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心撐起家庭的晴空
楊正花,是新泰市翟鎮劉官莊村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她侍奉體弱多病的公公和照顧自小患腦癱的小叔子,20年如一日,從未間斷,用她最無私的愛撐起家庭的晴空,譜寫了當代嫂娘的新篇章。

楊正花,是新泰市翟鎮劉官莊村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她侍奉體弱多病的公公和照顧自小患腦癱的小叔子,20年如一日,從未間斷,用她最無私的愛撐起家庭的晴空,譜寫了當代嫂娘的新篇章。2005年被評為“山東省五好文明家庭”,2006年在新泰市慶三八婦女節表彰會上做了典型發言,2008年當選為“泰安市人大代表”,2009年獲得“感動泰安” 年度人物提名獎。
楊正花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只讀過幾年書,沒有多深的文化,但世世代代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讓她深深知道,尊敬老人,關愛孩子,幫助弱小是老百姓的本份。1988年,她組成了自己的家庭。成家后,日子雖過得清苦,但憑借她與丈夫的辛勤勞作,勤儉持家,家庭生活平靜而溫暖。然而,困苦與磨難有時總是讓人意想不到,結婚五年后,婆婆不幸去世,身患重病的公公臥床不起,兩個小叔子,二弟尹承軍自小得了嬰兒癱,長年臥床,三弟尚未成家,兩個剛剛學步的孩子嗷嗷待哺。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偌大的家庭重擔突然一下子全壓她一個人的肩上。她心里給自己鼓勁:一定要撐住,這個家需要你。
都說“女人能頂半邊天”,但對于楊正花的家庭來說,她已經是這“天”的全部了,只要她不垮,這個家就不會垮;只要她有信心,這個家就有希望。面對不幸,面對這個殘缺不全的家,她沒有退縮,一定要把這個家撐起來。憑著倔強和敢于吃苦的韌性,她毅然決定把有病的二弟背回自己的家中照料。自小就肢體癱瘓的尹承軍,一年到頭吃喝拉撒在床上,常年疾病的折磨和母親的去世,使他一下崩潰了。那段時間,他不但用疑惑而又恐懼的眼光看著大嫂,有時和他說上半天話,他也不會搭理,更讓人可氣的是,他寧可自己受罪也不讓楊正花給他擦身換衣、端屎端尿。照顧這樣一個人往往是費力不討好。一天,二弟突然發高燒,全身燙得如火炭,大小便撒得滿床都是,痛苦難熬。看著二弟痛苦的模樣,楊正花急得團團轉,當時村里醫療條件差,為了不耽誤病情,她背起二弟一口氣跑到十多里遠的新汶醫院,掛急診,辦住院手續。因為治療及時,終于把二弟從死亡線上拽了回來。那段時間,楊正花醫院、家里兩頭顧、兩頭跑。一邊是需要照顧的二弟,一邊是需要關心的家庭,誰也離不了她呀。又要借錢,又要干農活。因此,常常是看著二弟打完針,回到家后,孩子自己在床上睡著了。這時候時候楊正花常想,孩子的路還長,治病可是爭分奪秒的事情。于是,把孩子安頓下,她又回到醫院,照料二弟。真情融化了堅冰。回家那天,二弟哭了,哭得那么響,那么真,他說:“嫂子,俺從心里明白了,你是真對俺好,以后你說啥俺聽啥。”那一次,她也哭了,為二弟,也為了她困頓但愛意融融的家。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是常年伺侯癱瘓在床的小叔子。但楊正花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人間大愛。二弟是不幸的,與健康人相比,他更需要照顧,也更需要家人的關愛。為了讓二弟有個解悶的場所,使他了解更多的事情,也給家里增加一點收入,楊正花東拼西湊,在路旁壘了間房子,經營日用百貨。每當冬天來臨前,她總是老早地為二弟做好被褥,每天灌上一個熱水袋,讓他暖和自己殘疾的身子。夏天,因為房內炎熱而苦悶,她便每早把二弟推到門口涼快處,讓他與來往的行人聊天、下棋、打撲克。晚上,人少了,楊正花就和孩子一起與二弟拉呱說話。逢年過節,一家人總是圍座在二弟的床前一塊吃飯,并把好吃的、愛吃的放在他的跟前,時時處處讓二弟感受到母親般的溫暖。在手頭并不寬裕的情況下,楊正花還買來收音機、電視機、電風扇放在他的床頭。多年來,一家人唇齒相依,共同抵擋著生活的風風雨雨,一起創造了這個家庭的幸福。
十多年來,楊正花已記不清為二弟端過多少次飯碗、換洗過多少身衣服、倒過多少回大小便,只記得自己從未睡過一夜安穩覺。對待二弟,無論感情上,還是行動上,她都超過了對待自己的兩個親生孩子,讓二弟吃的依時可口,穿得整潔利索,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為此,付出再多,她也無怨無悔。有一年天旱,地里的小麥經受不住火辣辣的陽光,漸漸枯萎,為了給麥子澆上“救命水”,楊正花一大早就去挨號澆地。一口飯也沒吃上,直到晌午過后才澆完地。當她帶著滿身的疲憊還沒走到家,就見自家廚房內濃煙滾滾,這一下可嚇壞了她,趕忙跑回家,只見自己的兩個年幼的孩子正在用水拼命向柴爐上潑水,爐子不遠處是他的不能動彈的二叔,楊正花上去就給兩個孩子一人一個耳光。“看你還玩火不”,原來十分懂事的孩子心疼媽媽,看到在地里也幫不上忙,就趕忙回家,想讓在家的叔叔吃上飯,等媽媽干完活后也能吃上一口,畢竟是孩子,沒成想把爐子的火引了出來。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看著鍋內燒糊的飯菜,楊正花才覺得錯怪了孩子。看著正哭的孩子,她緊緊地抱著他們流下了眼淚:“是媽媽錯了,你們都是好孩子。”
隨著時間推移,在照顧好二弟的同時,楊正花從未忘記對三弟的關心,三弟也該到成家立業的時候了。為了能讓他早日娶門親事,她東跑西顛,不知磨破多少嘴皮子,并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蓋起新房讓三弟結婚住,而她還是住在十多年前結婚住的舊草房,并又承擔起照顧患重病的公公責任。
長年的辛苦勞作,楊正花患上了骨質增生,一天勞累下來,渾身象散了架似的全身疼,連躺下都困難,但為了這個家庭,她怎能退縮呢?要盡一個兒媳婦、一個嫂子和一個母親的責任,把這個家維持好,就需要她堅強地頂起這個特殊家庭的全部的“天”。
二十個春秋數以千計的日日夜夜,點點滴滴的瑣碎生活,楊正花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心靈,為家庭撐起了一方幸福的天。她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她從心里明白,讓家人生活得快樂一些、幸福一點,讓他們原來不幸的心靈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是她這個普通農家婦女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