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1997年畢業于山東醫科大學,1997年10月在萊蕪中心醫院工作,1999年師從糖尿病專家周生明學習糖尿病的診治。在恩師的認真指導和嚴格要求下,不僅自己的業務水平有了較大進步,而且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
從2005年開始,李雷默默資助三名貧困小學生,7年來共計為他們的提供學習生活費用10000多元,這件事直到今年一名被資助的學生考上大學到萊蕪中心醫院感謝恩人時,他的感人事跡才讓眾人知曉。李雷表示還要把其他兩位學生一直資助到上大學。在他的倡導組織下,自2006年開始,成立了萊蕪市糖尿病愛心基金會。他每月從工資中拿出100元捐給愛心基金會,至今年5月份累計捐款6200元。在他的影響下,愛心基金會成員已發展到69人。基金會成立到現在,已幫助了17個家境貧寒的糖尿病貧困患者。他還先后資助貧困高考學生7人,為他們捐款4000元。汶川、玉樹地震發生后,他向災區捐款5000元。目前,萊蕪電視臺正在制作他樂于助人的事跡專題。
術高德為先,山高人為峰。李雷在日常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待患者仔細熱情,對待同事團結互助。從工作至今,共退還患者財物近萬元,確實退還不掉的,就替患者交付押金。在工作中,李雷給困難的、需要補充營養的患者購買雞蛋和牛奶已成了普通的事。在2005年8月的一天,診室外的一對父子引起了李雷的注意,他們在診室外徘徊,仔細追問下才知道年輕人是一位家境貧困的糖尿病患者,病情十分危重,在患者無住院押金的情況下把患者收入院。最后組織全院職工捐款,自己拿出了1000元墊付了患者的醫療費用,患者康復出院。后來在回訪中得知患者的弟弟剛考上大學,家中無力支付學費,當場給其弟600元學費。并與醫院宣傳部門四處奔波找到獻愛心的商家,解決了患者弟弟上大學的費用。
通過這件事他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幫助更多的患者,必須要依靠集體的力量。于是,李雷萌發了創建“愛心基金”的想法。在爭取了全科室的人員的同意后,他帶頭從工資中每月拿出100元,護士長每月拿出50元,普通職工每月拿出10元成立了萊蕪市糖尿病愛心基金。愛心基金成立到現在,已幫助了17個家境貧寒的患者。他的規模雖然不大,幫助的患者人數不是很多,但他代表醫院的一種文化和精神,正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掀起“愛”的旋風。
“對糖尿病的治療,醫生只起輔助作用,病人才是主導。怎樣讓病人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呢?李雷認為,醫生的仁愛寬厚之心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得了病本來就是很痛苦的事情,情緒不好,脾氣暴躁是人之常情。作為醫生,應該對他們更加寬厚,試著去了解他們的心理,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愛心。也只有給予病人更多的關愛,病人才會對生活充滿希望,才會對自己充滿信心,才會信任醫生并積極與醫生配合,醫生也才會創造更多的醫學奇跡。
雖然比較年輕,但李雷的多篇論文獲得了許多獎項。他發表論文CEII方案治療糖尿病腎病、綜合方案治療糖尿病足獲省衛生系統科研成果二等獎,“負壓胸腔引流儀”獲國家專利。先后被新礦集團衛生中心、萊蕪市衛生局評為“年度先進個人”。李雷對于成就的看法很簡單:在知識面前,人人平等,你學習的機會越多,掌握的知識就越多,就可能走在大家的前面,這樣你就可能得到更多的所謂的“成就”,實際上你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在他的辦公室里,李雷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各地患者感謝的信件和信息。是的,李雷與患者之間有一個難以割舍的情結,那就是愛,對患者對生命不渝的愛,對自己事業執著的愛。多少責任,多少奉獻,多少代價,多少收獲,李雷以他的高超技術、高尚醫德在默默奉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