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妻子”21年照顧截癱丈夫

堅守是金,真愛無言。從1992年到2013年,在淄博市張店區車站辦事處興西社區,一位悉心照料截癱丈夫二十一年的“最美妻子”王榮華,用一場跨越世紀的相知相守詮釋著如金般珍貴的真情大愛。
命運的殘酷捉弄
人生難測,命途多舛。對淄博張店的這個普通家庭來說,這是一場沉重災難。1992年7月14日,一個讓紅衛機電廠職工張利澤銘記終生的日子。這一天,他在日常吊裝工作過程中從八米高空摔落下來,醫院的診斷書像一枚冰冷的釘子倏然刺進這個毫無防備的三口之家:完全性脊椎損傷,傷者高位截癱。從這一天起,張利澤再也沒能站起來。
這一年,剛剛與張利澤結婚三年的妻子王榮華只有29歲,丈夫高位截癱的消息對王榮華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在醫院病房里,抱著一歲多的孩子守著做完顱骨牽引手術后躺在病床上虛弱無助的丈夫,王榮華心如刀絞。為了使丈夫得到更好的醫治和照顧,王榮華從自己的原單位張店供銷社辦理了離職手續,陪著張利澤輾轉二院、中醫院、萬杰醫院等當地多家醫院進行醫治,當年年底,由于當地醫院康復條件囿限,心急如焚的王榮華帶丈夫去了北京,在北京當地最好的康復醫院——北京博愛康復中心進行康復救治。
24小時躺在病床上,這一躺就是半年。王榮華的悉心照料也并沒有換來老天格外的垂青,雖然半年后張利澤已經在外力幫扶下能夠坐在輪椅上到病房外看看,但在博愛醫院經過了長達五年的康復治療基本未收到預期效果,97年,因為紅衛電機廠企業的部分客觀原因和自身家庭經濟原因,已經無力承擔不菲的康復費用的夫妻倆只好回到了張店的家中,放棄了在醫院的康復治療。此時的王榮華心里已經深深地明白,自己的丈夫已經沒有辦法再站起來了,但也就在這個時刻,她翻涌的內心里已經做好了這樣一個最重要的決定,要憑她自己的雙肩,扛起一家人生存、生活的擔子。
“我不能舍了這個家”
“真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可是為了他,為了孩子,人也要講良心……”說到二十年多前剛出事時的情況,王大姐忍不住有些哽咽,“可我不能舍了這個家。我就是這樣想的。”
一個失去經濟收入的女人照顧一個高位截癱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丈夫不離不棄整整二十一年,這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氣和力量。“這二十多年我除了在床上,就是在輪椅上,這么多年真的辛苦她了……”說到妻子對自己的付出和照顧,47歲的張利澤師傅也禁不住流下激動的淚水。張師傅說,對于他這種高位截癱的殘障人士來說,連別人再正常不過的吃喝拉撒,對他們都是一種負擔。二十多年來,因為從胸腔往下的肢體沒有任何知覺,他連基本的排便排尿都有很大障礙。他每隔一天排一次便,每次要用20多瓶開塞露才能勉強完成排便,尿液同樣也是難以控制,很多時候根本來不及準備就已經排完了。
“有時候他心里上火,也有時候會發點脾氣,但是我能理解他。”王榮華說,“我們的孩子也很懂事,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去年已經大學畢業了!”2012年畢業于山東經貿職業學院的兒子張建斌是全家人的驕傲,這個24歲的小伙子畢業后被德州“新希望六和股份三北中心”正式錄用成為集團公司的一名員工,因為新單位管吃住,這個剛剛開始領到工資的孩子每個月都會打一千塊錢到媽媽的銀行卡上。“孩子很懂事,這是我們做父母的心里最大的安慰……”說起兒子,王榮華眼眶中淚水不住地打轉,“我們能感到孩子從小心理壓力就很大,但孩子是我們一家人最大的支撐和動力。”
“不怕苦難,生活很甜!”
“如果沒有政府、社會、親朋好友的幫助,真的很難支持下去。”近幾年,王榮華大姐對政府的幫扶救助工作由衷地感到欣慰,“感謝政府近幾年對我家的幫助!真的讓我心里有了盼頭……”紅衛電機廠一直每月發給張師傅484元的工資,但對于這個特殊家庭來說,這點錢只能算是杯水車薪。,王詠書記在得知張利澤一家的情況之后,專程趕到張師傅家里進行慰問探視,為張利澤解決實際困難,2011年,區民政局為張師傅一家辦理了城市低保,每月的低保金額從351塊錢逐步漲到今年的717塊錢。車站辦事處、張店區殘聯的工作人員為張利澤送來了輪椅、沐浴椅等器械用具,并為張師傅“量身裁體”定制了殘障人士輔助用具,更改了爐灶結構,重鋪了陽臺到院落的平臺,讓張師傅能完成諸如開關煤氣、洗菜、進出院落等日常行為,張師傅所住的興西社區居委會也將張利澤家庭列出一幫一幫扶救助對象,對張利澤家庭進行長期關注和幫扶。
二十一年過去了,王榮華大姐心里滿是感慨。年近五旬的她對過去的苦難并不愿多提,反而一直對記者訴說著內心的感激之情。她感恩社會,感恩親友,自始至終都沒有主動提起自己二十一年來的艱辛與痛苦。“每到過年的時候,我心里越難過。”多年來,因為行動不便,去丈夫母親家里全家團聚過個年的想法都一直實現不了,生活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讓夫妻倆很少聊這些話題,“今年我把婆婆也接到我們自己家里過的年,全家團聚的感覺真的太好了!”
張利澤師傅對記者說:“這么多年,這酸甜苦辣,我們除了甜,其它都嘗遍了……”王榮華大姐輕輕打斷了張利澤師傅的話,“不!熬過了這么多年,生活上的苦我不在乎,我心里有盼頭,我能感到生活的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