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盡職守辦案十八年
自1995年通過考選進入法院工作以來,楊玉玲同志已經戰斗在矛盾交鋒審判一線十八年了。十八年來,她累計結案6000余起,把青春獻給了她熱愛的審判事業,完成了從一知半解的門外漢到經驗豐富的老法官的轉變。
和顏悅色調解 恪盡職守辦案

自1995年通過考選進入法院工作以來,楊玉玲同志已經戰斗在矛盾交鋒審判一線十八年了。十八年來,她累計結案6000余起,把青春獻給了她熱愛的審判事業,完成了從一知半解的門外漢到經驗豐富的老法官的轉變。“我工作,我快樂!”這句話幾乎成了楊玉玲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也真切地道出了她對審判事業的酷愛。連續8年結案均在400件以上,均創全市法官辦案之最。其中,2005年結案404件, 2006年結案410件,2007年結案215件(期間因工作過度勞累病休4個月),2008年結案467件,2009年結案445件,2010年結案428件,2011年結案700件,2012年結案580件,2013年結案580件。
楊玉玲同志具有勤懇敬業的精神。為了熱愛的審判事業,她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頑強的毅力刻苦學習法律知識,廢寢忘食地開展業務工作。剛剛接過審判工作的時候,她對工作并不了解,為了盡快勝任工作,她自覺克服家庭困難,把照顧孩子的事情全部交給了愛人,每天晚上都在單位吃飯,一直學習到凌晨才回家休息。當她回到家的時候,孩子早已酣然入睡。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半年,她扎實地掌握了工作所需的法律知識和審判技巧,為以后的工作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許就是在這段時間,她對自己的審判事業產生了無法割舍的感情。
楊玉玲同志具有勤奮好學的品質。她謙虛謹慎,孜孜以求,堅持向書本學、向群眾學、向領導和同事學,并通過自學和法律函授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法律素養。針對審判中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她潛心學習法學理論,特別注重研究和探索市場經濟環境下案件的新特點,在緊張的審判工作中,她苦研苦讀,邊干邊學,邊學邊干,開闊思路,即使在食堂吃飯的時間也能看到她與同事為某一專業問題爭執不休。近十年來,她始終保持著一個良好習慣,那就是央視臺定時播放的《法律講堂》、《道德觀察》、《庭審現場》等欄目,她都一期不落、雷打不動地收看。她知道通過觀看這些節目,一方面可以洞見世間萬象,感受到人情冷暖;另一方面能從中汲取生活與法理素養,天長日久,潛移默化,大大促進和提高了她的業務水平。
楊玉玲同志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她始終認為對于許多當事人來說也許一輩子進法院只有一次,面對一個個或焦躁或不安的當事人,她內心深處的責任感油然而生,除了認真履行審判職責,最大限度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之外,她別無選擇。她要讓這唯一一次跟法院打交道在當事人心中留下美好印象,詮釋新時代法院、法官愛民親民的良好形象。如四川重慶一民工劉某在東營打工過程中,因交通事故致其成為植物人入住東營市人民醫院,在醫院治療7個月之久,無家人過問,無陪護人員,因無力交納醫療費用而無法辦理出院手續,醫院將其訴至法院,要求其出院并交納醫療費用20余萬元。她接手此案后,通過電話多次聯系民工原戶籍部門及其所在村,了解到該民工老婆早已離異,獨生兒子患有精神病、還有一位80多歲的老母親需要贍養的情況后,她輾轉找到民工的其他親屬,告之其可以通過法律程序向交通肇事者燕某主張權利,將病人扔至醫院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經過耐心細致的勸說與開導,該民工家屬代其向法院起訴肇事者,經多次調解肇事者賠償民工14萬元。她又多次去醫院做工作,使醫院減免大部分醫療費,只收取民工5萬元醫療費,醫院撤訴。賠付款到位后,她和書記員親自到重慶將款項送到民工家中,維護了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楊玉玲同志具有得力的工作技法。經過多年審判實踐,楊玉玲欣喜地發現民事調解工作對于很好地解決民事糾紛作用相當明顯,具有其它結案方式所無法替代和無法企及的特殊效果,她對此興趣濃厚。久而久之,辦的案子多了,她總結出了一套“楊氏調解技法”,“情理共融”、“耐心疏導”、“巧克力”、“中醫診脈”、“情感滲入”、“綜合分析”、“對號入座”、“溝通解怨”、“換位思考”、“內援外交”、“求同存異”、“選擇時機”、“同類對比”等多種調解結案方法,靈活應用于各種民事案件的調解,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無數到她手里的案子,經過她的調解都能讓當事人氣著來,笑著走,每每看到當事人欣然離開,她都感到心情格外舒暢,她享受著因自己努力給人們帶來安慰和快樂后的幸福和喜悅。
楊玉玲同志具有公正廉潔的信念。她嫉惡如仇,不容許任何人褻瀆法律。規范執法、廉潔執法、司法為民是她一直奉行和恪守的工作準則。她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樹立了執法為民,公正無私的良好形象。就是這樣的工作作風成就了她“巾幗建功標兵”的美譽——全省法院唯一獲此殊榮的法官。她曾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一等功一次,先后獲得“全省法院辦案能手”、 “全省法院十佳辦案標兵”、“山東省優秀女法官”、“全省優秀法官”、“全市法院辦案能手”、“東營市優秀青年衛士”、“東營市十佳政法干警”、“東營區勞動模范”、“東營市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四十多項榮譽稱號,2012年當選東營市第七屆人大代表。2013年11月當選東營市工會六大代表。遠近聞名、家喻戶曉的她更是獲得了群眾的認可和肯定,她年年都能收到來自不同崗位、不同地區、不同背景的當事人真情為她送上的錦旗和感謝信,這也是眾多榮譽中讓她最受鼓舞的,她堅信“金碑銀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楊玉玲同志把自己的審判權看得重如泰山。她深知自己的權利是人民賦予的,不允許自己對人民麻木不仁、漠不關心。經她審理的案件件件都稱得上是鐵案,很少有紕漏。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經常遭遇社會上一些不正之風的襲擾,為了打贏官司,有些人不惜采取各種手段。這種情況下,她堅持依法辦案,按原則辦事,不但自覺把好金錢關、人情關、權勢關,多次謝絕吃請,堅決拒收當事人的一切賄禮,確保了一身清廉,不貪贓枉法,她還嚴格要求家屬,不收受任何人的禮物。
楊玉玲同志堅持以調解促和諧,信念堅定,作風頑強,工作始終如一。在每年400多起案子中,調撤率都達到70%以上,被群眾譽為“調解大王”。 在調解中,鍥而不舍、不厭其煩是她練就的“內家定力”。有人曾風趣地說:“做調解,楊玉玲說的話夠一火車皮了!”也正是因為調解工作量大,2008年三月份她患了“口干癥”,天天口舌干燥而且口苦難耐,后到北京口腔醫院專家診治才有好轉。2011年,東營區法院破天荒以她的名字命名了“楊玉玲法官工作室”,當年她結案達到700起,案件調撤率近80%。她的民商事案件的調解工作,對于促進社會和諧起到了積極作用,得到了領導和同志們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
正如她在一次演講中所說,“這是我終生無悔的選擇”。楊玉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忘我的實踐著自己酷愛的審判事業,展示著新時期人民法官公正無私、執法為民的良好形象,為東營區人民法院的各項建設,為全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為創建平安東營和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付出總有收獲,她的事跡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廣泛贊譽和肯定,人民法院報曾在要聞版刊登她的事跡,他用自己的行動向廣大人民群眾完美詮釋了公正、廉潔、文明的人民法官形象。
責任編輯: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