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無償獻血339次的農民
淄博市沂源縣第一個農民無償獻血者、第一個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第一個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也是沂源縣第一個無償獻血量累計達68300毫升的普通獻血者,他339次獻血次數在全市也是第一個......。這么多的第一,成就了胡以山名副其實的好人稱謂,也淋漓盡致的詮釋了胡以山的好人情懷。
淄博市沂源縣第一個農民無償獻血者、第一個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第一個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也是沂源縣第一個無償獻血量累計達68300毫升的普通獻血者,他339次獻血次數在全市也是第一個......。這么多的第一,成就了胡以山名副其實的好人稱謂,也淋漓盡致的詮釋了胡以山的好人情懷。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與無償獻血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并一發而不可收
現年50歲的胡以山是沂源縣燕崖鎮胡圍村一位普通的農民,他與無償獻血事業的緣分還要追溯到十四年前的1997年,當時年僅35歲在南方打工的胡以山,看到當地正開展無償獻血宣傳活動,“獻血無害健康,救助他人光榮”的人道主義和無償獻血義舉,深深吸引了他,他想:自己年輕身體棒,獻一點血救助那些急需用血的病人,也是對社會的一種奉獻。1998年5月,沂源縣首次組織開展無償獻血活動,胡以山得悉后立即到縣中心血庫獻血200毫升,成為全縣第一個無償獻血的農民。同時,胡以山積極向親朋好友宣傳無償獻血的好處,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已有20多人進行過無償獻血。15年來,胡以山共參與無償獻血和機采血小板339次,獻血量累計達68300毫升。
胡以山的仁慈博愛之心和義舉,不僅僅表現在無償獻血上,他說“只要社會需要,我將傾其所有,直至自己的全部”。
胡以山家境并不富裕,全家人的生活、贍養父母、兒子上學全靠他東跑西顛做些小生意,經濟拮據,現仍然租住在縣城郊的一所民房,但這并沒有影響他樂善好施的天性,從舉國募捐賑災的98年特大洪水、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印度洋海嘯到四鄰友朋的小病小災,臨時急用,他都盡力解囊相助,如98年那次長江水災時,他將結婚時只穿過一次的四件棉衣和妻子連夜趕制的兩床嶄新被褥及30元錢一起捐給了災區。四川雅安地震后,他又第一時間到沂源縣紅十字會捐出了200元錢。對此一些人不理解,勸他說“捐款是那些國家工作人員和有錢人的事,你一個農民捐的哪門子款。”胡以山說:“我雖然錢物不多,但能夠幫人一把,心里坦然。”
如果說無償獻血和樂善好施成就了胡以山好人、善人之譽,而成為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和遺體志愿捐獻者,則將胡以山的人生境界推到了極致
自從第一次無償獻血后,胡以山就有了一個計劃,在他的有生之年,他要盡其所能地救助那些受疾病折磨的人。2002年,胡以山得知淄博市開展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招募活動后,主動到淄博市中心血站進行造血干細胞血樣采集,成為沂源縣第一個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與此同時,胡以山又產生了捐獻遺體(器官)供醫學科研用的想法,他多次做妻子的思想工作,動員妻子也加入到捐獻遺體(器官)的行列,并到沂源縣紅十字會進行了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成為沂源縣第一對夫妻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
胡以山的愛心善舉得到了各級政府和部門的高度肯定,
先后被授予“沂源縣十大好人”、“沂源縣無償獻血奉獻獎”、“淄博市無償獻血工作先進個人”、“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等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