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個孩子的“警花媽媽”
劉建慧,臨沂市公安局羅莊分局西高都派出所戶籍民警。從警以來,她在這個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塔曾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并榮獲上級嘉獎。她幫助轄區(qū)內(nèi)33名孤兒申請辦理低保,為讓這些孩子得到媽媽一樣的關愛,劉建慧經(jīng)常與孩子見面,噓寒問暖,每逢過年過節(jié)都會為孩子帶去新衣裳、學習用品等禮物,然孩子在關愛中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警花媽媽”。

劉建慧,臨沂市公安局羅莊分局西高都派出所戶籍民警。從警以來,她在這個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塔曾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并榮獲上級嘉獎。她幫助轄區(qū)內(nèi)33名孤兒申請辦理低保,為讓這些孩子得到媽媽一樣的關愛,劉建慧經(jīng)常與孩子見面,噓寒問暖,每逢過年過節(jié)都會為孩子帶去新衣裳、學習用品等禮物,然孩子在關愛中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警花媽媽”。
心為民所系
在工作中,劉建慧從便民、利民、高效出發(fā),先后制作了辦理戶口及身份證等戶籍手續(xù)宣傳單,使群眾對該辦的手續(xù)一目了然。同時她積極推行預約服務,為孤寡老人、殘疾人等提供上門服務等。近六年來,她累計為轄區(qū)群眾預約服務526次,登門服務168次,通過群眾反映情況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79次,解決疑難戶口共達40余件。
2012年7月,劉建慧在“三訪三評”大走訪活動中了解到,轄區(qū)內(nèi)39歲的村民彭成喜身有殘疾,一直靠乞討?zhàn)B活家人,居住的房子是租來的,生活十分困難。彭成喜當年結識一精神病女子并共同生活,先后生下兩個孩子,小兒子出生在乞討的路上,因情況緊急沒去醫(yī)院,孩子無出生醫(yī)學證明,精神病妻子也走失多年,老彭迫于生計,就一直未顧得上孩子的落戶問題。小兒子現(xiàn)已9歲,因為沒有戶口,所以一直未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上學。了解到這個情況,劉建慧積極開展走訪調(diào)查,冒著酷暑先后到彭成喜戶口所在地和租住地調(diào)查了解,在最短時間內(nèi)為其解決了戶口難題,孩子也于開學前順利地在學校報上了名。“真是謝謝劉警官啊,要不俺這孩子以后可怎么上學呀!”來到派出所給劉建慧送錦旗時,彭成喜激動地淚流滿面。
戶籍管理工作不僅有較強的服務性,還有很強的政策性和原則性,但一些群眾對戶籍管理不了解,難免會產(chǎn)生誤解,劉建慧卻總是以一顆平和、寬容的心去對待,一條簡單的戶籍政策她通常要對一個群眾講好幾遍,有時甚至十幾遍,直到群眾明白,尤其遇到一些老人,聽力和理解力不太好,苦口婆心地解釋是家常便飯。曾幾何時,門難進,臉難看等“五難”現(xiàn)象是廣大群眾對基層公安機關反映最大的問題,但如今,在西高都派出所戶籍室的意見簿上卻赫然寫著這樣一句居民的留言——“女戶籍警態(tài)度和藹,接待熱情,使我感到西高都派出所的門好進,人好找,臉好看,話好聽,事好辦”。
戶籍警中的模范標兵
戶籍管理工作最為繁瑣復雜,要做好這些瑣碎的工作,必須從心底熱愛這份工作,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對于每一項工作劉建慧都全身心地投入,所以也自然成為戶籍警的模范標兵。都說戶籍民警的工作單調(diào)而又平凡,很難成就令人矚目的業(yè)績,但是,劉建慧同志卻以細致入微的工作作風和親切熱情的工作態(tài)度受到了群眾的交口稱贊。
2011年7月,臨沂市啟動實施了城鎮(zhèn)居民養(yǎng)老保險制度,規(guī)定年滿60周歲、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領取養(yǎng)老金。轄區(qū)的魏老太出生于1930年,屬于這一范疇。聽到親戚朋友們說起這事時,老人已經(jīng)因為手術住院兩個多月了,雖然心里暗自高興,可是當她又聽說按照規(guī)定,領取養(yǎng)老金需要帶著本人二代身份證去銀行開設個人賬戶,村里不少沒有二代身份證的老年人為此都辦了新證的消息后,心里非常著急。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后,劉建慧二話沒說,立刻帶上圖像采集設備驅車十多公里趕赴醫(yī)院,在病房內(nèi)建起了一個臨時戶籍室,現(xiàn)場采集了照片等辦證信息,了卻了老人的一大心愿。
33個孩子的“警花媽媽”
在愛民實踐大走訪中劉建慧了解到,轄區(qū)12歲的潘曉安兩歲時父親因車禍亡故,母親承受不了打擊得了精神病走失,潘曉安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生活非常貧困。兩位老人和劉建慧談起孫子時就不停地抹眼淚,臨別時,她悄悄地塞給老人幾百元錢,請幫她給孩子買點營養(yǎng)品……
經(jīng)走訪轄區(qū)劉建慧了解到,像這樣的孩子共有33個,他們或父母雙亡,或失去父母一方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家庭條件非常困難。劉建慧將這33個孩子的家庭情況匯總后向所領導匯報,并積極協(xié)調(diào)辦事處民政部門為這些孩子統(tǒng)一申請辦理低保。辦理低保需要用身份證到銀行開戶,由于這些孩子年齡尚小,均未辦理身份證,劉建慧就想方設法為這些孩子開通了綠色通道,利用周末集中為他們辦理了身份證,讓這些孩子在最短時間內(nèi)領到身份證,順利申請到了低保,減輕了孩子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的經(jīng)濟壓力。此后只要有時間,劉建慧就會來到這些孩子的家中,給孩子檢查作業(yè),一起做游戲,遇到煩心事,孩子們也最愿意講給劉建慧聽,并親切地喊劉建慧“警花媽媽”。
在日常工作中,劉建慧把派出所戶籍室作為傳遞文明和諧的窗口,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自己工作好壞的一把尺子、一面鏡子,立足崗位,扶危救困,無私奉獻,以自己的扎實工作樹立了新時期公安民警“親民、愛民、為民”的良好形象。
責任編輯:解西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