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養護一線帶頭人
泰萊高速公路上,他總是第一個來到工地,最后一個離開,20年如一日,無論晴天雨天或是節假日,你都會在路上發現他的身影,修補路面、檢查橋梁、調查水毀、疏浚涵洞、平整路肩,打草噴藥。
趙紀軍,男,1968年12月生人,現為泰萊高速公路泰安管理處養護科長。
泰萊高速公路上,他總是第一個來到工地,最后一個離開,20年如一日,無論晴天雨天或是節假日,你都會在路上發現他的身影,修補路面、檢查橋梁、調查水毀、疏浚涵洞、平整路肩,打草噴藥。短短幾年時間,由于工作表現突出,他從一名普通養路工成為一線養護帶頭人。97年、98年泰萊公路被上級列為文明樣板路和GBM工程師范路段,主要對路面和路基設施進行改造維修,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量較大,他主動請令,帶領工人們組成突擊隊積極投入戰斗,時值高溫,天上烈日如火,地上瀝青材料烘烤,整個工地像一個蒸籠一樣,人人汗流浹背,他帶領突擊隊員們從凌晨四點一直干到天黑,中午也不休息。十幾個小時下來,人人衣服上都印著一層層汗堿,個個手掌上滿是磨出的血泡。在工地上,他既是戰斗員,又是指揮員,由于過度勞累,加之說話太多,他的嗓音出現了短暫性失音,同志們勸他抓緊到醫院治療,結果第二天他又無聲地出現在工地上,靠手勢紙條進行溝通;由于站立時間太長,他的腳踝出現了一個大大的脂肪瘤,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同志們勸他休息幾天,他也只是微微一笑,繼續參加施工。他用高度的責任心和實際行動深深感動著每個員工。在他的帶領下,公路的優良路率年年保持100%。
2012年的道路水毀工程,他帶領同志們風里來、雨里去,從清晨到日落,從酷暑到初冬,從路面銑刨攤鋪到路肩平整,從邊坡修整到橋涵疏浚,從行道樹的修剪到公里碑的補缺,一百多個日子,他從未休息過一天。白天忙了一整天,晚上還要進行道路巡查、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有時甚至徹夜難眠。他帶領養護工人用如此短的時間完成了別人用一年的時間也難以完成的工作量。同志們無不佩服他,敬重他,而他總是淡淡地付之一笑。年初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襲來,所在的道路又一次經受住了嚴峻的挑戰與考驗。當時,正值春運高峰時期,然而道路嚴重積雪結冰,交通運輸受到較大影響,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清除路面積雪冰層,確保交通運輸全線暢通,上級公路主管部門下達了迎戰暴風雪的命令。時間刻不容緩,在最短時間集結了近百余名施工工人、養護員,組織十幾臺裝載機、平地機、運輸車等除雪機械設備,開赴清雪保暢的作戰現場。從臘月25日開始,他們每天撒防滑砂、撒防滑鹽,除冰、除雪,從清晨一直干到天黑,從清除重要路段和橋梁的冰雪開始,然后是機動車道,再逐步擴展到全路面,直到泰萊路全線安全暢通。從事公路養護工作二十余年,他深深知道,要養好路,首先要帶好人。盡管工作任務繁重、生活條件艱苦,但他經常與職工促膝談心,盡力幫助解決職工的實際困難。他還積極組織職工進行業務勞動,整地種菜,改善伙食,豐富職工業余生活,并買來圖書、彩電及體育用品,營造以路為業、以站為家的良好氛圍,把職工們緊緊團結在一起。
作為公路戰線一名普通的養路工,他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和滿腔熱情毫不吝惜地鋪灑在公路上,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無怨無悔,始終戰斗在公路建設的第一線,黨和人民對他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先后榮獲山東省交通系統省青年志愿者先進代表、市公路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十佳養路員、多次得到嘉獎和榮立三等功,但他沒有居功自滿,而是一如既往地為公路養護盡心盡責。面對種種榮譽,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養護工人,這些工作都是我應該做的”。他始終把公路事業當作自己的第一生命,為泰萊高速公路養護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