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熱血寫情懷
“無償獻血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了我的人生,也使我結識了各行各業的許多朋友,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通過無償獻血,去救助那些需要幫助的病人。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深知血液對救助患者的重要性,血液可以挽救無數人的生命,提高病危患者的存活率,使他們重新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只要是活著,我會一直獻下去!”

“B型血告急就給我電話!”因為多次獻血,他跟血站工作人員成了朋友。
11年間,他累計獻血30次,25100ml。
他是日照市明星獻血員、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獲得者。
他用一腔熱血,書寫著自己的醫者情懷。
他叫張立輝,日照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醫師。
“能用我的血救活一條命,真好!”
“做好事不難,難的是長時間堅持做好事。”盡管張立輝堅持無償獻血十多年,但“保密工作”一直做得很好,同事們基本沒有知道的。
2010年,一則電視新聞的播出,在市中醫醫院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轟動。在“明星獻血員”表彰會上,赫然出現了張立輝的身影。
“中醫院有個獻血英雄!”一時間,張立輝成了同事們的話題主角。
“我的第一次無償獻血是從上大學開始的,記得那是2002年3月22日上午,風和日麗,山東省血液中心的無償獻血車開進了我們校園,我和同班的幾個同學便來到了獻血車旁邊,那時已排起了長隊,同學們熱情飽滿,臉上洋溢著笑容,沒有絲毫恐懼。”第一次獻血時的情境,張立輝記憶猶新。
第一次獻血,張立輝就獻了400ml,獻完血后沒有任何不適,“拿到獻血證時我的內心無比激動,并和同學商量以后還要繼續無償獻血,去救助那些需要輸血的病人。想一下,能用我的血救活一條命,真好!”
因為獻血的次數多了,張立輝和省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成了朋友。
平常獻血大約需要間隔半年,一年最多只能獻血兩次。2005年4月,省血液中心的王主任告訴張立輝:可以捐獻血小板,采取成分血,需要將自己的血液過濾,提取血小板,然后將其他血液成份再回輸到自己體內,該獻血方式只需間隔一個月,更適合臨床實際需求。
張立輝不假思索地去捐獻了第一次血小板。之后,他一有機會就去捐獻,一直堅持到大學畢業。
“只要是活著,我會一直獻下去!”
2006年10月,張立輝來到日照市中醫醫院工作。利用閑暇時間,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他繼續堅持無償獻血。
截止到2013年,張立輝共累計獻全血6次,捐獻血小板24次,累計獻血量25100ml。被衛生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授予“2008-200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10年被日照市公民義務獻血委員會評為“明星獻血員”。
張立輝,用一腔熱血書寫著自己的醫者情懷。
25100ml鮮血,可能多數讀者不明白這個數據隱藏的含義。
正常人體的血液大約占人體體重的6%到8%,大約為4200ml-4800ml。獻血25100ml,相當于將全身的血液換了5至6遍!
25100ml鮮血流入了30多人的體內,為他們帶去了生的希望!
工作后,張立輝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因此業余時間非常緊張。為此,他跟市血站的工作人員打好招呼:“只要是B型血告急,就打我電話!”
為了便于聯系,每次更換手機號碼時,細心的張立輝都提前跑到市中心血站告知自己的新聯絡方式。
2009年的一個深夜,血站的大夫給張立輝打來電話,說一起車禍的傷者急需用血,他當時毫不猶豫就去了。
“那一次,我真切感受到一種對生命的渴望。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預料今后會發生什么,但是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我們能伸出援手,我想那一定是這世間最完美、最富有人性的舉動。”張立輝說。
張立輝的行動,也影響了身邊一大批人,在他的帶動下,許多親朋好友也加入到了無償獻血者的行列。
近日,在市中醫醫院舉辦的“道德講堂”上,張立輝的一番話博得了陣陣熱烈的掌聲:
“無償獻血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了我的人生,也使我結識了各行各業的許多朋友,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通過無償獻血,去救助那些需要幫助的病人。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深知血液對救助患者的重要性,血液可以挽救無數人的生命,提高病危患者的存活率,使他們重新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只要是活著,我會一直獻下去!”
責任編輯:解西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