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調解員郭翠萍
郭翠萍是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鎮東村綜治辦主任、調委會主任,她14年堅持干著同樣的一件差事。家庭鬧矛盾、鄰里鬧糾紛,她總是第一個出現;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她,只要郭翠萍一出面,問題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郭翠萍是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鎮東村綜治辦主任、調委會主任,她14年堅持干著同樣的一件差事。家庭鬧矛盾、鄰里鬧糾紛,她總是第一個出現;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她,只要郭翠萍一出面,問題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鄉親們都親切地稱她為“和事佬”老郭。郭翠萍先后獲得了“全國人民調解能手”、“全省優秀調解員”、“全市優秀調解能手”等榮譽稱號,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調解能手》第三集對她的調解事跡進行了報道。
郭翠萍所在的村有222戶、657口人。本就村大事多,加之東村地處新戶鎮腹地,周圍灘涂較多,隨著近幾年灘涂開發建設的興起,大量流動人口涌入,給社會維穩增加了很大工作量,大小矛盾時有發生。郭翠萍及時調整工作方法,加大走訪排查力度,并努力學習與農民工維權、勞動爭議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總結出“三心二以”(耐心、熱心、責任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一整套調解方法。很多時候,在別人打牌聊天、看電視劇時,郭翠萍卻在家里跟著電視、電腦學法律、學調解方法,《今日說法》、《民生直通車》、《說事拉理》等節目都是她最喜歡看的。鎮上每次組織培訓,不管天氣多么惡劣,她從來不缺席;遇到難以處理的問題,她都及時向鎮司法所、鎮法律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請教。
村民趙某和妻子李某結婚已經7年,妻子嫌丈夫沒有本事,既不會做生意,也干不好農活,日子過得很緊巴,小兩口經常因小事爭吵。一次,兩人從斗嘴升級到動手,打得不可開交,一氣之下李某抱著孩子回了娘家,并提出離婚的要求。郭翠萍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頂著凜冽的寒風去了3公里以外李某的娘家。到了李家剛說明來意,李某的母親就將她推出了門,還說了一些難聽的話。當時郭翠萍委屈地哭了,想馬上回家,不再管這費力不討好的事,可轉念一想,如果這樣回去了,一個家可能就要散了。她說服了自己,冒著寒風站在外面繼續勸說李某。就這樣,她在李家門外站了近一個小時。郭翠萍的這份真情和耐心最終感動了李某的母親,她給郭翠萍打開門道歉。經過郭翠萍的勸解,夫妻雙方都各退一步,達成諒解,趙某將妻子女兒接回家,一場離婚風波終于平息了。
沒事的時候總愛東家走走西家串串,正是這個習慣讓郭翠萍了解了不少情況,為干好調解工作打下了基礎。鄰里之間發生矛盾了,她去找當事人做工作,碰到當事人在干活,她就一起幫著干,邊干邊調解,拉近與當事人的心距。正是憑著真心真情,郭翠萍成了村民們的“知心人”。
有一次,郭翠萍在娘家,突然接到電話稱村民張某與王某因宅基地糾紛打起來了,張某手持菜刀到王某家鬧事。她趕緊放下手中的活,騎上摩托車往王家趕。等她趕到王某家,看到張某正拿著刀比劃,她來不及放好摩托車,撂下車上前攔住張某,大聲喝道:“快把刀放下,難道不知道這樣做是違法的嗎?你考慮后果了嗎?”邊說邊示意別人讓王某回避。這時的張某怒目而視,依然大聲地叫嚷著:“不關你的事,我要找他算賬,誰攔我就砍誰!”郭翠萍也急了,攔在張某面前說:“有矛盾找我,我幫你們調解,為什么要動刀呢?”她強拉硬拽,把張某拖到辦公室,等到他情緒穩定下來,聽了聽事情的來龍去脈。郭翠萍向他講解了有關的法律法規,連勸帶訓,對他進行了說服教育。張某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慚愧地低下了頭,由衷地說:“嬸子,如果沒有你及時制止,我也許會一時沖動闖下大禍。今后我會聽您的,我保證再也不會魯莽了。”一場可能發生的危機被化解了。
2010年6月18日,在河口區新戶東村做生意的樂陵縣韓書華之子在學校下樓梯時不慎將一退休職工殷某某撞倒,造成左股骨頭損傷,需住院治療,殷某某家人要求對方支付治療費5萬元,否則將傷者抬進韓家,面對如此高額的治療費,以賣煤為生的韓書華夫婦在借錢無路的情況下找到了郭翠萍。郭翠萍了解情況后,主動向鎮調委會匯報,并多次到雙方當事人家做工作,終于以賠償1萬元達成了協議,從而避免了一起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郭翠萍多年如一日地在基層婦聯和調解戰線上默默耕耘著,熱愛婦聯工作,熱心人民調解事業。盡管沒有高唱的贊歌,沒有鮮花與掌聲,她卻在這平凡的崗位上,憑著對工作的執著,對百姓的熱情,無悔奉獻于基層工作,維護了一方社會穩定,維護了廣大婦女同志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在郭翠萍身上,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力量,一種致力于人民調解十幾載,卻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奉獻、無怨無悔、甘做百姓解憂人的精神。十幾年來,郭翠萍累計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78件,防止矛盾激化80余起。在她的努力下,東村連續多年無民間糾紛激化為刑事案件,東村也被評為市級小康文明村、市級文明信用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