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婦女勇挑千斤重擔
天不亮就起床做飯,送女兒上學,伺候丈夫穿衣,照顧婆婆生活,料理家務,下地干農活,磚廠出苦力...。這就是一位樸實的農村婦女的生活痕跡,她就是薛城區鄒塢鎮北安陽村村民趙興香。

天不亮就起床做飯,送女兒上學,伺候丈夫穿衣,照顧婆婆生活,料理家務,下地干農活,磚廠出苦力...。這就是一位樸實的農村婦女的生活痕跡,她就是薛城區鄒塢鎮北安陽村村民趙興香。
趙興香,42歲,自從丈夫落下殘疾之后,她就主動撐起了這個六口之家,長期超負荷勞累,讓她染上了哮喘,時常感到難以支撐下去,但她想到年過六十的公婆、癱瘓不能自理的丈夫、勤奮好學的兩個女兒需要照料,她還是用柔弱的肩膀頑強地撐起這個家。
面對困境,學會堅強。由于丈夫生活不能自理,為了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她天不亮就起床做飯,然后送女兒上學。接著,伺候丈夫吃穿,給丈夫擦身,換洗衣服……將家中一切安排妥當后,她再去安陽磚廠上班,直到中午才有一點時間回家。這樣的生活,她一直堅持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說,丈夫殘疾后,她必須外出購置生活用品和農資,每次出遠門前,她都要將丈夫安頓好,在丈夫伸手可及的地方擱好衛生紙等。面對著緊張繁重的生活,她總感覺時間不夠用,干農活、洗衣做飯、照顧丈夫和孩子、趕集購物,經常從早晨起來一直忙到天黑。有一次,她拉著剛收的麥子回家,路過一段顛簸路時連車帶人翻進溝里,小麥散落了一地,她被車壓在下面,幸好有村民路過,她方才獲救。
天有不測風云,婆婆得了一場重病使原本這個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我們可能會覺得這一下會徹底壓垮這個瘦弱的婦女,而結果是我們錯了,不僅沒有壓垮她,反而使她對婆婆付出了更多的愛。我們都知道,老人活動少,身上有一種難聞的氣味,常人很難承受的住,而她卻從來沒有嫌棄過,天天幫婆婆翻身、擦身、搓背,像照顧自己的母親一樣照顧婆婆。一晃十年過去了,她依然天天忙碌在老人身邊,她笑得一臉燦爛,她說:“服侍老人是應該的,實在沒什么好說的,公公婆婆也是我的爸媽,他們長壽是他們一家最大的幸福。”樸素的話語,默默的奉獻,村民都夸她是當之無愧的好媳婦。
采訪中,她的丈夫說,“她所承擔的各種農活強度,遠超過幾個男人合力承擔的強度”。
面對丈夫,不離不棄。面對著丈夫殘疾20余年,生活不能自理的遭遇,親戚朋友多次勸她離婚,讓她另找個好人家過日子。可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她對這個不幸的家庭所有的愛,她始終堅信依靠自己的力量一定能讓家人渡過難關,過上好日子。丈夫十分感激妻子的這些年來無微不至的照顧,看到妻子承受了太大的負擔,覺得拖累了妻子,為此,丈夫多次逼妻子離婚,可這讓她既難受又心痛。這位樸實的農村婦女認為,少來夫妻老來伴,夫妻之間應該相互扶持,牽手到老,這是一個女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有的人可能不知道,穿衣服這么簡單的事情而對于她來說簡直就是個苦力活,由于丈夫嚴重殘疾,使得兩腿不能伸張,常年交叉在一起,每每床上衣服要花一個多小時,穿完后她總是滿頭大汗。她經常向關心自己的人說:“丈夫是我自己選的,現在丈夫殘疾,我不能棄他不顧。”
采訪中的一個細節使我很有感觸,當其對象在眼含淚水為我們訴說她為這個家默默的承受、默默的付出時,趙興香,這位樸實的農村婦女眼含淚水,默默不語。不時碰一下她丈夫的胳膊,看得出來她不愿意讓其丈夫訴說她的不容易,而恰恰就是這個細小的動作,讓我感受到了這就是勇挑千斤重擔的堅強,這就是人間真愛的最好演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