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大娘十幾年
“大娘,你不用愁,我養(yǎng)活你!”這是是十幾年前的一句承諾,從此,高立祥就擔負起了照顧自己遠房大娘的責任。
無微不至,十幾年如一日照顧大娘

“大娘,你不用愁,我養(yǎng)活你!”這是是十幾年前的一句承諾,從此,高立祥就擔負起了照顧自己遠房大娘的責任。
高立祥,在許孟鎮(zhèn)仁里三村是一個讓群眾交口稱贊的人,1955年6月出生。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他和老伴悉心的照顧著大娘,竭盡孝道,從1999年到現(xiàn)在這十四年的時間,他用愛彈奏出一曲動人的敬老愛老之歌,成為三里五鄉(xiāng)的佳話。
高立祥的大娘現(xiàn)年已九十三歲,臉上刻滿歲月的皺紋,但老人氣色很好,端坐在炕頭上,臉上帶著微笑。雖然耳朵有點背,但從她的微笑中可以看出,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很幸福。
高立祥的大爺去世很早,大娘膝下無兒無女,一直獨自生活。后來老人年紀大了,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地里的農(nóng)活慢慢的也干不了了,由于沒有子女贍養(yǎng)也沒有別的什么經(jīng)濟來源,生活變得越來越困頓。1999年,生活并不富裕的高立祥考慮到大娘的實際情況,就和妻子商量挑起贍養(yǎng)老人的擔子。當他把這個想法和大娘說了之后,大娘怕拖累高立祥家,不愿意去,她說:“孩啊,我老啦,麻煩事多啦,可不能拖累你啊!”后來,高立祥照了村里的老人幫著做老人的工作,老人才逐漸答應,后來又考慮到兩家住得遠了照顧起來不方便,干脆把老人接到自己的院里奉養(yǎng),以便于更好的照顧衣食起居。
有人說,多一個人,不就是飯桌上多一雙筷子嘛!實際上事情并不是那么簡單。一個人進入一個陌生環(huán)境,需要適應;一個家庭接納一名新的成員,也同樣需要適應。為了讓老人盡快融入這個家庭,高立祥家里所有的房門、柜子,有鎖也不加鎖,都成了擺設;每年老人生日,老高的孩子也都會回來慶祝奶奶的生日;走進老人的住房,就會感覺到老人的住所整整齊齊,清清爽爽,沒有一點的“老人味”,這些都是高立祥每日的打掃、擦洗的結(jié)果。為了讓老人吃的舒心,想吃餃子就包餃子,想吃魚就做魚,總是想方設法地變著花樣的調(diào)理飲食,來滿足老人的要求。老人怕冷,夫妻每年冬天都會早早地為大娘生好火炕、做好御冬的棉衣;夏天天熱了,給老人屋里又裝上電風扇,每天幫著老人勤換衣物。大娘身體一直不好,經(jīng)常吃藥打針,現(xiàn)在老人有個小的頭疼腦熱,高立祥都能和大夫一樣,給大娘對癥下藥。高立祥的家庭并不富裕,同村象他這樣年紀的人農(nóng)閑時都會外出打工,而高立祥為了老人只好在鄰近的地方找一些臨時活兒干,就這樣高立祥默默服侍老人十多年,從沒有叫過一聲苦一聲累。
如今,高立祥的老人已是93歲高齡。然而,在老高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身體還算硬朗。遇到天好時,老高就扶老人外出散散步,觀觀景。冬天天冷了,老高一家人怕老人出外滑倒,就陪老人在家看電視,一家人拉大呱,常樂得老人合不攏嘴。
鄰居們也敬佩地說,如今像高立祥這樣的特殊家庭,在當今可不多見。尤其他們一家人這般心懷愛心、知恩反哺、贍養(yǎng)老人的精神更令人感動。
“老吾老及人之老”。 高立祥用樸實的話詮釋了它,“我習慣了,孝敬老人是我應該做的,老人的今天也就是我們的明天!崩先耸切腋5,但高立祥孝敬老人的歲歲年年,令我們敬佩,我們衷心希望“孝心、孝舉”進入每個家庭,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