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讓善良在城市傳遞
楊建偉是魚臺縣湖西煤礦的一名普通職工,工作非常繁忙,家里還有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老人。可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克服了經濟、時間等各方面的困難,始終堅守在“學習雷鋒精神、踐行雷鋒精神”的志愿活動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魚臺的志愿服務活動再增一份溫暖。

楊建偉是魚臺縣湖西煤礦的一名普通職工,工作非常繁忙,家里還有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老人。可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克服了經濟、時間等各方面的困難,始終堅守在“學習雷鋒精神、踐行雷鋒精神”的志愿活動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魚臺的志愿服務活動再增一份溫暖。
楊建偉很平凡,或許只是眾多80后中的一員,但他的身上有著當代青年的敢想敢為敢拼敢干。為了實踐他的義工夢想,讓更多的弱勢人群得到志愿服務的幫助,他從2006年開始便投身義工隊伍,由于魚臺義工組織的不健全,他便孤身去微山、鄒城、濟寧或滕州參加義工活動。2011年,他又加入了寶貝回家尋子的志愿者行列,專門負責尋找失蹤兒童,僅2012年6月的一次尋親活動便找到了兩個失蹤17年的孩子。
當他一次又一次長途跋涉去參加外地的義工活動時,他的心里是酸澀的,為什么魚臺的經濟日漸發達,可是沒有相應的義工組織呢?難道當一個善心人士竟然這么困難嗎?正是基于這種想法,2012年下半年,楊建偉決定利用自己多年義工活動經驗的基礎,組織成立義工團體,同時創建義工QQ群及魚臺義工微博,從而號召更多的熱心人士來參加義務活動。
一件又一件小事,一個又一個被救助的群眾,魚臺義工的品牌被傳播,漸漸被社會所認可,義工組織的人數也從最初的7人增加到了如今的40余人。每當問起最初加入義工組織的志愿者,還是會有人不自覺提起義工組織成立之初的艱難,沒有經費、人手緊張,只能選擇去敬老院、福利院打掃衛生,陪這些孤寡人士聊天排解。
面對社會上部分群眾的不理解,志愿者的時間難以配合、沒有經費來源等各種問題,楊建偉沒有退縮,反而越發堅強,沒有錢從自己微少的工資里先拿出來,志愿者時間不能配合就分批次進行,群眾不理解就用事實來解釋真相。這一切,正是因為他固執的相信:只要堅守,總會有人愿意相信善良;只要堅持,總有一天我們的義工會成為社會的希望。就是帶著這樣的信念,劉建偉的步伐日漸忙碌。
端午節,為全縣170余名孤寡老人送粽子、茶葉蛋、油條和水果;炎炎盛夏,開展救助“亞孤兒”和為農村孩子捐書活動;每月初,固定到孝賢文化廣場和城區綠地打掃衛生。
2012年7月,當楊建偉得知老砦鎮未滿4周歲的女童王辛悅得了再生障礙性貧血,而貧困的家里為了救治這個孩子已花去13萬元,再也無力承擔后期的醫療費用時,便馬上去王辛悅家中了解情況。當聽到小辛悅跟自己的姐姐配型成功,只是因為沒有醫藥費而不能進行治療時,楊建偉的心碎了,他決定發動全縣善心人士共同救助這個可愛的孩子、這個貧困的家庭,小辛悅可以活下去。通過召集義工組織成員開會后,大家一致決定舉辦一臺義演義賣的募捐晚會。當7月28日晚上,魚臺縣孝賢文化廣場上響起了為“救助白血病孩子王辛悅義演活動”的歌聲時,似乎全縣的人們都如潮水般涌向了這里,一百、二百、二十、十塊,一雙雙真摯的手紛紛把善款投入了捐款箱內。晚會歌聲掌聲不斷,點點真情匯成暖流,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8.5萬善款便送到小辛悅家人的手中,讓大愛托起一個如花的生命。
2013年3月,當楊建偉得知魚臺二中仇璇璇身患白血病,卻無錢治療時,決定聯合廣大志愿者舉辦募捐晚會,發動全縣人民為這個19歲的男孩伸出援助之手,讓他的生命可以延續。3月23日,當晚會的音樂在魚臺孝賢文化廣場響起時,全縣上下的人們不約而同的涌向這里,大家由衷的同情這個花季少年,紛紛伸出援手,一天的時間里,為仇璇璇捐款3.7萬元。晚會結束后,陸續有善心人士向仇璇璇捐款,截止目前,
楊建偉的事跡一點點被傳開,越來越多的危弱人群找到他,尋求他的幫助,而他也常常這樣告訴隊友們: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們懷著感恩的心奉獻自己的愛心,讓我們的社會充滿陽光,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健康。同時也讓我們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們,能像我們自己一樣幸福快樂的生活。
楊建偉的愛心之旅還遠遠沒有結束,在他的活動目錄里,可以清楚的看到2013年他要開展的幾項活動:救助病危女孩、寶貝回家計劃、愛心送圖書、送醫療進福利院等等。楊建偉說: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如果全社會的善心人士都能夠行動起來,給需要幫助的人一點溫暖、一點支持,那我們的世界也將無比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