康狀況。
行醫30年來,為了方便村民就醫,邵澤金一直忙碌著,坐診、出診、公共衛生服務……有個星期天好好休息一下的想法也成了奢望。“山里人看病不方便,有個頭疼腦熱的,咱讓他在家門口就把病看好,這是我的責任。”邵澤金說。
2009年邵澤金被山東省衛生廳被評為“全省基層中醫工作先進個人”。
責任編輯:王雨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