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手機查看
李雪峰,男,1979年出生,棲霞市桃村中心醫院主治醫師。2020年3月他作為棲霞市援藏醫療隊隊長,遠赴西藏聶拉木縣人民醫院。在高寒、缺氧的西藏聶拉木縣醫院,他和隊友們靠著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克服了諸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以精湛的醫術幫助聶拉木縣醫院提高醫衛生療水平,被當地群眾譽為“高原上的雄鷹”。

克服困難,做好基礎醫療服務和疫情防控
2020年3月28日,通過層層選拔,骨科醫生李雪峰成為一名光榮的援藏醫療隊隊員,并被推選為棲霞市援藏醫療隊隊長,遠赴西藏聶拉木縣人民醫院。聶拉木縣自然條件惡劣,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因為災后重建,縣城里經常斷水斷電,生活極為不便。
初到聶拉木,李雪峰克服了高原反應的煎熬,他鼓勵自己:決不能因為身體的原因放棄援藏工作,實在難受的受不了,他就悄悄吞幾粒防高原反應的膠囊,邊調養邊投入緊張的醫療工作。在近一年的援藏期間,共計接診病人4321余人,治愈出院患者107例。
在接受聶拉木縣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的任命后,李雪峰和他的隊友們開始對全縣5鄉2鎮開展流行病學調研工作,進行下鄉送醫送藥,先心病、腎結石篩查等活動。聶拉木縣地廣人稀,日均行程300多公里是常有的事,每一次的出發都是對身心的雙重挑戰。經過不懈努力,他們為1696名藏族同胞進行腎結石篩查、為477名農牧民進行白內障篩查、為787名兒童進行先心病篩查,并把確診的8名先心患兒護送至煙臺毓璜頂醫院、濟南中心醫院進行手術,收效良好。在最高海拔4663多米的波絨鄉義診期間,李雪峰和他的隊員對藏族群眾關心倍至,噓寒問暖,增進了民族情意,贏得了藏族同胞的歡迎和好評,經常有牧民拉著他們的手,用不熟練的漢語說:“謝謝,謝謝,扎西德勒!”
精益求精,完成聶拉木縣第一例骨折手術
“李大夫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是援藏干部,他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他和我們是真正的一家人。”這是藏族同事對李雪峰的肯定。李雪峰以孔繁森為榜樣,把聶拉木作為第二故鄉,全身心投入到援藏工作,千方百計促進聶拉木縣醫院的發展。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藏區的骨外科技術逐步建立、完善,為聶拉木的藏族同胞建立一支帶不走的骨科技術隊伍,為西藏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實現一個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
6月1日,李雪峰帶領他的團隊在聶拉木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第一例外踝骨折手術。這是煙臺第四批援藏醫療隊進駐聶拉木縣人民醫院后開展的第一例骨科手術,也是該縣人民醫院建院以來首例骨折內固定手術,該項手術的實施填補了當地縣醫院醫療技術空白,結束了聶拉木縣無法開展骨折內固定手術的歷史。從此,該縣骨折病人再也不用奔波遠至440公里之外的日喀則求手術治療。在這之后,李雪峰和援藏隊員共同開創了聶拉木縣醫院歷史上的許多先例:治愈第1例帶狀皰疹感染,成功搶救第1例高空墜落多發復合傷患者,開展第1例無張力下斜疝修補術,開展第1例宮外孕的手術等等。被當地藏胞親切地稱為“草原上的雄鷹”。
授人以漁,建設帶不走的手術室,促進醫院等級建設
李雪峰經常說:我來援藏,不是來當過客,更不是來“鍍金”的。一年太短,一定要只爭朝夕,切實讓這里發生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自從在煙臺捐贈的大型移動手術車里開展了第1例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后,李雪峰下決心幫助聶拉木縣醫院建設和完善自己的手術室。俗話說,自古忠孝難兩全,在手術室建設最關鍵時候,李雪峰父親的一句“20號以后你才回來,時間太長,我不等你了”成為李雪峰一輩子的痛,原以為老爺子像小孩子賭氣一樣,和家人開玩笑,沒想到真的是一語成讖,父親于2020年12月8日溘然長逝。此時李雪峰正在帶領并參與新建固定手術室投入使用前的準備工作,沒有時間回來送父親最后一程,只能在晚上對著家鄉的方向磕長頭向父親作別,一個人偷偷哭的像個孩子,“我不能陪伴在父親身邊盡孝,但我要讓他看到我的工作、我的付出是值得的!”第二天他擦干眼淚,又悄悄出現在手術室建設的現場。經過李雪峰團隊的共同努力,聶拉木縣醫院手術室正式投入使用。
現在的聶拉木縣仍在震后重建中,雖然全國各地對口幫扶、組團式醫療隊可彌補部分不足,但“輸血變造血”的模式還是無法實現。李雪峰等人臨危受命,幫助參與二級乙等醫院評審工作。他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煙臺桃村中心醫院二甲創建經驗,依托技術優勢,發揮專業特長,帶領棲霞醫療隊與煙臺毓璜頂醫院的三位同仁共同討論制定《聶拉木縣人民醫院綜合等級醫院評審實施方案》,并結合高原疾病的特點,多次組織醫療隊為當地醫生進行三基培訓,還通過與煙臺桃村中心醫院開展聯合診治等方法,循序漸進地提高醫務人員診療水平。共開展專業講課70余次、全院大講課5次、教學大查房10余次,為建設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打下堅實基礎。
12月29日,李雪峰等人返回山東。經受住了身體、精神及工作的三重洗禮,他用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疆的精神境界,以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出色地完成了援藏任務,展現了我們醫務工作者的風采。李雪峰說:“衛生援藏任重而道遠,我很榮幸能為藏胞的醫療衛生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歷史見證祖國人民對藏區同胞的關懷,無悔援藏,無悔青春,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