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為學生除心病
孟慶勝今年74歲,在臨邑中小學勤奮執教40年,然而退休后卻退而不休,老有所為,積極投身到關心下一代工作之中,受到了學生、老師和家長的普遍歡迎,也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屆的充分肯定。
義務為學生除心病的老雷鋒
——記臨邑五中退休教師孟慶勝

孟慶勝與孩子交流
孟慶勝今年74歲,在臨邑中小學勤奮執教40年,然而退休后卻退而不休,老有所為,積極投身到關心下一代工作之中,受到了學生、老師和家長的普遍歡迎,也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屆的充分肯定。
聊天室里除“心病”
2000年退休后的孟慶勝發現,中小學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于是自學心理學,結合40年的工作經驗,編寫了中小學生健康心理學講義,在臨邑五中舉辦“陽光心態”健康心理學系列講座。在講課中,孟慶勝發現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單憑在課堂上解決不了。于是,2007年9月孟慶勝在五中設立了“孟爺爺聊天室”,專門解決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由于孟慶勝態度和藹,語言風趣,又懂心理學,同學們有了煩惱和困難,都愿找他傾訴。“有煩惱,找孟爺爺!”成了許多學生的口頭禪。教育局的一位職工,女兒在濟南外國語學校高二學習,思想出現了波動,回家后不說話,父母陪孩子來聊天室尋求幫助。孟慶勝首先給他們講了“陽光心態”,又談了成人比成功重要,經歷比名次重要,激勵比指責重要。最后要求孩子每天說三句話:我健康,我快樂,我大有作為。經過兩小時的聊天,全家人都露出了笑容。幾年來,孟慶勝老師先后義務授課500多場,聽課師生達6萬余人,通過聊天室孟慶勝為700余名學生解決了心理方面的問題,使孩子們愁眉苦臉進門,喜笑顏開出門。
信箱里面化“煩惱”
在與同學們的交流中,孟慶勝發現一些同學對青春期的疑惑、對老師的意見、對父母的不理解等問題,不愿意直接和他當面交流,孟慶勝又在五中設立了“孟爺爺信箱”,學生們可以通過寫信的方式向他傾訴。2008年3月的一天,孟慶勝接到初一學生小月的來信,信中寫道:“前不久我父親因車禍去世,不到兩個月母親就改嫁了,我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我現在感到無依無靠,對一切都心灰意冷。我該怎么辦?”收到信后,孟慶勝久久不能平靜。到了晚上孟慶勝找到小月:“父母走了可周圍還有很多關心你的人,家里還有爺爺奶奶,學校里有老師、同學,有這么多人愛你,你不該氣餒,應該珍惜這些愛,樹立起信心和勇氣,好好學習,報答所有關心疼愛你的人。”在接下來的幾天,孟慶勝連續給她寫信:“不蒸饅頭要‘爭氣’,擦干眼淚挺起胸昂起頭,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很快小月走出了陰影,2008年還被評為優秀團員,上了學校的光榮榜。自2007年以來,孟慶勝收到1700多封學生來信,對信中反映問題全部進行了解答。
手機短信解“心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手機也走進了校園,很多孩子知道了孟慶勝的手機號碼,都通過手機來和他交流,傾吐心中的煩惱。盡管手機短信是一條方便快捷的溝通方式,但是對70多歲的孟慶勝來說卻是給他出了一個難題。可是為了和孩子們溝通,幫助他們解開“心結”,他硬是慢慢學會了發短信,現在發起短信來熟練的像一個年輕人。一名高中生發來短信:“我是一名班干部,為班級浪費了不少精力,但總有一些同學不聽管,我也覺得班主任有很多錯誤,請您給我指點一下該怎么辦?”“首先,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任務,處處以身作則。其次,調整心態,想方設法和同學溝通,處處關心體貼同學。另外,注意工作方法,要寬以待人,用微笑面對同學。”孟慶勝回復,“至于班主任的問題要正確對待。首先,老師也是人,要允許老師犯錯,給老師改正錯誤的時間。其次,可心平氣和的和老師談談,以免誤會。”“謝謝爺爺的解答,您說的我記住了。”近年來,孟慶勝收到2000多條學生發來的手機短信,全部進行了回復。 2008年8月,孟慶勝被德州市關工委吸收為德州市關愛報告團成員,并被評為全市先進“五老”志愿者。2009年3月,被市婦聯聘為德州市首批家庭教育專家。2010年11月,被授予全市先進“五老”輔導員,2011年4月,又被授予全省先進“五老”輔導員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