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基金蘊大愛
鄆城第一初級中學有個“愛心基金會”,同學們依靠課余時間撿拾廢紙、飲料瓶募集善款,幫助了一個個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受到社會贊可的同時,學生們的道德品質也相互感染提高。

愛心基金會捐助困難學生

為一對失去母親的雙胞胎家庭捐助

為張營鎮張三村腦癱雙胞胎捐助善款

一初中的同學走訪慰問丁里長鎮敬老院

爭做環保小衛士并為環衛工人送水

鄆城第一初級中學有個“愛心基金會”,同學們依靠課余時間撿拾廢紙、飲料瓶募集善款,幫助了一個個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受到社會贊可的同時,學生們的道德品質也相互感染提高。
有了小基金這個平臺,校園里互幫互助的人多了,愛心故事一個連一個,富有愛心的同學層出不窮……濃濃的愛心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地潤澤著全校師生的心靈。
“愛心基金會”點燃希望
2010年1月23日,鄆城第一初級中學為培養全校學生儉省節約、低碳環保、關愛他人的意識和能力,決定成立愛心基金會。愛心基金會本著“關愛、互助”的原則,及時把每一份愛心送給最需要關懷的人手中,把每一分錢用在最需要資助的地方,并把“共建和諧第一初中,奉獻一片真摯愛心”作為愛心基金會的主題。
“這些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不斷踐行‘關愛、互助’的精神,愛心基金會成立至今共捐助3萬多元,幫助很多社會弱勢群體和困難學生。”校長曹務成介紹說。
學校大門兩側文化墻壁上,是精心設計的德育文化墻,其中最吸引記者眼球的是該校的社會實踐板塊,這些可愛的孩子們,用他們純潔的愛心溫暖孤寡老人、腦癱患兒、貧困同學等。
看著這一幅幅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充滿愛心的圖片,可以得出該校在“四德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不是一時的應付差事而已,而是長期不懈積淀出來的。
為收集整理和便于儲存愛心“碩果”,學校在教室較緊張的情況下,專門騰出兩間辦公室作為愛心儲藏室。記者看到,里面除了排放十幾個大編織袋盛滿的塑料瓶外,還有免費應急電話、“愛心雨傘”、“愛心打氣筒”供需要的同學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全體同學積極募集廢紙和廢塑料袋、塑料瓶等上交到愛心基金會,分級分組,順手把衛生區、班內的廢紙團等撿起來,整理收集、統一上交、統一變賣存儲為基金。”并且每學期進行張榜表彰。愛心基金會主席李萌告訴記者。
愛心基金會辦公室主任劉國棟告訴記者,為了多賣幾個錢,學生們利用周末,把這些廢品從樓上一袋袋背下來,推著地板車賣給廢品收購站。
在談到創建愛心基金會的意義時,校長曹務成對記者說:“通過愛心基金會等多種形式,在學生中開展‘四德工程’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受到愛的教育,愛的熏陶,讓他們在奉獻中感受愛,收獲愛,伴著愛成長。”
愛心活動, 讓孩子健康成長
“只有讓愛心教育體現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才能讓愛留駐,才能讓愛生根、發芽、結果,才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才能使他們的行為得到升華。”校長曹務成解釋道。
2010年4月12日,經過全校師生努力,及時為研究生白血病患者劉晶捐款11380元,共同唱響了一曲生命的贊歌。
2011年5月28日下午,第一初級中學的6名師生代表,懷揣著全校3000多名師生賣飲料瓶和廢紙換來的2000元現金和部分生活用品,來到鄆城縣張營鎮張三村兩個腦癱兒童家中,為他們送去了沉甸甸的兒童節祝福。
2012年3月5日,該校組織學生代表,來到雙橋鄉黃崗村慰問了貧困家庭黃憲福,又給他剛出生就失去母親的雙胞胎孩子送去了五百元現金以幫其解決燃眉之急。
2012年11月,為貧困學生曾金環捐助2000元。
2013年7月2日,為環衛工人送毛巾60條,礦泉水5箱。
……
“通過一個個愛心活動,讓我感受到愛與被愛的感覺,不僅歷練了我成長,也使我的校園生活更有意義。”初三二班李鴻潤同學由衷說道。
在教學樓、操場、宿舍等處,記者也看到了精美的文化宣傳標牌、宣傳欄以及學生自己創辦的板報專欄,內容包括名人名言、千字文、三字經、百孝篇等,即體現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和仁愛祥和校園特色文化,又使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校園內的文化長廊中201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讓我很受感動。” 初二二班的學生李傲霜告訴記者,在日常生活中,她能在公交車上主動讓座,雖不能像他們那樣做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她會盡自己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目前,這個小小基金會已收賣廢紙一萬三千六百多斤、飲料瓶17000多個、各種塑料品2500余斤,折合人民幣30000余元。既減少了環境的污染與壓力,又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更培養了同學們的愛心。
教書育人,師德“愛”為先
“鄆城縣第一中學自成立以來,就注重師生的德育建設。特別是省委宣傳部大力倡導四德工程以來,該校積極實施‘四德工程’,以‘愛’為核心,在廣大職工中深入開展‘四德工程’主題教育。”校長曹務成告訴記者。
“班里有一名學生叫郝翔,剛入初三時,基礎很差,學習沒有動力,但這個學生的品質很好,有提升的空間。”班主任田振軍及時讓他擔當愛心基金會領導成員,富有愛心的社會幫扶實踐活動,讓他對自己有了深刻的認識,最后,郝翔以優異的成績升入鄆城縣一中。
二十二班班主任楊靜,在2012年全省歷史優質課中,獲得菏澤市第一名的好成績。她告訴記者,她現在擔任著《歷史的天空》、《史海楊帆》兩家網站的管理員,就是愛心基金會促使了她要幫助更多的人。網站中有她的教案模式、教學方法、優秀的教學資料等,這既為全市教師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又可以超越時空的界限,為偏遠的農村老師提供學習便利。
因了小小基金這個愛心平臺,學校近3年來的各項成績都是全縣第一名,學生、教師取得的省、市、縣各項榮譽都在全縣之最,這是該校積極實施四德工程建設,大搞師生品德教育的結果。
鄆城第一初級中學的“愛心基金會”雖然小,但蘊含著世間大愛,一件件小小的善事便能春風化雨,滋潤著學生們的心田;她更是一道校園里‘愛’與‘被愛’間的橋梁。實踐證明,它的成立,有力地培養了同學們的優良品德。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