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平凡中閃光
很多人到我的養殖廠參觀后,看到這兒的環境、規模,了解到這兒的養殖模式后,都非常的羨慕我,大家看到了表面的光鮮、成功的我,卻看不到我創業背后的艱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來,創業的路雖然艱辛,但回想起來很充實。
青春,在平凡中閃光
--記黃河口鎮東方肉鴿養殖合作社理事長王愛琴
很多人到我的養殖廠參觀后,看到這兒的環境、規模,了解到這兒的養殖模式后,都非常的羨慕我,大家看到了表面的光鮮、成功的我,卻看不到我創業背后的艱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來,創業的路雖然艱辛,但回想起來很充實。
2000年我從東營市廣播電視大學畢業,學的是工商企業管理,畢業后一直在外打工,結婚后回到村里,2008年從事肉鴿養殖行業的,2010年成立了墾利縣東方肉鴿養殖專業合作社,我擔任合作社的理事長。2011年投資100多萬元建立了高標準肉鴿養殖小區,同時在小區內建立了遠程教育培訓基地,今年又投資180萬元建了11棟鴿舍,免費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我從事的肉鴿養殖行業得到了上級領導、家人和朋友們的大力支持。今年非常榮幸當選省、市、縣、鎮的黨代表,這也說明了各級各部門多我工作的充分認可,但無形中我感覺我的責任更大了。因為我知道光環的背后需要我更多的付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合作社的負責人,在自己不斷壯大養殖規模的同時,也要更多的為養殖戶們著想,帶領更多的群眾走上富裕路。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榮譽光環永不褪色。
目前,正值“黃藍”兩大戰略實施的關鍵時刻,做為一名農村大學生、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我把我創業的經歷和想法高所大家,或許能給畢業的大學生和想創業的朋友們一些啟發。
一、做事要腳踏實地
大學畢業后,我是硬著頭皮應聘到東營市酒水公司做的業務員,因為聽說做業務員很難,但能拿提成多賺錢。剛邁出大學校門的我,性格內向、膽怯、語言表達能力極差,我只能靠自己,爸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一個字也不認識,家里條件很差,當時村里人都勸我媽,不讓我上學,說女孩子上學沒用,早晚要嫁人的,但媽媽卯足了勁,供我和弟弟上學,為了不讓我們在農村吃苦受累,不再過她過得苦日子。找工作爸媽是幫不上我了,我只能挑戰自己,年輕就是資本,趁著年輕,多磨練一下自己,吃苦受累我不怕,有了經驗不會一輩子做業務員的。有一天我當上了經理,賺了錢,也讓我爸媽過上好日子,不再讓他們去種地。當時,就是這樣的想法,我選擇做了業務員。不管吃住,一個月400元的基本工資,第一個月沒提成,回款后只拿提成的一半,提成的另一半暫由公司保存,這些對我來說無所謂的,不是為錢,而是更多地鍛煉自己。第一個月是調查市場,一個月步行調查了300家酒店,按公司的規定,我調查的非常仔細,對酒店的概況幼林大致的了解。第二個月開始聯系酒店送貨,公司的老業務員送貨多,都有車負責送貨,但我是新手,開發的店小又遠,又是快餐,消費的煙臺古釀又是最便宜的那種,送貨司機不去,但更多的是司機對新業務員的不信任,總以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吃不了這個苦,最多干三個月就走人了,這是我后來了解到的。但當時我就鼓著勁,也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我從舊貨市場上買來了一輛自行車,騎著自行車送出去20箱簡易的煙臺古釀,當時每開一個店,每送一箱酒,我就特別的興奮,因為我也有屬于自己的客戶了。發工資時我拿到了460元的工資。隨著酒店的增加,每個月提成也在不斷增加。我送花的酒店最多一次送到103家,我記得一個月我拿到了4000元的工資,如果公司不扣一半的話,那收入是非常可觀的了,當時真是最牛的業務員了。有不少的區域經理、廠家讓我過去,同行的業務員也非常的尊敬我,酒店的老板、服務員也對我很親切,經常叫我“煙臺姑娘”,我特別高興,因為一年的付出有了收獲,忘記了自己吃得苦,騎自行車一個月磨壞了兩條牛仔褲,忘記了刮著風、下著雪,晚上九點多一個人騎自行車要帳,忘記了餓著肚子睡在冰冷的板床上。付出就有收獲,做業務員的那段經歷雖難很苦很累,但很充實,磨練了我的性格,增長了知識,提高了我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為我今天的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轉變思路天地寬
我對象當兵退伍后,我結婚就回到村里。從2004年到2008年期間,我一直在考察項目,因為沒有合適的項目可做,不能在家一直閑著,只能種地。當時,我承受了太多的壓力,當年,我和弟弟同時考上了大學,轟動了周圍的村莊,現在我回到家種棉花,熟人見了我都會用一種語氣說:“大學生,干什么去啊?”,有的對我說:“你爸媽辛辛苦苦把你供養出去,你種地,他們受得了嗎?你當時找我啊,我怎么也得給你找份工作,你這不可惜了嗎?”我無言以對。村里有一個老太太竟當著我的面教育她的孫女“上大學也沒有,你嬸這個大學生不也在家種地嗎?”。“上大學無用論”我就是一個很現實的例子。真的,當時我的心理壓力非常的大,我想發家致富的愿望非常的強烈,凡是每考察一個項目的時間段里,我都非常興奮,想象著場地、換環境及如何去管理,晚上做夢也是同樣的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時夢到自己干賠了,有時夢到自己賺錢了,經常不是哭醒,就是笑醒。那時我丈夫經常說我:“你趕快找點事干吧,要么真得神經病了”。當時,我就想,如果我選準一個行業,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成功,哪怕一年、五年,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來證明上大學是有用的,知識就是財富。目前,我有了自己的養殖小區,有了自己的辦公室,而且有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養鴿這一個行業中來,現在凡是見到我的人多我說“王愛芹,你行啊,有文化,是大學生,條件好,干什么都行”,其實我想說的是,我的條件和大家的條件是一樣的,你只要想干,什么也難不倒你,就怕光說不干。
因為當時沒有技術、場地,又沒經驗,特別是缺少資金,只引進了100對種鴿進行了試養,在這期間,我大部分時間在鴿舍里,主要是想盡快掌握技術,我女兒不到2歲,冬天的每個早晨,她經常穿著一件小秋衣,光著腳丫哇哇哭著到鴿舍找我,小嘴唇凍得發青,現在一回想起來,我就想掉眼淚,沒有辦法,只能讓孩子暫時受點委屈,養鴿技術必須盡快掌握起來。試養成功后,我又引進了100對種鴿。周邊的村民知道我養鴿可行后,陸續養鴿的人越來越多,從2008男到2011年6月份,我一直從事最基本的工作,因為我知道自己在缺少資金的前提下,只有先做強,后做大。從喂鴿子、打掃衛生,四年的堅持,讓我提高了技術,積累了經驗,讓我在養鴿方面不斷的創新。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環節我都用心的去做,有了經驗,也有了技術,我想著來如何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從去年年底試著加工乳鴿,沒想到銷的非常好,鴿子產品具有非常大的空間。經調查,僅我們三縣兩區每年的用鴿量月約20萬對產蛋種鴿,而目前我們三縣兩區的種鴿存欄量還不足1.5萬對。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貿和旅游業的日益發展,乳鴿、鴿蛋消費量逐年增加,在南方地區有“無鴿不成宴”之說,肉鴿的銷售量連續10年成貨緊價揚之勢,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乳鴿營養食品已成為人類養生健體的高級補品,過去生產乳鴿國內只有中高檔飯店才有,主要由外貿出口,現在乳鴿進入普通家庭,綜合以上分析,我認為:市場空缺大,消費市場也已經成熟,對于我本人來說,擴大規模也勢在必行。
三、合作才能實現共贏
剛開始考察項目時,看到村里的人,冬天一直閑著沒事,不是大撲克就是做鞋子,心里總想著讓他們冬天也有活干,有錢可賺,而且比較適合婦女和老人去做的,最后選擇了養鴿,逐漸的養鴿的越來越多,想把這些散戶聯系起來,但一直不知怎么做。2010年,在鎮黨委、政府的扶持和幫助下,我牽頭成立東方肉鴿合作社,負責給養殖戶提供飼料、提供技術、統一防疫、統一銷售,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今年,我又投資170萬元建立了6排鴿舍,一排冷庫,一排宿舍,主要是提供給那些想養鴿子沒有場地的群眾,我只收取一定的租金,負責統一銷售,這樣使更多的養殖戶參與進來,同時也擴大了規模。這種模式看似簡單,但對我來說卻摸索了四年,“經驗就是資本”這句話對我感悟很深。
成立了合作社,擔任了理事長,感覺自己肩上的膽子很重了,現在不是我一個人養鴿子,而是要帶領大家伙一塊養好鴿子。天天考慮著讓養殖戶掙錢容易些,避開養鴿容易掙錢的怪圈。于是2011年我注冊了“彤艷”商標,今年又申請了無公害產品認證,我的想法就是進一步的拓寬銷售渠道,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讓養殖戶賺到更多的錢。肉鴿業是新興的特種禽類產業,被國家列入星火計劃,在禽類中第一個被國家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綠色食品”而推向市場,但在養殖方面,作為一個特色養殖項目,相關的扶持政策卻沒有。這次,我也想借這次開黨代會的機會,能向領導們反映:乳鴿產品已進入普通家庭。再就是養鴿勞動強度低,見效快,鴿子吃的是玉米、小麥、高粱和豌豆,不僅能帶動糧食作物的種植,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而且也能帶動烏雞、豬的養殖發展。因為鴿子的下腳料喂雞,鴿糞發酵喂豬,是一個很好的生態循環,這也是2009年為例降低養鴿成本而做的一個成功試驗。所以借助養鴿這一行業,使農民更多一份收入。
四、融合發展,實現多條腿走路
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韓利學書記提到加快城鎮建設,要靠產業、靠生態、靠特色,養鴿業正符合了這三點,我希望養鴿業的發展,同時也能加快城鎮化的建設。鴿子的存欄量在不斷地增加,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我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如何把鴿子與旅游結合起來”,因為我們黃河口鎮地處黃河的入海口,每年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但大部分游客回去后想帶些黃河口特產,但不知道哪里賣,只能順路捎帶,帶不走,留不下,如何把鴿子推向全國各地,只有建立自己的終端市場,把鴿子的深加工與旅游結合起來,我認為:一要面對全國各地人群,有利當地品牌的推廣;二要有固定的銷售渠道,這樣可以緩解3-8月份淡季銷售的壓力,而且可以再基地進一步的擴大規模,帶動更多的養殖戶攢與進來;三要有效地把鴿子與黃河口大閘蟹結合起來,逐漸的形成一個完美的組合,塑造出有影響力的品牌。當然,自己的這些想法是有的,但做起來,還要踏踏實實的,一步一步的來。
從創業到現實,當時感覺創業是那么艱難,有時候自己沒有退路,也前進不了,但回想起來,你只要堅持不懈,勇于去面對困難,那什么樣的困難你克服不了呢!我是個農民,我帶領著部分農民在創業,我肩上的擔子很重,因為作為一個遠程教育管理員,我肩負著黨的政策、科學技術的傳播;作為一名農村黨員,我肩負如何帶著村里群眾發家致富;作為合作社的負責人,我肩負著合作社如何的發展壯大。
我創業的路剛剛開始,我的事業正如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嬰兒一樣,需要大家的扶持和引導,我的養鴿事業才能做強、做大。同時,我做為校友,一名師姐,忠心的告訴大家,不要感覺自己很普通,只要踏踏實實的干,堅定自己的信念,做一個有心人,終會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