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大眾網
手機查看
劉慎華,男,1958年10月出生,棗莊市嶧城區人,中共黨員,現任山東省棗莊市底閣鎮河灣村黨支部書記。多年來,劉慎華始終堅守在為民服務第一線,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生動詮釋了“擔當作為”的新時代內涵。

調整桑園地,走出致富路
河灣村位于底閣鎮駐地西部,現有住戶322戶,人口1256人,黨員25人,耕地面積1404畝,其中,桑園地434畝。一直以來,桑蠶業一度是底閣鎮尤其是河灣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但隨著時代變遷,2010年左右,河灣村很多種桑養蠶的村民紛紛改種小麥、玉米,造成桑園地逐步萎縮,村集體經濟發展乏力。甚至,村干部因在群眾工作方面經驗不足,一度造成干群關系緊張。
面對困境,當時的支部書記劉慎華主動站出來,想要帶領全體村民從發展困境中走出來。劉慎華巧借市第一書記幫扶的東風,經過對經管局、農業局等部門的咨詢,與鎮組織室進行多次探討,在鎮黨委的支持下,決定以“保權分益、統一處置”的形式,走“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讓利群眾”的路子,對全村原434畝桑園地由村里公開拍租,對土地承包金收益按照集體、村民、公益基金3:6:1的比例分配,順利完成對434畝桑園地的調整。同時,河灣村發揮村原有種植蔬菜的技術優勢,統一蓋起了蔬菜大棚。村集體當年增收8萬元,村民獲土地分紅每人140元。
他又多方籌資3.5萬余元整修兩條生產路2000米,打小型機井7眼,架電線1200米,完善了蔬菜大棚的基礎建設,解決了大棚戶的后顧之憂。對高標準蔬菜大棚實行“六統一”管理,每個大棚每年可實現純收入6-7萬元,短短五年的時間,河灣村家家戶戶都有致富產業。

打造花卉基地,拓寬增收渠道
在劉慎華的帶領下,經過多次征求集體意見,河灣村決定繼續在土地流轉上做文章。先后四次組織黨員、群眾代表到外地參觀學習、招商引資,盤活土地,大力發展經濟。在村西南部規劃一個總面積600畝的河灣花卉種植基地,吸引外商投資,建立一個集休閑觀光娛樂、鮮花苗木栽培、鮮花苗木銷售等為一體的大型花卉基地,F已落成260畝,主導品種以北美海棠等綠化苗木育苗為主,共育苗150萬株,吸引資金投入300余萬,土地租金由原來的每畝400元,增加到900元,村集體收入增加了12萬元,村民的土地分紅達到了每人160元。
河灣村近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集體收入由原來的不足2萬元,增加到了30余萬元,群眾的收入由原來的人均5000余元,增加到了12000余元。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了,思想觀念也解放了,土地流轉量由原來的空白,增加到了現在的524畝。在劉慎華的帶領下,河灣村有錢了,村民們有奔頭。直到現在,河灣村的各項事業還在煥發著勃勃生機。
多措共舉,助力鄉村振興
要實現鄉村振興,僅有幾個強村是不夠的,一個村子發展起來更要帶動周邊村的發展,河灣村并沒有滿足于之前取得的成績而止步不前,而是在不斷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在劉慎華的帶領下,河灣村黨員群眾3次到安徽亳州考察,吸引浙商投資300萬元在苗木基地進行藏紅花套種。為實現共同發展,河灣村吸引鄰村閆莊村入資25萬元,參與到藏紅花套種項目中來,項目實施過程中,河灣村無償傳授種植技術,提供苗木銷路,降低投資風險,通過借助河灣村的力量,充分發揮1+1>2的優勢,以多元化產業發展為思路,以周邊村居抱團發展為優勢,輻射帶動甘溝一帶。
面對村莊發展的未來,劉慎華書記充滿了信心,“我是黨的干部,是農民的兒子,村民們富了,我付出再多都不覺得苦!
劉慎華先后被評為“嶧城區優秀村(居)黨支部書記”、全區“擔當作為好書記”。他所在的河灣村及其黨支部先后獲得“生態文明村”“優秀黨支部”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