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重晚晴
2013年03月20日 11:35來源:
聽聞墾利縣出了一位“全國敬親孝老之星”, 2013年1月31日,筆者來到墾利縣康力老年公寓采訪。“這位是高主任。”工作人員介紹說。仔細打量面前的這位“大姐”,皺紋早已爬上了額頭,利落的短發,幾縷時尚的染發似乎在提醒著大家,她還年輕。

聽聞墾利縣出了一位“全國敬親孝老之星”, 2013年1月31日,筆者來到墾利縣康力老年公寓采訪。“這位是高主任。”工作人員介紹說。仔細打量面前的這位“大姐”,皺紋早已爬上了額頭,利落的短發,幾縷時尚的染發似乎在提醒著大家,她還年輕。
“我帶你到處轉轉吧。”從三樓到四樓再到五樓,用了半個多小時,跟隨著高主任巡查了60多位老人的房間,筆者的額頭有些冒汗。
“還要鍛煉吶!小伙子。”高主任開起了玩笑,“我每天跑三趟,都沒你這樣。”
一天三趟??????
七年來,她重復著七千多個來回,悉心照顧老人;
七年來,她沒有節假日,手機24小時開機,只要老人有需要,不管多晚,她都會隨叫隨到;
七年來,她帶著她的護理部,伺候過192位老人,被老人們親切地稱為“親閨女”??????
從她的工作牌上,筆者記下這樣一個名字——高榮葉。
一次偶然的選擇,將七年的付出變成平淡的執著
高榮葉開朗健談,她始終覺得自己最大的財富就是“人緣”好,她將自己定位成一個適合從事服務行業的人。
1960年11月,高榮葉出生在墾利縣西宋鄉邵家村,至今老鄰居們還能想起那個聰明懂事的小姑娘。1978年,高榮葉從縣衛校畢業后回村當起了赤腳醫生,一干就是八年。2006年,46歲的高榮葉迎來了人生的一個轉折,墾利縣康力老年公寓向她伸出了橄欖枝。她決定去試試這份“伺候人的差事”,面對著丈夫的擔心,她安慰說:“誰都有老的時候,我去學學,將來好伺候你!”
墾利縣康力老年公寓由山東康力置業有限公司出資建設,占地51畝,建筑面積13300平方米,2007年9月被東營市民政局批準為社會福利機構。高榮葉剛來時,老年公寓尚在籌備之中,“空空蕩蕩一個樓,三間板房住里頭。”當時的情景高榮葉至今還記得一清二楚。“一來了啥都沒干,就是拔草,足足拔了一個月,手套磨壞三副。”
2007年,公寓正式運營,公司總裁李小華覺得高榮葉能吃苦并且有過當鄉村醫生的經歷,便任命她為護理部主任,負責餐廳和老人們的日常護理。辛苦得到了認可,高榮葉更是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按照康力老年公寓“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服務理念,她帶領大家為入住的老人們提供最好的服務,對每一位老人的身體狀況及個人喜好都了如指掌。護理員楊敏在這里工作三年了,她有一個筆記本,上面記著她剛來時高榮葉對她說過的一句話,“咱們要讓老人們覺得,來咱這里跟在自己家一個樣。”
這些年,老年公寓入住的老人越來越多。目前,公寓有62位老人常住,年齡最大的老人已有104歲高齡,21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在這些老人眼里,高榮葉是他們最善良、最辛苦、也是最疼愛他們的女兒,她的付出是很多親生兒女也未必能做到的。
工作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先后有26個護理人員在這里落腳后又離開,院長也換了3個。工作累、壓力大、待遇低成了很多人選擇離開的原因。她卻堅持了下來,一干就是七年,和她工作時間一般長的還有在廚房做飯的兩位女“師傅”,她們戲稱自己是老年公寓的“釘子戶”。
如果僅僅是找一份可以賺錢的工作,一個月兩千出頭的工資會讓她同別人一樣選擇離開,讓她執著地留下來的,是她對養老事業的摯愛和對社會養老業發展的信心。
“我覺得社會養老是一種朝陽行業,會有更多的人了解、理解、需要,身在其中,我的價值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實現。”高榮葉這樣描述著她對養老事業的認識。
心之所系的事業,將寧靜淡泊鑄煉成人生的烙印
“老年公寓初建之時,只有兩位老人入住,當時招的六個護理員中,年紀最小的小張衛校剛畢業,兩個廚師都是附近村的中年婦女,九個人圍著倆老人轉,被老人們戲稱為‘九朵金花’。”高榮葉笑著告訴筆者。
公寓正式運行后,每天早上,高榮葉會騎上自己的電動三輪車到菜市場采購米面、時令蔬菜。老人們牙口差,她會特意選購一些容易做地“爛糊”的蔬菜,“都習慣了,現在做飯還是會做地很‘爛糊’,家里來客人吃飯,吃完總會問上一句,你牙口不好嗎,菜做地這么‘爛糊’。”殊不知,高榮葉早已把老人的生活習慣和需求深深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如今,每天七八十人的伙食早已不是當年的小三輪所能負擔,但是每當看到有自己擅長的菜品,她仍舊會“忍不住”親自下廚。趙振鍔夫婦就特別喜歡她做的菜,老是“關照”廚房,“有高主任炒的菜,記得給俺多弄些。”
考慮到老人們生活乏味,高榮葉經常組織編排“三句半”、京劇選段演唱、小呂劇等節目為老人們演出,變著法地讓老人們開心。去年重陽節,她邀請社區管委會來搞活動,樂壞了八十多的李樹芬大娘,“一下午光忙著鼓掌了,水果都沒顧上吃。”桃花開了,她又忙著組織身體好的老人一同去賞花,一樓的宣傳欄里至今保留著他們開心的記憶。每次活動她又是組織又是看護,累地一身汗,有的同事不理解,她也只是笑笑,“人老盼熱鬧,他們開開心心的,咱受點累怕啥。”
幾年來,每天等老人們吃完晚飯,到各個房間巡視一遍后再回家,已成為她的必然工作程序。2009年10月的一天晚上,她安撫下老人后騎電動車回家的路上,被迎面急速行駛的機動車撞出3米多遠,經醫院診斷為右腿骨粉碎性骨折。許多老人通過多種方式來表達關懷慰問之情,在他們的心里早已把高主任當成了自己的女兒。然而她的心里更牽掛著老人,勉強在醫院里住了72天就拖著病腿上班了。當她那熟悉的身影出現在老人們面前時,許多老人高興地流出了眼淚。大爺大娘們紛紛圍著她問傷口是否還痛,患有健忘癥的扈大爺竟“埋怨”她,說:“你咋好歹不來了,俺尋思你是不是‘沒’了。”
常年不知疲倦地幫老人們穿衣服、換尿布、擦身子以及病中看護,讓她患上了失眠、全身骨節酸痛等毛病。2012年7月24日,她中暑暈倒在公路上,電動車滑出了老遠,右腿皮膚撕裂縫了26針,主治醫師嚴肅地告誡她,“要好好養養右腿,要不然將來會落下病根的。”她嘴上答應了,但在傷口“拆線”后的第二天,她又堅持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困難沒有讓她走開,日漸消瘦的高榮葉和自己的團隊齊心協力將康力老年公寓推上良性軌道。每當覺得擔子壓得自己喘不過氣的時候,高榮葉就會對丈夫或是兩個女兒傾訴一番。她說:“只要閨女、‘老頭’支持我,我就一直干到干不動為止。”
家人的理解支持,將感恩奉獻調和成生命的基調
在高榮葉看來,自己有兩個家,丈夫和兩個女兒是一個家,這個家支撐著自己站起來;老年公寓是自己的另一個家,這個家需要自己坐下來。
高榮葉的丈夫叫張漢勝,憨厚老實,靠開大車養家,經常是一走一周。每次回來,他會打掃干凈屋子,細心地檢查妻子常用的藥物是否短缺,然后等妻子回來一起吃飯。兩個女兒都乖巧孝順,高榮葉至今還記得送小女兒張強上大學時的情景,懂事的張強抱緊她說:“媽,注意身子,別太拼命,累了就給我打電話。”她覺得女兒長大了,欣慰地“哭”了一場。
去年,高榮葉的父親也住進了康力老年公寓,老人對這里的服務很是滿意,不過在來這里的第二天,父親叫來高榮葉說:“閨女,給俺把房換成陽面的吧,你說句話就成的事,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啊。”高榮葉為難了,“爹,現在陽面都住滿了人,等空出來咱再搬。”如今,幾個月過去了,老人在陰面住得習慣反而不要求搬了。
在康力老年公寓三樓的黑板墻前,有高榮葉開辟的一塊“園地”,上面清楚的記著當月老人的生日,“王秀梅,臘月初三、張佃緒,臘月二十六、吳宜堂,臘月二十八、畢愛玲,臘月二十三。”每到老人生日前幾天,她就忙著和老人子女聯系并給老人訂購蛋糕,“康力老年公寓是一個養老機構,更應該是一條親情的紐帶,連接起老人和子女。”高榮葉告訴筆者。
常年的傾情服務感動了許多老人和他們的子女,錦旗、感謝信紛至沓來。東北遼寧龔大娘的兒子是出租車司機,常年在外無暇照顧母親,聽說康力老年公寓不錯,就將母親送了過來。這些來自外地的老人由于生活不習慣,精神狀態和體質普遍很差,高榮葉就把老人們輪流接回家里耐心細致地照顧,老人們享受到親人般的溫暖,漸漸融入到老年公寓的生活之中。2009年中鐵八局慕名發來傳真電報,將一對老職工送到這里,并提出今后要長期合作。
七年來,她沒有一次回家過個春節,與家人一起在家吃餃子、看春晚競成為奢望;七年來,在她的帶領下,康力老年公寓常年有70人入住,入住率達90%以上,被評為山東省十佳養老服務機構。2012年11月,高榮葉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2012年12月29日,從第五屆全國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表彰大會傳來喜訊,高榮葉被全國老齡辦、民政部、教育部、國家廣電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和中國關工委聯合授予“全國孝親敬老之星”稱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個五十多歲的女人,投身養老工作兩千多個日夜,照顧過一百九十二位老人,以后還會更多。她只是一個普通人,全身心地干著自己熟悉的工作,但因著那份執著,她便不再普通。
責任編輯:楊凱
本文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點擊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