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對衛生事業無悔的誓言
走進濟南市市中區人民醫院的大門,醒目的宣傳欄里映入眼簾的是“向劉傳河同志學習,做百姓身邊的好醫生”的紅色宣傳牌,立足注目,宣傳牌上的劉老笑容慈祥,和藹可親;看到他親力親為的工作照片,從內心里感受到了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身上旺盛的生命力和執著的工作熱情,欽佩之情猶然而生。

劉傳河工作照

劉傳河生活照
走進濟南市市中區人民醫院的大門,醒目的宣傳欄里映入眼簾的是“向劉傳河同志學習,做百姓身邊的好醫生”的紅色宣傳牌,立足注目,宣傳牌上的劉老笑容慈祥,和藹可親;看到他親力親為的工作照片,從內心里感受到了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身上旺盛的生命力和執著的工作熱情,欽佩之情猶然而生。
1997年,劉傳河到了離休年齡,組織上為他辦理了離休手續。劉傳河作為市中區人民醫院當時唯一一名主任醫師,醫院的業務骨干,醫院黨組織出面挽留,希望劉傳河能夠繼續留在區醫院留在他的崗位上。而當時很多醫院、診所、藥店也紛紛慕名前來,高薪聘請劉傳河,開出的條件相當優厚:每周只需坐診三次,月薪三千元。在當時,這已是很高的待遇了,遠遠高于區醫院的工資水平。很多人以為劉傳河會選擇離開區醫院,出外行醫掙大錢。畢竟,年屆60歲的劉傳河已經離休,選擇一份既清閑又賺錢的工作是人之常情。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劉傳河毫不猶豫地同意了院領導的請求,留了下來繼續發揮余熱,這一干就又是十年。
很多人不理解他:放著清閑的日子不過,放著大錢不賺,天天辛辛苦苦加班出診,這個人到底圖什么?劉傳河淡淡地回答:“我給周圍的老百姓看了幾十年的病,我要走了他們到哪里找我啊?我干了一輩子大夫,學了一輩子醫,早已離不開這個崗位了。我什么也不圖,我要留下來繼續為周圍的老百姓看病。”他服務基層,特別是新農合的病人和特困職工,他建議領導他的門診掛號堅持2元普通掛號費,在他的影響下,市中區醫院沒有了專家掛號費,取而帶之的是專家都實行普通掛號費。
劉傳河最大的心愿是把自己畢生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傳遞給年輕人。為了醫院人才梯隊的建設,劉傳河主動擔負起傳、幫、帶的責任。他從國內外的醫學刊物上尋找各類醫學信息和病例診治方法,并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和深厚內功編制成各種學習資料,及時和年輕的醫生們探討、鉆研。
劉傳河主張年輕醫師要在實際病例診斷中接受鍛煉。為此,他主動帶領年輕醫師義務查房,進行疑難病例分析。劉傳河經常對年輕的醫生們說:“假如你們在理論中學到過300種疾病,而實際中卻可能有兩千多種,一定要注重臨床實踐,到實踐中去學習去鍛煉。”在劉傳河的鼓勵下,年輕的醫生們大膽接觸病人,積極思考臨床中出現的新問題,謹慎處理各種臨床病例。濟南第一例流行性出血熱在市中區人民醫院被及時發現。
劉傳河是這樣告誡年輕的醫生:“看病來不得半點馬虎,一定要注重實踐,學好本領,一心一意用在病人身上!”
八十一歲高齡的劉傳河已是頭發花白、腿腳蹣跚,但他依然堅持每天發揮著余熱,為市中區人民醫院的發展建設、為自己所鐘愛的醫療事業默默做著一名老黨員的貢獻!
從一九四七到二零一二,從血氣方剛的年輕小伙到年逾古稀的耄耋老人,劉傳河在行醫路上整整走了六十多個年頭,靠的是他對馬列主義的忠實的信仰,靠的是他對醫療工作的那份熱情,用自己的醫術、愛心和操守詮釋著一個平凡醫務工作者對衛生事業無悔的誓言。
“書無不讀,藝無不學,博學漸進到不輟;待人以誠,待事以精,降人以才,服人以德;認真做事,忠實做人;不依權勢,不害國民,不沾煙酒;不為錢制潔身,自好兩袖清風。”是他一生的座右銘。
劉傳河說他很喜歡一句詩“一葉浮萍歸大海”,他笑說自己就是一葉浮萍,很渺小,發揮的作用也很有限,而大海則寬廣無邊就像我們的群眾,他愿意愛著大海,戀著大海,拚著自己的力氣融入大海之中,貢獻著自己微薄但卻篤實的力量。
醫無止境,大愛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