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癱瘓病妻不言棄
朱鳳濤,男,1962年出生,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人。9年前,朱鳳濤的妻子患絕癥全身癱瘓,朱鳳濤不拋棄不放棄守候9年,不離不棄,日夜相伴
好男人悉心照顧癱瘓病妻九年不言棄

朱鳳濤,男,1962年出生,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人。9年前,朱鳳濤的妻子患絕癥全身癱瘓,朱鳳濤不拋棄不放棄守候9年,不離不棄,日夜相伴……
照顧久病妻子,他儼然成了“營養學家”
妻子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吃飯,為了保證她的飲食營養,朱鳳濤堅持每天下午收看健康養生節目。幾年下來,他儼然成了“營養學家”。熟能生巧,不需要稱重,朱鳳濤就能準確地從餐桌上的瓶瓶罐罐里抓出適量的枸杞、薏米仁、大棗、蓮子等食材。為了均衡營養,他還加入時令蔬果肉類,用豆漿機打細后搭配成營養可口的流食,用注射器通過鼻飼管輸送到妻子胃里,保證了鄒霞日常所需營養。
盡管妻子意識模糊,朱鳳濤仍然每天抱她坐上輪椅在窗邊曬曬太陽。朱鳳濤堅信妻子尚存的意識聽得到,所以他每天給妻子放音樂,希望能喚起她更多意識。
家庭為重,他辭去職務照顧病妻
2004年底,在銀行系統工作的朱鳳濤因業績突出調入河東區行擔任重要職務。這時鄒霞卻病倒了,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突遭不幸。
2005年底,住院期間鄒霞又感到胳膊麻木,檢查卻沒發現異常。隨后,腿部也開始乏力,走路漸漸困難。做過多次檢查,均以為是腦梗塞。聽說多運動能減緩病情,每晚飯后朱鳳濤都要攙著妻子在小區附近散散步。家里也準備了各種鍛煉器械。
朱鳳濤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妻子按摩。2007年時,鄒霞走路越來越吃力,甚至連呼吸也感到困難。朱鳳濤再次請假帶著妻子到了北京,這次妻子的病最終被確診為紋狀體黑質變形。北京的專家告訴他,妻子得的是帕金森綜合癥,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特效藥。患者的壽命長短關鍵在護理,護理好的話可以多活幾年,護理不好則會出現多種并發癥。
這對朱鳳濤無疑是當頭一棒。單位和病妻,孰輕孰重?朱鳳濤心中早已有了譜,他毅然找到上級主管要求調離領導崗位,他的理由是“工作固然重要,但單位里缺了我,還有其他人頂上,可家里離不開我,妻子離不開我”。就這樣,朱鳳濤從重要崗位退下來,專職照顧妻子。
有一線希望,他也要努力爭取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一場不容易,攤上了就得承擔,是男人就必須擔當!”朱鳳濤的話擲地有聲。
2007年底,鄒霞的飲食起居已不能自理。面對失語的妻子,如何更好地溝通是個難題。朱鳳濤制作了一張大卡片,將吃飯、喝水、吃藥、護理等事項打印在紙上,塑封起來,遇到妻子不舒服時便拿出卡片邊問邊指給她看,同時留心她目光停留在哪里。
為了方便照顧妻子,朱鳳濤每天晚上等妻子睡了之后,他才會躺下,但這并不是一天的結束。飽受病痛折磨的鄒霞常在夜間疼得叫出聲來,這時朱鳳濤就立即起床為妻子按摩,緩解她的痛楚。多的時候,一晚上要起身三四次。
妻子是個愛干凈的人,每周朱鳳濤都帶她去澡堂洗澡,給她換上干凈衣服。每次便后都為妻子清洗下身。雖然癱在床上幾年,鄒霞從未生過褥瘡,全仰仗朱鳳濤悉心護理。
看到妻子遭受大難面臨死神召喚,朱鳳濤就不信邪,千方百計讓妻子一天天活下去。一邊配合醫院為妻子進行治療,一邊到處打聽治療良方。在他的眼里,只要有一線希望,他也要努力爭取。
“有了她,我們就是一個完整的家”
在妻子飽受病魔折磨時,朱鳳濤也如座針氈,上班保證工作不出錯,下班還得照料好妻子。
有段時間,他不愿見人,不愿說話,拒絕參加一切應酬,每天活動范圍就在家和單位兩點一線之間。朋友們擔心他是不是得了抑郁癥,紛紛勸他“適時把自己解放出來”。
醫院里人多嘈雜,極度疲憊的朱鳳濤絲毫不受影響,可只要妻子有一點點聲響,他一骨碌就坐起來。同病房的人都稱奇怪。
面對巨大的精神壓力,朱鳳濤決定調適自己。“我是家中的頂梁柱,我不能倒下。”他為妻子請了專職保姆,但是喂藥、喂飯、洗澡、理發他仍然自己負責。
妻子生病9年,朱鳳濤照顧了9年,在他看來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不管干什么,每天能看到她、照顧她,我就感到很滿足,有了她,我們就是一個完整的家”。
關于朱鳳濤照顧病妻的感人片段還有很多,這么多年,朱鳳濤任勞任怨,不言放棄,他的故事雖然平凡,但他的故事就是一種堅持,他的堅持就是一種美德。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