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大眾網
手機查看
不忘初心,立足平凡
做一名合格的基層健康衛士
趙長民,男,1968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骨外科副主任醫師,平陰縣孝直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
1991年7月從濟南市衛生學校畢業分配到平陰縣孝直中心衛生院外科工作,至今已有28年,在28年的行醫路上,他以“醫德、醫術、仁心”贏得了群眾的交口稱贊。

對技術精益求精,對待病人滿腔熱忱
一個好的醫生只有德藝雙馨才能有能力救治他人,對待患者的態度,如沐春風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他們的疼痛,古語有“醫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讓患者帶著痛苦來,解除病痛歸一直是他的服務宗旨。他為人謙恭低調,全身心投身于臨床一線工作,工作中不斷加強學習,總結經驗,克難奮進。作為一名外科醫生,深感自己責任重大,在日常工作中,堅持“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原則,熱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認真對待每一例手術。沉著冷靜,審時度勢,尋求最佳的解決途徑和辦法。耐心解釋,征得病人家屬的理解和同意,及時溝通,爭取最好的治療效果。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把救死扶傷、解除患者疾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始終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無論是深更半夜還是刮風下雨,總是隨叫隨到。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以精湛的技術、高度的責任心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成功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在骨科的急救中,他不嫌臟,不怕累,用其所學,救治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自己的靈魂得到升華,也更加愛惜自己的工作崗位。
2006年12月的一天夜里11時左右,做了一天手術的他剛剛回家睡下,“叮鈴鈴”一陣急促的電話鈴響起,急診室打來電話:一位年僅21歲的年輕人工作時被機器絞傷右手。病情緊急,他顧不得疲憊的身體,抓起扔在沙發上的羽絨服,急匆匆的向急診趕去。經檢查,患者右手背以遠廣泛皮膚挫裂傷,第2、3、4、5近節指骨骨折,2、3、4指血管神經挫傷斷裂,肌腱開放斷裂。按照常規,這種嚴重機器絞傷的病人,血管再植條件很差,再植后感染、血管再栓塞可能性很大,手術成功率很低,一般情況下都實行截指術。可截指后病人右手功能至少損傷50%以上,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家長期盼渴求的目光,想到病人以后的生活、婚姻、工作,他和同事仔細研究后決定盡最大努力也要挽救傷手,即使冒點風險也值得。在和家屬充分交流后確定手術方案,輸液、麻醉、顯微鏡下仔細清創,盡量保留有生機的組織,分離血管神經,固定骨折,縫合肌腱,小心翼翼的吻合神經血管,縫合挫傷的皮膚,手術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所有的人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困倦,忘記了疲累。慢慢松開止血條,看到一個個手指慢慢的變紅,指腹慢慢的變得飽滿,手術成功了!抬頭一看,已經是早晨9點多,他們整整連續工作了8個多小時。手術成功了,他們挽救了一只手,挽救了一個人、一個家庭!可他們并沒有多少時間體會激動和成就感,因為新的一天的工作已經開始。
多年來,趙長民先后主持開展了一系列新技術、新方法,如應用單臂外固定支架治療開放性骨折,大大減少了手術感染率,縮短了治療時間,提高了骨折愈合率,且避免了二次手術的痛苦;趙長民和他的同事們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選擇人性化手術方式,不僅開展各種高難度復雜的手術,如經皮椎體成形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膝關節置換術、腰椎狹窄癥椎管成形術、腰椎滑脫復位內固定術等,還重點致力于多種骨科微創技術的引進和應用,如鉆孔減壓加帶血管蒂肌骨瓣植入術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不僅減輕了患者的費用負擔,更重要的是療效顯著,且減少病人手術的痛苦。他刻苦鉆研業務技術,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并靈活運用于臨床工作。多次在雜志上發表論文,共發表國家級論文4篇,參與主編骨科專著2篇。
治病救命是他不變的初心
1999年醫院成立骨外科,當時趙長民是骨科學術帶頭人,骨外科主任。在他的帶領下,骨外科在周邊地區的影響力逐漸聲名鵲起,2002年3月醫院確立了走骨科專科醫院發展的道路,成立了平陰骨科醫院。2006年因工作成績突出,他被縣衛生局提拔為醫院的業務院長,但在他看來,學醫從醫不僅僅是一個職業,也是在做善事,為患者解除痛苦,治病救命,因此雖然醫院業務工作很忙,他寧肯加班熬夜,也不舍得放棄他所熱愛的救死扶傷的臨床事業。2008年1月他被聘為骨外科主治醫師,同年,山東大學醫療專業本科畢業,2014年5月又被聘為骨外科副主任醫師。
2011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更是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總是吃苦在前,不計個人得失。一天,急診突然通知病房,準備收治一名高處墜落傷患者,患者送來后,經過檢查患者脊椎胸腰段骨折,需立即接受椎板減壓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趙長民本是準備下夜班,接到通知后又主動請纓,留下來給患者實施手術,術中患者需要接受反復x射線透視、拍片,確定骨折部位、找準手術位置,在當時毫無任何防護措施情況下,為了確保患者手術體位不變,減少對患者的創傷,趙長民選擇在x射線照射下操作。提到這些事,他總是笑著說:“當醫生嘛,沒些奉獻精神怎么能做個好醫生?!醫生怎么只能去考慮自身的安危。”為了減少對患者的創傷,骨科手術很多都需要在C型壁X光機下操作,而科室里大多是年輕醫生,有的剛剛結婚,有的正準備要二胎,為了照顧他們,在手術室里常常是他一個人的身影,穿著二三十斤重的鉛衣,在射線照射下操作著,“有危險,我來;有困難,我來,我就要對得起大家的信任,我不僅是一名黨員,更是大家的同事和老大哥!”
長期的熬夜加班,最終擊倒了身強體壯的他。2013年,單位組織職工體檢時查出心肌酶明顯增高、房顫,后到山東省立醫院接受治療。病情稍微得到好轉后,他就又投入到了熱愛的臨床工作中去了。2018年,他又因頭痛頭暈,檢查確診為“腦垂體腺瘤”,在千佛山醫院行“腦垂體腺瘤“摘除術”。做了這么大一個手術,出院后僅10天,他就又回到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崗位,沒有向單位和組織提出過任何的照顧要求。
是什么讓這位已經年過50的中年人還這么有干勁,讓他可以堅持每天都工作十幾個小時以上,而且每天門診病人都不下50人,下午一般還需做2-3臺手術。用趙長民的話就是“選擇了醫生這一事業,無愧而無悔。看到一個個痛苦不堪的病人通過自己的精心治療,健康地走出醫院大門,走向新生活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滿了自豪。”
舍小家顧大家,無私奉獻在基層
他是一名骨科醫生,又是一名黨員,工作中時時處處要求自己模范帶頭。因為特殊的工作性質,他對父母、對妻子、孩子有著太多的虧欠。他的妻子是一名教師,由于長年站立,得上了嚴重的直腸粘膜脫垂和混合痔瘡,大便帶血,平時上廁所,由于大便困難和疼痛,常常一蹲就是將近半小時,每次解完大便都累得全身出汗,醫生多次建議手術治療,但由于擔心耽誤他的工作一直自己堅持著。2007年夏季的一天,他的妻子由于大便長時間用力虛脫在了衛生間。等到了醫院,普外科的同事檢查完后對他發起了脾氣:“你這個醫生怎么當的,嫂子早該做手術了,怎么拖到現在?虧你還是個醫生!”他無言以對,還能說什么呢?愧疚的話再對妻子說已是多余。住院手術后, 由于要防止傷口感染和肛門瘢痕粘連性狹窄,每天要中藥坐浴、清潔換藥、直腸內給藥,換藥時妻子痛苦的表情、渴望他留在身邊的眼光讓他心酸。可是病房內住院病人太多,醫生人手不夠,自己怎么放的下心呢?家中的老母親將近80歲了,心臟又不好,平時就欠她老人家太多,這時怎么忍心再麻煩她老人家呢!沒辦法,只好讓上小學的兒子在病房陪護,邊做功課邊看著吊針,好在有同事們的熱心幫忙,望著他們忙忙碌碌的身影,善解人意的妻子又怎么好意思再麻煩別人呢?有時晚上加班到了十點多鐘,娘倆還一直餓著肚子。在住院的半個多月時間里,他沒有休過一天班,沒有耽誤過一個手術。舍小家顧大家,話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這包含著他對家人的許許多多的愧疚,也包含著家人對他的理解和支持。有了家人的理解,有了病人的感激之言,還有比這更讓人感到欣慰的嗎。
出色的工作成績,讓他贏得了醫院和廣大患者的信任和好評,也贏得了社會和同志們的認可,他多次被濟南市衛計委和平陰縣衛生局評為衛生工作先進個人。2018年12月被省委組織部、省衛健委等部門評為第一屆“齊魯基層名醫”。
從醫近三十載,趙長民作為一名骨科學科帶頭人,他勤勉樸實、敬業奉獻創新的作風贏得大家的尊敬,他的膽識和睿智折射出極強的人格魅力,不斷弘揚“不畏艱苦、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行業精神,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更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了一名優秀黨員的無私、奉獻、嚴于律己的高尚情懷。精醫、重德、博愛、奮進,這不僅僅是一種理念,這是一種選擇、一種忠誠、一種挑戰,也正是他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