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社區的魅力書記
劉乃忠,男,1960年9月出生,臨沂市沂水縣沂城街道前小河社區黨支部書記;沂水縣十五屆、十六屆人大代表,曾榮獲“沂水縣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縣域經濟發展優秀支部書記”等多項榮譽。他始終以“當干部,要上對得起組織,下對得起群眾,中間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為座右銘,帶領社區一步一個臺階,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強村富民之路。

劉乃忠書記
劉乃忠,男,1960年9月出生,臨沂市沂水縣沂城街道前小河社區黨支部書記;沂水縣十五屆、十六屆人大代表,曾榮獲“沂水縣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縣域經濟發展優秀支部書記”等多項榮譽。他始終以“當干部,要上對得起組織,下對得起群眾,中間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為座右銘,帶領社區一步一個臺階,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強村富民之路。
廣拓就業門路
2001年,劉乃忠成為前小河社區的黨支部書記。村民就業成了劉乃忠上任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2002年,前小河附近的一個市場拆除,許多商戶無處可去。盡管劉乃忠只有初中文化,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對機遇的把握。他決定興建市場。決心下了,無錢買新材料,劉乃忠便把原來市場的舊建材買下來,組織村民,一件件小心翼翼地 “移地重建”。同時,以舊城改造為契機,依托市場,前小河建起了商住一體的樓房。村民們把底樓或自己經商用,或出租給他人。村民郭京明說,現在前小河村,一間臨街商鋪一年的出租收入就有15000元,大多數人家有二到三間商鋪。
社區每年選擇3—6家,有一定發展潛力、帶動力強的企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進行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幫扶。目前社區形成了食品、五金、機械和油頂等幾十個經濟群體,業戶達到2000多家。如今,前小河有了全縣最大的綜合批發市場——沂河商城、魯南家具、華豐建筑裝飾材料超市等企業,可提供就業崗位3000多個,社區居民實現了充分就業。他上任10年,集體資產已由原來的200萬元增長到1400萬元,欠款也已償還400多萬元。
自2013年起,社區居民年滿60周歲、70周歲、80周歲、9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就可享受每月150元、170元、200元、240元、260元的生活補助,100歲老人一年一次性給予5000元的生活補助,考上本科大學的社區給予2000元獎學金,本社區居民去世村集體給予1000元的喪葬費。
行事低調內斂
表面木納的劉乃忠,干起工作來卻雷厲風行。2002年,舊城改造。當時集體經濟薄弱,十多棟樓正蓋著,建筑商風傳,“前小河沒錢,支付不起工程款”,有人不想干了。怎么辦?劉乃忠以自己的信譽做保,向親朋好友借錢。錢借來了,嗅覺靈敏的建筑商們才開始動工蓋樓。
樓蓋起來了,銷售又有了問題,有的居民不想要樓房。他又動員妻子,多買樓,支持社區建設。后來樓市行情向好,有的村民又想要,他又動員妻子,把以前買的五套房子全部拿出來,且必須以購買價還給社區。一進一出,損失數萬元。
劉乃忠工作時風風火火,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個病人。1997年,他查出了糖尿病、腎病。當時醫生警告他,多休息,少勞累,要不,后果不堪設想。劉說,當時他心情非常低沉,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尤其還有一個弱智的小女兒;社區,工作剛剛步入正規,處于爬坡階段。在最困難的時候,是妻子給了他最大的支持和安慰。劉的妻子是一個女強人,干過服裝加工、辦過預制構建廠、開過飯店、經營過制革廠,用大女兒的話說,他們家的收入99%是媽媽掙的。但為了支持他的工作,照顧好他的身體,妻子放棄了自己蒸蒸日上的事業,全身心地做起了劉身后的女人。
起跳,向著新的高度
在劉乃忠的帶領下,如今的前小河,各項工作突飛猛進,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社區先后榮獲“省級文明社區”、“省級充分就業星級社區”、“省級充分就業和諧社區”、“省級文明市場”、“市級科普示范社區”、“縣級五好黨支部”、“平安沂水建設先進單位”、連續十三年被沂城街道黨工委表彰為“紅旗單位”等榮譽稱號。劉本人先后榮獲“山東省優秀黨支部書記”、“沂水縣第十五屆建功立業人大代表”、“第十六屆優秀人大代表”、連續多次獲得“沂水鎮工作標兵、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劉乃忠是普通的,他僅是上百萬名中國最基層的村居當家人中的一位,但他又是不平凡的,因為68年前,費孝通寫過一本《被土地束縛的中國》,認為,農民被土地束縛著,中國被土地束縛著,出路就是發展鄉村工業,如今,在劉乃忠的帶領下,前小河把它變成了現實。
責任編輯:孫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