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
作為熱力總公司一名普通維修工,付俊海一直從事著平凡而枯燥的工作,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也沒有振聾發聵的豪言壯語,十幾年如一日堅持“用心把簡單的事情做好”,以一顆愛崗敬業之心刻苦鉆研業務知識,熟練掌握了先進的電工技術;以積極熱情的工作態度,腳踏實地的干勁體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斷探索創新,努力踐行著自己對黨的莊嚴承諾,將全部身心都融入到供熱事業的發展中。


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
——記煙臺開發區熱力總公司維修工付俊海
作為熱力總公司一名普通維修工,付俊海一直從事著平凡而枯燥的工作,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也沒有振聾發聵的豪言壯語,十幾年如一日堅持“用心把簡單的事情做好”,以一顆愛崗敬業之心刻苦鉆研業務知識,熟練掌握了先進的電工技術;以積極熱情的工作態度,腳踏實地的干勁體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斷探索創新,努力踐行著自己對黨的莊嚴承諾,將全部身心都融入到供熱事業的發展中。
1998年,結束了14年軍旅生活的付俊海來到區熱力總公司第二供熱管理處,考慮到自己有維修專長,他主動要求擔任別人不愿干的鍋爐維修工。鍋爐維修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10米高的鍋爐,需要經常的爬上爬下,還得爬爐筒鉆爐膛,冬天寒風刺骨,夏天烈日炎炎,爐內氣溫高達五六十度,在里面待得時間長了會讓人頭暈氣短、大汗淋漓,然而對此付俊海卻沒有半點遲疑。他刻苦鉆研,虛心請教,很快掌握了鍋爐的維修操作技術。他常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最險最累的活應該搶著干。”五年中,他幾乎承擔了全部的爐膛維修工作,并且實現了設備操作“零事故”。
隨著全區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供熱面積也大幅增加。2000年初,付俊海一個人負責供熱二處管轄的10個換熱站,供熱面積達40多萬平方米。而今,他承擔著第二供熱管理處33個換熱站的上百臺電機設備、變壓器和三十多套供熱運行自控裝置的維修保養工作。尤其在采暖季,幾乎每天他都要從開發區東頭到西頭,穿梭于各個換熱站之間進行巡檢和故障排除。因突發情況需要加班,對付俊海來說更是“家常便飯”,只要搶修電話一響,他是“隨叫隨到”。
2007年3月,我區遭遇了20年來最大的風暴潮。一天晚上6點多,肆虐的風暴潮造成區內十幾個換熱站陸續停電、4個換熱站電器設備受損。險情就是命令,付俊海冒著暴風雪艱難地奔波在各站之間。“路上,樹枝、雜物橫著掠過車頂,面包車經常是貼著右面正常行駛,‘忽’的一下就會被風刮到路的左邊。”回憶起那天晚上的恐怖情景,付俊海至今心有余悸。但他沒有退縮,冒著暴風雪堅持工作了12個小時,將停電的換熱站全部恢復正常。2010年采暖季,由于熱源供應能力不足,導致供熱波動。為了保證居民采暖正常,付俊海除了白天穿梭于幾十個換熱站之間進行巡檢和故障排除,一個月曾經21次半夜起來搶修。
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付俊海努力使自己成為多面手,他不僅精通電工專業,還努力掌握供熱設備的維修及暖通知識。在擔任維修工時,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付俊海又大膽搞起了創新,自己設計完成了“自動水位控制及報警”裝置,經過他改造的鍋爐,運行安全系數大大提高,有效配合了企業的安全生產。同時,他還針對換熱站變頻器在高溫狀態下容易發生停機故障問題潛心鉆研,設計出一套有效地改造方法,極大提升了高溫狀態下變頻器穩定性,其成功做法在全公司得到推廣。經過多年經驗積累,他總結出了“望、聞、切”機泵故障判斷法,把中醫的理論運用到供熱行業。十年來,經他檢修的300多臺次機泵故障率達到零。
2000年,區熱力公司對換熱站實行了自動化控制及無人值守運行方式,付俊海還是不知疲倦地奔走在各個換熱站之間,結合各站實際情況,認真計算出各站所需流量,再根據機泵大小調整變頻器,嚴格控制電量和熱量損耗,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節電、節能達40多萬余元;同時,他還在平時的檢修過程中,注意修舊利廢,能維修利用的絕不浪費,每年為公司節約檢修費10萬余元,極大地降低了檢修費用。
堅持“用心把簡單的事情做好”。正是基于此,付俊海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十幾年來,付俊海連年被區熱力總公司評為先進工作者,7次獲評開發區先進個人,先后榮獲開發區文明市民、優秀職工稱號;被區工委、管委授予“五一”勞動獎章、優秀共產黨員、有突出貢獻技師、“責任市民”稱號,榮立三等功,今年5月,榮獲“開發區敬業奉獻模范”獎章。“沒有開發區這片育人沃土,我就是有天大本事也無法施展,榮譽歸功于黨、歸功于公司、歸功于與我一起拼搏奉獻的工友們。今后我要做的,就是在這個崗位上,發出更多的光和熱,為開發區供熱事業做出更多貢獻……”付俊海如是說。
責任編輯:見習編輯孫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