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壽光楊莊鎮的鄉村道路上,時常可以看到一位穿著綠色制服、皮膚黝黑、面容和善的中年男子與當地村民、沿街商販、化工廠工人打得火熱,他就是楊莊支局投遞員王錫錕。
王錫錕,男,34歲。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壽光楊莊支局從事基層投遞工作。他始終以“優質服務、用戶滿意”為已任,認真做好投遞工作。
在王錫錕看來,投遞工作雖是一個平凡崗位,但要干好不容易,心中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理念。為做到這一點,他嚴格要求自己,別人做不到的自己要做到,別人能做到的,自己要做的更好。他所投遞的段道被同事們戲稱為“蜀道”,段道長、路難跑、村稀少,一天跑下來得100多公里,但他從未因此喊過一聲苦,叫過一聲累。2007年冬的一天,大雪下了整整一天,20多公分厚的冰雪,根本不能騎摩托車,他愣是推著自行車去投遞,直到晚上8點才將報紙送完,這中間他跌了多少跤都已經數不清。
憑著這股韌勁,無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王錫錕從沒有延誤過班期,也沒有收到用戶一起投訴,郵件妥投率始終保持100%,平均每天延伸服務15公里,率先實現農村包裹直投到戶服務。盡管每天都是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但只要看到鄉親們接到郵件時露出的笑容,他會馬上渾身釋然,再次打起精神。在他看來,用戶的滿意就是對他工作最大的贊揚和肯定。去年7月份,他投遞一件掛號信,地址是清水泊農場。知道的人都清楚該農場有好幾個分廠,而且多數員工都是臨時務工人員,如果按規定將信件送到總廠后,查無此人就可按地址不詳退回。但“愚笨”的王錫錕沒這么做,為盡快將信件送到這位叫馬善本的客戶手中,王錫錕每天利用下班時間,冒著30多度的高溫,一家一戶地問,一排房子一排房子地找。工夫不負有心人,4天之后,他終于將該快件送到了馬善本的手中。
王錫錕有一副熱心腸。在做好投遞的同時,他還經常主動為村民代繳各項費用、代買生活用品,甚至幫孤寡老人洗衣做飯。當地農場,有位孤寡老大娘,是齊魯晚報的老訂戶,由于身體不好,需經常吃藥,但農場衛生所很小,許多藥都沒有,王錫錕得知情況后主動幫她去鎮上買藥。時間長了,每次王錫錕經過老人家時,都會去陪老人說說話,幫老人干點家務。老人會很放心的將個人存單拿出來讓王錫錕看看是否到期,他便將每張存單到期日記下來,到期主動提醒老人轉存。后來老人視力下降,已看不清報紙上的字,可每到訂報時仍會續訂,因為在老人眼里王錫錕送去的不僅僅是報紙,更是一份親情和關懷。他的愛心事跡也引起媒體的關注,今年,濰坊電視臺、《山東郵電報》、《壽光日報》、大眾網、山東新聞網、中國山東網先后采訪、報道了王錫錕扶危救急的愛心事跡。
王錫錕隨身都會帶著個小本子,記錄著各家繳費的明細。每天投送結束,他都要把這些事情仔細核對清楚,才回家吃飯。他對于郵政事業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責任感。當年,趕上修路,楊莊鎮很多村莊都開始掀起捐款的熱潮。當時他的工資只有800元多一點,但是他還是主動到村委交上200元用來修路。借用他的話就是,“修好了路不只大家走著方便,我以后送郵件也會好走一些”。十里八村走的久了,跟周圍的人便逐漸熟悉起來,很多村里的事情他都如數家珍。這些年,他不知資助了多少孩子。他總是在寄發入學通知書的時候,如果知道這家的條件不好,便在信封里偷偷夾些錢,多的時候200元,少的時候80元,盡管他家里的情況并不見得比別人好,可是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卻在一直堅守著。
通常,王錫錕的午飯就是饅頭和咸菜,偶爾吃點泡面。水是喝的最少的,土是吃的最多的,王錫錕的嘴唇不管冬夏都會很干澀。一年四季對他來說,都不是好天氣。春天楊絮紛飛張不開嘴,話也不敢說;夏天酷熱捂起痱子,又癢又痛;秋天蒺藜扎壞車胎,走一路補一路;冬天寒風刺骨,凍得手腳失去知覺。但是,他卻一直無悔自己選擇并堅持的這份工作。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安于平淡,樂于助人,在平凡中工作成就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他是當之無愧的郵政楷模、時代先鋒。2010年,被濰坊市郵政局授予“先進生產者”、“優秀鄉郵員”稱號;2010-2012年連續三年被省郵政公司評為“四星級投遞員”;2013年被濰坊電視臺評為“基層服務明星”,拍攝專題記錄片;今年9月份,大眾網、齊魯網、《山東郵電報》先后報道其愛心幫扶孤寡老人事跡,贏得社會大眾的一致好評。
責任編輯: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