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手機查看

一、人物介紹
宮夕欽,男,1942年2月生,威海市文登區宋村鎮東孔格村村民。災難兩次降臨到這個家庭之中:35歲那年,面對中年喪妻之痛,他并沒有一味地沉浸在痛苦之中,而是獨自擔起家庭的重擔,將3個孩子撫養長大;2007年,兒子不幸遭遇車禍高位截癱,從此生活不能自理,兒媳帶著孫子改嫁,65歲的他重新擔負起家庭的重擔,幫兒子穿衣、洗漱、吃飯、上廁所......生活上的瑣事都需要宮夕欽事事親為。今年78歲高齡的他精心照顧癱瘓在床的兒子已經長達13年了。作為一名擁有54年黨齡的老黨員,他時刻對自己嚴格要求,對村子內的各項事務也是十分關心,經常針對村內的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老人多年以來的為人處世被大家看在眼里,村里的人提起老人總是連連稱贊。
二、主要事跡
父愛如山撐起一片天
1977年,宮夕欽的妻子病逝,只留下了3個孩子。中年喪妻的痛苦讓宮夕欽飽受折磨。但是孩子的存在讓他決定從痛苦中走出來。當時他的大女兒宮云水13歲,二女兒宮云科10歲,小兒子宮云峰7歲。35歲正處于年輕力壯時期的宮夕欽當時就暗自決定,不會再婚,一定要好好把3個孩子好好地拉扯大。“那段時間我真的是又當爹又當媽,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當時,我的鄰居也給我了很大的幫助。”對于那段時光的艱辛宮夕欽老人并不放在心上,反而是3個孩子的茁壯成長更能令他感到欣慰。
伴隨著女兒們的出嫁,兒子入伍歸來后的成家立業,這個小家庭仿佛在一步步走向安穩幸福。但是老天的一次玩笑,卻再次將這個家庭打落至谷底。
2007年,宮夕欽37歲的兒子宮云峰不幸遭遇車禍高位截癱,從此生活不能自理,兒媳帶著孫子改嫁之后,家庭的重擔又一次壓在了宮夕欽老人的身上。但是歲月是世界上最殘酷的東西,從35歲到65歲,30年的時光足以讓一位青壯年變成一位瘦弱的老年人。普通的老人在65歲那一年,已經開始享受兒女悉心的照料,但是在這個家庭里,卻成為了一種奢望。雖說如此,宮夕欽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堅持,他不想放棄,盡管他自己也知道之后等待他的會是一條多么艱難的道路。
起床、穿衣、洗漱、吃飯、上廁所......這些在普通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對一個癱瘓的人來說無疑可以稱得上是困難無比,而這些生活上的瑣事全都需要宮夕欽事事親為,兩個女兒和女婿雖然也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但是大部分時間還是需要宮夕欽來照料。
比如說一日三餐,頓頓都是宮夕欽一口一口地喂給兒子吃,從來不嫌麻煩。而癱瘓的病人如果不精心照料,就很容易會長褥瘡,宮夕欽就每天定時定點地幫兒子翻身、按摩身體,勤換床單被罩與衣物,維持好家里面的衛生狀況。盡管家中有個癱瘓的病人,但是家里面依舊干凈整潔,沒有絲毫的異味。兒子有時候還會突發抽筋痙攣等癥狀,宮夕欽每天就會數十次地為他按摩拍打身體,累到自己都直不起腰來。
為了幫助宮夕欽老人緩解困難,上級黨組織及村干部都曾經提議把兒子宮云峰送進幸福院去接受更加專業人士的照料,宮夕欽從內心表示感謝但還是婉拒了這個提議,只因為一點,兒子高位截癱之后,晚上起夜次數比較多,他怕那個時候照顧不及時,并表示只要我還能動彈一天我就在家里照顧他一天。
既是擔責好父親也是優秀老黨員
為了補貼家用,宮夕欽老人還學著做一些簡單的手工活、針線活賺錢,最開始的時候礙于技術不熟練,他還只是接一些小件的單子,就這樣還因為眼神不好重做了好幾次。“不能老是等著上級政府發補貼啊,能賺一點是一點啊。”樸素的話語,卻能充分體現出老人堅毅的性格。回憶起過往的時候,老人難免有些情緒激動,并說出了這樣一番話:“千好萬好不如黨好、爹親媽親不如黨親,這么些年來,要不是黨組織的幫忙,我都不知道我能不能堅持下去。”短短的一句話,背后卻隱藏了多少的辛酸與勞累,只有宮夕欽老人自己知曉。
宮夕欽不僅是一位好父親,更是一位擁有54年黨齡的老黨員了。年輕的時候在村內擔任職務為村子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工作起來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離職之后,也十分支持上級政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對村子內的村務也是十分關心,經常針對村內的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老人多年以來的為人處世也被大家看在眼里,所以村里的人對他的話也是比較認可的。即使已經踏入古稀之年,宮夕欽老人依舊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時刻都以黨員的標準衡量自己。
面容有精神、說話有底氣、臉上有笑容,這就是宮夕欽老人的現狀,在自身努力、鄰里相助、黨的關懷下,他和兒子的日子也是一天天有所好轉。雖然生活給了他苦難,卻無法磨滅他頑強的意志,更是鑄就了他不屈的性格;歲月湮沒了他最好的光陰,卻成就了一座道德的豐碑,為村民樹立起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在堅守與放棄對壘時,人性的光芒再次閃耀。點滴間彰顯大愛無疆,四十余載見證責任與擔當。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默默的堅持,給了身邊人以道德的養分、生活的暖意。
三、獲得的主要榮譽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