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蘇英,女,漢族,1979年生人,陽谷縣定水鎮(zhèn)李炳東村人,陽谷縣市政園林公用事業(yè)服務中心科員。自結婚以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受到同事和領導的一致好評,她的家庭多次被評為“五好家庭”。
不離不棄 她是公公婆婆床前的好兒媳
2012年夏天,公公突然感覺四肢無力,頭冒冷汗,肚子疼的要命,她和丈夫趕快把公公送到陽谷縣人民醫(yī)院,因病癥復雜,做過各種檢查也沒找到病因,看到公公痛苦的表情,她和丈夫決定把公公轉到聊城市人民醫(yī)院,經專家多方診斷是小腸斷裂,需要立刻做手術,那一年她的孩子才6歲,她顧不上年幼的孩子,日夜守護在公公病床前,洗臉穿衣、端茶送水、喂飯喂藥、捶背按摩等繁瑣的護理工作,成了她的家常便飯,在她的精心照顧下,公公很快就出院了。天有不測風云,公公身體還沒完全恢復,婆婆又查出患十二指腸癌癥,已經到了晚期,她來不及喘一口氣,又和丈夫把婆婆送到聊城市人民醫(yī)院,醫(yī)生建議馬上手術,因為癌細胞的擴散,婆婆的手術是一場大型的手術,身上脖子上插滿各種管子,照顧起來就更加困難,吃飯、說話、穿衣、梳頭這些最簡單的事都完全不能自理,她衣不解帶在醫(yī)院守護半個多月,沒睡過一個完整覺,身體瘦了,眼里布滿血絲,盡管很累,從來沒抱怨過。
婆婆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因為丈夫在鄉(xiāng)鎮(zhèn)上班很忙,每天早出晚歸,根本照顧不了老人,她就把公公婆婆接到身邊,擔負起照顧兩位老人的重擔,為了讓婆婆早日康復,每天無論多累多忙,都親自為婆婆洗洗涮涮,梳頭理發(fā)剪指甲,喂飯喂藥,捶背按摩,精心伺候,從不厭煩。最難的還是給老人擦洗,收拾屎尿,婆婆臥病在床,大小便根本沒有知覺,拉屎拉尿在床上那是常有的事,不但氣味沖天,而且弄的滿手都是糞尿,她任勞任怨從沒抱怨過,一直把婆婆當親媽對待,在她的照料下,婆婆身上都是清清爽爽,干干凈凈,從沒生過褥瘡。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要幫她雇個保姆,她拒絕了,怕別人照顧不好,每天無怨無悔地端屎端尿,早晚堅持幫她擦身,家里也收拾的干干凈凈,沒有一絲異味,多年來,她不離不棄,悉心照料,用自己的孝心讓婆婆度過幸福的余生,過多的磨難,不僅沒有擊垮姜蘇英的意志,反而讓她更加堅強。她幾年如一日精心照顧患病的婆婆,直至2019年3月婆婆去世。
悉心伺候 她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
在照顧好婆家之余的她,還要為娘家操勞。她還有70多歲的父母需要照顧,父親患有高血壓、冠心病、腦梗死17余年,弟弟妹妹在外地打工,不方便回來照顧,照顧爸爸的重擔就壓在她柔弱的肩膀上。記得那是2004年的一個冬天,父親第一次發(fā)病的情景還猶在眼前,北風呼呼的刮,大雪紛紛揚揚的下著,母親不識字,讓鄰居給她打的電話,說父親突發(fā)病癥,渾身發(fā)抖,嘴唇發(fā)青,眼歪嘴斜,她嚇壞了,顧不得天冷路滑,一邊打救護車電話,一邊和丈夫急匆匆雇出租車奔回老家,及時把父親送到醫(yī)院,經醫(yī)生診斷,高血壓、冠心病再加上并發(fā)癥腦梗死都讓父親占全了,丈夫負責照顧父親,她就樓上樓下地跑著,推著父親做檢查,找大夫商量最佳救治方法,找專家給父親會診……矮小柔弱的身影在醫(yī)院穿梭。每天重復著給父親喂水喂藥,擦拭身體,腿腰按摩,在醫(yī)院的30多個日日夜夜,她成了專業(yè)的護理工,成了最美“孝老愛親”的典范。
幸虧送醫(yī)院及時,經過醫(yī)生的救治加上她不眠不休精心照顧,一個多月后,父親的病癥是幾乎恢復了正常,柔弱矮小的她卻病倒了,她用自身的行動詮釋了至真至純的孝心,推翻了“久病床前無孝女”的諺語。但由于父親是病情多發(fā)癥,自從04年得病以來,父親需要每年大約三個多月在醫(yī)院進行康復治療,她也就十多年如一日中陪父親在醫(yī)院度過。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父親的病還沒完全恢復,母親又病倒了,由于母親多年在農村干農活操勞,腰椎間盤突出厲害,在2018年夏天,母親雙腿站不起來了,她接到電話,心急如焚,又是急匆匆把母親送到聊城人民醫(yī)院,母親又動手術,一系列的洗洗涮涮,梳頭剪指甲,喂飯喂藥,捶背按摩又在重演,孝女的形象又在重現,又經過20多天的治療加照顧,母親的病有了好轉,出了院后母親不能下床,又是她在精心伺候上演,鄰居們都豎起大拇指,無不夸贊。
她的一如既往重復看似簡單然而卻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小事情,譜寫著人間至孝真情,她用孝心譜寫了一曲婆媳情深的感人贊歌,用人間的大愛詮釋著生活的真諦,用孝老愛親這盞不滅的明燈,照亮了生命的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