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有孝子
張景萬,男,漢族,1959年1月出生于石河嶺村,為人忠厚勤勉,善良謙遜。他是一個信念堅定的丈夫,一個孝順恭敬的兒子,一個稱職用心的父親。他上有將近90的母親,中有臥病在床的妻子,下有還在上學的兒子,當整個家庭的負擔都落在他的肩上時,他卻像一座山峰巍巍挺立,撐起了這個家庭的脊梁。

久病床前有孝子
——石河嶺村孝老愛親模范張景萬事跡
張景萬,男,漢族,1959年1月出生于石河嶺村,為人忠厚勤勉,善良謙遜。他是一個信念堅定的丈夫,一個孝順恭敬的兒子,一個稱職用心的父親。他上有將近90的母親,中有臥病在床的妻子,下有還在上學的兒子,當整個家庭的負擔都落在他的肩上時,他卻像一座山峰巍巍挺立,撐起了這個家庭的脊梁。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而張景萬卻十幾年如一日的照顧著常年癱瘓臥床的母親和體弱多病的妻子,他以實際行動向大家證明,他就是母親久病床前的好兒子,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孩子眼中的好父親。
烏鵲反哺 羔羊跪乳 久病床前有孝子
烏鴉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當母親年老體衰時,小鴉便將覓來的食物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多少年來,烏鴉反哺的故事之所以令我們深受感動,就在于它所傳遞的孝道與我們內心世界的道德追求產生了深刻地共鳴。只有高中學歷的張景萬未必會深究這其中的道德深意,但他知道:孝敬父母,天經地義。
張景萬是家中的大兒子,父親很多年前就已經去世,是母親不辭辛勞將他拉扯大。他結婚生子,家庭事業都慢慢步入正軌,與此同時,母親也一天天變老了。看著母親滿頭的白發和日漸佝僂的身軀,他和妻子發誓要好好照顧年邁的母親。平時在家里,如果老人有不舒服,他們就及時請醫生、買藥、煎藥,及時排除母親身體上的病痛。為了減少母親的孤獨感,一有時間,他就同母親聊天,陪老人看電視,精心關照父親的飲食起居。雖然視力和聽力都有所下降,但是因為有了兒子、兒媳無微不至的照料,老人依然幸福快樂。
街坊鄰居們都說:“多虧了這個兒子啊,景萬真是孝順啊。”每當這個時候,他都說,“伺候老人是很正常的事,我做的這些算不了什么。”最樸實的話語往往更能打動人。
相依相守 不離不棄 此情可動天地
然而不幸接踵而至,巨大的生活壓力考驗著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庭。1993年,張景萬的妻子被確診為深靜脈血栓,不犯病時還好,家里的衣食起居還有年邁的母親都能照顧,可犯起病來疼痛難忍,甚至都無法走路,每每此時,他都得撐起來,一邊照顧妻子,一邊照顧母親,同時還要工作,生活壓力可想而知。
2002年,張景萬的母親得了腦血栓,全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那時他還上班,平時照顧老人的重任就落在了同樣被病痛折磨的妻子身上。吃飯、喝水、吃藥、大小便,妻子一力承擔,只要她自己不犯病,就推著老人出去曬太陽,聊天,不讓老人感到寂寞。張景萬看著臥床的母親和辛勞的妻子,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苦惱。
但是,災難并沒有因此放過這個本已充滿艱辛的家庭,2004年老人病情加重,醫生說只能常年臥床。男兒有淚不輕談,看著躺在床上失去意識的母親,張景萬心疼得留下了眼淚。從母親躺在病床上那天起,他和妻子就每日輪流侍奉在病床前,精心照顧著母親,每天定時幫母親翻身、按摩、擦洗身子,喂飯送水,半夜起床端屎端尿,生怕老人有一絲不舒服。平時一日三餐,他們變著口味地給母親做,為了給老人補充營養,隔幾天就燉個魚湯,把新鮮的蔬菜、肉剁成碎末做好給母親一口一口地喂。為了減輕丈夫的負擔,妻子盡量能自己做的就不讓丈夫做,犯病時,能忍就忍著,生怕丈夫擔心,耽誤工作。雖然兩個人很辛苦,但是看到一家人和和睦睦,覺得所有的辛苦都算不了什么。
可老天爺總是那么不公平,厄運再次降臨。2013年春節,張景萬妻子的病情加重,轉為肺栓塞,只要一活動,就憋的喘不過氣來,現在只能起床、吃飯、上廁所,其他體力勞動都無法承擔。張景萬帶著妻子看了好多醫生,醫生說這種病無法治愈,但他不放棄,毅然辭了工作,在家照顧母親和妻子。由于生病臥床,妻子心里壓力很大,經常流露出悲傷情緒,但他總是安慰妻子,開導妻子,他每天給妻子端水送飯,為妻子梳頭洗腳,定期帶妻子去醫院復查。同時,原本由兩人承擔的照顧老人的負擔轉移到了他一個人身上,他盡心盡力,沒有一絲懈怠,母親臥床多年沒有生過一點褥瘡,沒有穿過一件濕衣服,沒有過難聞的氣味,多少個日日夜夜,怎一個累字了得!
孝老愛親 生生不息 優秀傳統永傳揚
古語有言:忠孝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生活雖不易,但尊老愛親,不畏艱難的品格卻已經滲入到了這個家庭每個人的血液中。
張景萬的女兒說:“父母的一言一行是我最好的榜樣”。這些年張景萬和妻子所做的,兒女都看在眼里。他們懂得生活的艱辛、親情的可貴,他們知道處境越是困難越需要一家人團結一致、迎難而上。為了減輕爸爸的負擔,張景萬的女兒也毅然請了長假,在家幫忙照顧奶奶和母親,于此同時,她還要接送正在上小學的兒子,照看兒子的生活起居。雖然才上小學,張景萬外孫卻也格外懂事,一有空就會幫著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會陪著外婆聊天,給祖奶奶唱歌聽……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張景萬的家中,我們看到了這種美德正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這就是張景萬,雖然樸實無華,卻是擁有著一顆拳拳尊老、愛老、敬老之心的好兒子。他用近半生的經歷,譜寫著人間最壯麗的愛的詩篇;他用最平凡的舉動,演繹著感動天地的人間大愛;他用最樸實的言行,為親人撐起了一張愛的大傘;他用榜樣的力量,向我們詮釋著傳承五千年的中華孝道。
責任編輯:見習編輯孫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