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前妻父母當親爹娘
馬峻伯是即墨市靈山鎮前山后村人,41歲的他每天都要利用中午一個小時左右的休息時間,趕回家里去看看。但他要回的并不是自己的家,而是河南三村前妻父母的住處,他放心不下的老人,就是前妻的父母。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馬峻伯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給我們傳遞了一個令人心酸卻又溫暖的故事。

馬峻伯是即墨市靈山鎮前山后村人,41歲的他每天都要利用中午一個小時左右的休息時間,趕回家里去看看。但他要回的并不是自己的家,而是河南三村前妻父母的住處,他放心不下的老人,就是前妻的父母。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馬峻伯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給我們傳遞了一個令人心酸卻又溫暖的故事。
叫一聲岳母,就是一輩子的媽
馬峻伯是土生土長的靈山鎮人。1996年,經人介紹他與同鎮的吳湘麗相識結婚,并在1998年生下了兒子,日子過得很幸福。然而,2007年9月,吳湘麗被確診為橫紋肌肉瘤(惡性腫瘤的一種)的現實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寧靜。
手術后化療,醫院不提供床位,考慮到從青島到即墨之間來回奔波妻子身體承受不住,馬峻伯就在醫院附近租了一個小房子,每天除送妻子化療、照顧日常起居外,還要陪她散散步,四處走走。長期的化療和放療不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錢,馬峻伯還欠下兩萬余元外債。在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馬峻伯為了給妻子省錢治病,一天只吃一個饅頭。由于手術影響了妻子的視線,馬峻伯就成了他的拐杖,每天攙扶著她走路。雖然租住的房子離醫院很近,但是吳湘麗到了后期根本沒法走路,馬峻伯就每天背著她往返于醫院和住處之間。租住的房子太小,馬峻伯就打地鋪睡在地上……
盡管悉心照料,吳湘麗病情還是迅速惡化了。2008年6月,明顯感覺支撐不下去的吳湘麗依依不舍地拉著馬峻伯的手,當著很多親戚的面含著眼淚說:“峻伯,我還沒和你過夠,你在我心里很高大!”妻子不善于表達、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我愛你”,但聽到這樣的話,讓馬峻伯默默地流下了熱淚,他說:“放心吧,還有我。”
女兒的去世讓兩位老人深受打擊,正當國秀菊和老伴吳海業感到絕望時,與他們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女婿馬峻伯留了下來,繼續替已故的妻子盡孝照顧他們。馬峻伯說:“孝順是應該的,叫一聲岳母,就是一輩子的媽。”
端屎端尿不嫌臟,只盼老人痛苦少
唯一的女兒去世了,這對于年近六旬的吳海業、國秀菊老兩口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擔心兩位老人想不開,他就每天下班后繞上6里多路去看一眼,給老人買點吃的,順便干點家務活。每天,他都給二老做好飯端到跟前,看著他們吃完再離開。
女兒去世三個月后,本就沉默寡言的國秀菊不堪打擊病倒在床。當馬峻伯將她送到醫院時才發現,老人患有直腸癌需要手術。給吳湘麗治病欠的2萬元錢還沒有還上,老人又病重了,看著眼前的這番場景,一些街坊鄰居、親戚朋友都勸他別管了。一些親密朋友還對他說:你現在跟老人沒有什么關系了,可千萬別撿個包袱背著。但馬峻伯不顧這些人的勸說堅持給國秀菊治病,并一直安慰老人說只是患了腸炎。而這個善意的謊言,一直隱瞞到現在。他說:“他們沒有別的親人了,我就是他們的兒子,我把他們當親爹親娘一樣照顧,這就是我的責任。”
國秀菊做手術的時候,馬峻伯一直待在外面寸步不離,當國秀菊被推出手術室,看到老人蒼老的面容,馬峻伯當著吳海業以及病房里許多陌生人的面,號啕大哭起來。在病房里,看著老人已經熟睡,馬峻伯不忍心叫醒老人,小心翼翼地給老人一遍一遍地輕輕按摩腿部。
同病房的病友看到孝順的馬峻伯,都夸國秀菊有個好兒子。國秀菊感動地說:“峻伯不是我兒子,是俺女婿。”病友們都不敢相信,紛紛說:“你命真好,這樣的女婿勝親兒!”
切除直腸的國秀菊排便只能依靠在腰部開的口子,大便會隨時排出體外。為了方便照顧老人,馬峻伯直接帶著兒子搬到老人家中長期住下。每天5點起床開始做飯,收拾好家務后出門上班,下班后趕緊往回趕。國秀菊大部分時間都在床上,平時晚上起夜有兩三次,他聽到一點動靜就立即起床跑過去照料。“不管我多辛苦,把老人照顧好就是我的本分,我就盼著老人能少點痛苦。”馬峻伯說。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馬峻伯隨時都要準備處理老人的大便。每當這時馬峻伯都會立刻放下手中的碗筷上前給老人收拾,然后再吃飯。有時候吃一頓飯會有三四次,他絲毫不嫌臟臭,一遍遍地給老人收拾。幾年來,家人一直在一個桌子上吃飯,馬峻伯說:“媽身體遭罪了,不能再讓她心里感覺不舒服,所以一直一起吃飯,這樣也方便幫她清理。”
“峻伯讓我們都很感動,女兒去世后我老伴經常偷偷流淚,幸虧有這么個女婿。”吳海業感動地說。
再娶賢妻同盡孝,這個女婿勝親兒
重情重義又孝順的馬峻伯讓很多人為之感動。經人介紹,2010年秋天,馬峻伯與同鎮36歲的矯立峰相識了。早在結婚之前,馬峻伯就坦誠地告訴了矯立峰自己的情況,說自己要照顧前岳父、岳母,讓她再考慮考慮。但矯立峰沒有猶豫,她認準了這個有責任心的男人。
可是這時,國秀菊的病情惡化了。看到每天馬峻伯坐立難安,惦記著國秀菊的病情,這個善良的女人在新婚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收拾了冬天的衣服和簡單的生活用品,住到了吳家。一開始,馬峻伯擔心矯立峰的父母不樂意,但是在一次吃飯時,新岳父卻對他們說:“你們倆人好生伺候兩個老人,別讓人說咱們不是。”馬峻伯懸著的心放下了。
矯立峰也有親生女兒,但由于吳家沒有足夠的地方,她就把女兒放在了父母家,每天晚上在這邊做完所有家務后再過去看看女兒。“我自己的父母身體都很好,都說一個女婿半個兒,我很理解他也支持他。”矯立峰說。
時間一長,老人們也把矯立峰當成了親女兒。一次,看到老人身體好轉,夫妻倆嘴上說了說想要回去住,兩位老人拉著他們的手硬是不肯。“峻伯,我們處得這么好,不舍得讓你們走啊。”看到二老挽留,此后他們再也不提搬走的事情。“現在我們相處得就跟一家人似的,二老把我當閨女看,我也當有三對父母伺候著。”矯立峰說,以后她要和馬峻伯一起照顧老人到百年。
每天,夫妻倆總會留心兩個老人的對話,從他們的對話里分析老人想吃的東西,從時令海鮮到剛上市的各類鮮果,只要老兩口想吃,總要給老人買上。而兩個老人也總是心疼他們,總埋怨他們在自己身上花錢太多。吳海業自己弄了個小菜園,給家庭減輕點負擔。
雖然一直住在前岳父岳母家中,馬峻伯自己的父母也沒受到冷落。“以前就是周末去我父母家看看,去年我母親偏癱,我就每天下班先去自己父母家中看看,然后回家照顧這邊兩位老人。”“我們家有三個兒子,他們家唯一的女兒走了,我就讓他們把峻伯當成自己家兒子。”馬峻伯今年已經70歲的父親馬光明自豪地說。即使再忙,兩邊老人都沒有說過馬峻伯一個不是。因為有了家,這個成分復雜的家庭運轉得相當順暢。
家中有六位老人和兩個孩子,馬峻伯身上的擔子很重,但他不覺得累,他說:“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我感覺很普通。只要一大家子人都健康快樂,我就感覺很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