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記照顧孤寡老人30多年的“好閨女”房澤秋


房澤秋一家人與李玉柱老人沒有半點血緣關(guān)系,卻像家人一樣照顧了李玉柱老人30多年。今年94歲的李玉柱一生未婚,晚年卻享受到了有兒有女的天倫之樂。如今,雖然癱瘓,耳朵有點背,但是問起房澤秋和這些年的生活,他顫顫巍巍地豎起大拇指,很用力地說“好!”。
30多年悉心照料孤寡老人,大便都得用手摳
12月4日早上8點多,記者來到位于臘山立交橋以西的房澤秋家里。記者看到,李玉柱老人的床就在陽臺上,剛好曬著上午的太陽。旁邊小桌上,早餐已經(jīng)做好了,一個大包子,一碗用骨頭湯燙的雞蛋,還有一杯蜂蜜水。
由于老人癱瘓不能動,大便不暢,所以房澤秋每天給李玉柱喝調(diào)醋的蜂蜜水。“就是這樣還是便秘。”房澤秋說,家里準備了一摞的膠皮手套,老人大便時必須用開塞路通便,然后用手往外摳。記者看到,老人的床鋪、衣物收拾得很干凈,就算在跟前也聞不到一點異味。
房澤秋說,老人喜歡喝酒,他們就冬天給他備好紅酒,夏天給他喝啤酒。“人老了,就這點喜好,自然得滿足他。”記者看到,老人床頭小桌上,茶葉、水果都一應(yīng)俱全,腳邊還有一只小狗。“他有時候自己在家,怕他悶,小狗可以陪陪他。”
房澤秋表示,早上6點起來開始忙活,忙到8點鐘。忙完之后就得從家坐一個多小時公交車到北園大街附近的家具城去打工。其實,房澤秋家并不是很寬裕,房澤秋的單位早已破產(chǎn),她一直在打工貼補生活。不過,在這種經(jīng)濟拮據(jù)的情況下,也從沒有慢待過老人。
因為一起照顧老人,房澤秋與丈夫結(jié)下姻緣
今年53歲的房澤秋,是絲綢印染廠的下崗職工。李玉柱是以前的老鄰居,一直是孤身一人,常年在工地看門。
1979年,李玉柱突發(fā)腦血栓,半身不遂住進了醫(yī)院。由于老人沒有其他親人,當時便通知到了房澤秋家里。當時,房澤秋只有19歲,見老人沒人照料,周末就到醫(yī)院照顧一下老人。而此時,廠里的同事于海,常常陪房澤秋去看望老人,幫忙端尿、擦洗。“就因為一起照顧老人這事,我們兩個人慢慢就在一起了。”房澤秋說。“后來,同病房的病人告訴我,一到周五老人就開始盯著門口,等著她。”于海便建議把老人接回家照顧。
當時,房澤秋與母親商量,在住房困難的情況下把老人接回了家。而房澤秋與于海結(jié)婚之后,老人便一直跟著兩人生活。這一次的決定就是30多年的付出。
1998年4月,老人不小心骨折,此后便一直癱瘓在床。房澤秋和于海悉心照料老人,給老人理發(fā)、刮胡子、剪指甲、修腳、收拾大小便。這么多年,老人身上沒有長過一個痱子,沒生過一個褥瘡。
“我們就是一家人”,丈夫去世后兒子又接過接力棒
后來幾次搬家,老人一直跟著夫妻倆,直到今年搬到了省城西部。原來今年,房澤秋的丈夫于海突發(fā)疾病去世,這對整個家庭打擊不小。之后,房澤秋帶著老人一起搬到了兒子于宵寧家居住。
房澤秋告訴記者,由于于海和李玉柱感情很好,所以一直都沒有告訴老人這個消息,而老人也沒問起過。“他心里其實都明白。”房澤秋說,丈夫去世以后,老人就擔心會把他送走,一給他穿衣服,他就問是不是要走。可是房澤秋說,這么些年再難的時候,也沒有想過把老人送走,現(xiàn)在都是一家人了更不會把他送走。
難得的是,兒子于宵寧與兒媳也都支持。背老人去醫(yī)院,給老人洗澡等重活,如今于宵寧接了過來。李玉柱的輸尿管一個星期得去醫(yī)院換一次,于宵寧就背著老人去醫(yī)院。
“我婆婆確實很不容易。”說著,兒媳有些哽咽。“其實,之前并不知道這回事,知道以后,我家里人也很支持。”也曾有人懷疑老人是不是留了大筆遺產(chǎn),房澤秋聽了只是笑笑。其實,李玉柱老人到退休時工資只有幾十塊錢,現(xiàn)在也不過一千多元。住院治療的費用有一些不能報銷,都是房澤秋出錢補貼。“這么多年了,我們已經(jīng)是一家人。”對于照顧一位孤寡老人的事,房澤秋并沒有想太多,也從沒把他當做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