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心田
她是領導信任的下屬,所在的鎮連續8年無越級上訪;她是群眾信任的所長,"找小畢,事準成";她是刑釋解教人員的知心人,"畢姐就是我最親的親人";她是調解工作的有心人,"五會"工作法在全國推廣。
春風化雨潤心田
——畢金菊同志事跡材料

畢金菊工作照:調解和好

畢金菊正在做人民調解工作
畢金菊,女,1978年10月出生,漢族,德州市禹城市人,中共黨員,1999年7月參加工作,禹城市辛店司法所所長。
她是領導信任的下屬,所在的鎮連續8年無越級上訪;她是群眾信任的所長,"找小畢,事準成";她是刑釋解教人員的知心人,"畢姐就是我最親的親人";她是調解工作的有心人,"五會"工作法在全國推廣。
她有一顆愿意付出的熱心,經常晚上十一點,還在耐心接聽求助電話;有一顆不嫌麻煩的誠心,哪怕是小糾紛,也愿跑三四趟去調解;有一顆不避不逃的愛心,對每名刑釋解教人員言語寬心,行動暖心。
從事司法工作12年,她交出了閃亮的成績單:省人民調解能手、省十佳人民調解員、全國人民調解能手等榮譽稱號,三次榮記個人二等功。同樣也付出了很多:12年,她沒有休過一個假期,從沒帶9歲的女兒出過縣城,哪怕50公里外的省城,一家三口從沒一起出去旅游過。
她是畢金菊,禹城市辛店鎮司法所所長兼鎮調委會主任。人們稱贊她"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用心,當好社會"減壓閥"
畢金菊剛開始工作時,有人懷疑說:基層調解員面對的是農村矛盾糾紛,一個女同志能守得住這"第一道防線"嗎?畢金菊用行動解除了人們的疑慮。
李某和王某因植樹問題產生爭執,矛盾不斷升級,一場群體性械斗即將發生。畢金菊聞訊迅速趕到現場,安撫雙方情緒,認真聽取他們的訴求,承諾解決時限。隨后多次到村里實地勘查、取證,做雙方工作,最終雙方達成賠償協議,相互賠禮道歉,一場嚴重事件得到有效化解。
幾年間她直接參與調解民事糾紛500余件,預防"民轉刑"案件10起,化解群體性事件8起,真正成了社會的"減壓閥"。
用情,解開群眾"心頭鎖"
很多農村鄰里糾紛是因為對法律認識的匱乏和對法律知識的抵觸。畢金菊把握這一癥結,把普法作為解決矛盾糾紛的突破口,用情解開"法律難懂"這塊人民群眾的"心頭鎖"。
幾年前,某村兩戶人家因為土地使用權產生爭議,官司打了三年也沒解決。畢金菊接手后,雙方都不抱信心:法院都管不了的事,你能管了?在認真分析案情后,畢金菊認為雙方產生爭執的根源是對法律的不了解和不信任。于是她先后4次帶著法律政策上門做工作,有一次騎摩托車把腿摔腫了,仍忍著疼痛上門。最終當事人被感動了,表態說"畢所長能把'一碗水端平',我聽她的",一場延續幾年的糾紛得以平息。
幾年來,畢金菊共解答法律咨詢千余人次,上門宣傳法律知識300余次,舉辦專題法制宣傳課40余場。
用愛,當好百姓"娘家人"
10多年來,畢金菊始終堅持"八不"工作原則,即小事不放、大事不怕、急事不拖、難事不避、錢物不收、冤屈不記、鼓勵不忘、信念不變,用愛當好群眾"娘家人"。
當改造好的刑釋解教人員到司法所報到后,畢金菊總會熱心地送上一本普法手冊和一些法律常識讀本,向他們講一些刑釋解教人員回到社會后遵紀守法、艱苦創業,最終獲得成功的故事,來鼓勵他們樹立信心,重新走上新的生活道路。
孤兒小王出獄后無家可歸。畢金菊幫他找到住所,10多次到家走訪、談心,還幫他貸款搞起蛋鴨養殖。現在小王年收入近5萬元,也娶上了媳婦。他很動感情地說:"司法所就是我的家,畢姐就是我最親的親人。"
用功,梳理總結"調解經"
畢金菊十分注重調解案件的經驗總結,一本本工作日記記錄了她的人民調解路程。她還利用業余時間整理出一系列關于相鄰權糾紛、家庭矛盾糾紛、宅基地糾紛、土地承包糾紛、贍養老人糾紛的典型案件,編成《辛店鎮典型案例集錦》給群眾看。2011年7月,畢金菊總結出的人民調解"五會"工作法被《人民調解》雜志在全國推廣。
畢金菊說,看到夫妻反目者破境重圓,婆媳不和者重歸于好,鄰里成仇者握手言和,打架斗毆者化干戈為玉帛,她就特別開心,對從事的工作也更有了信心。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