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大眾網
手機查看
新時代槎山上的電力“挑山工”
一、人物介紹
劉軍崗,男,1975年1月生,國網榮成市供電公司人和供電所所長。這位土生土長的本地人,1992年參加工作的第一崗位便是人和供電所營銷員,27年時間里走過6個供電所,其中35千伏朱口線改造工程,所有新建桿塔都在槎山陡峭山壁,無現成的路可通,塔材、物料運送難度非常大。劉軍崗頂住巨大的施工壓力,帶領職工用雙腳從荊棘中踏出一條攀山路,靠著肩抗手抬,成功將60多噸塔材送上山巔。同時,研究出采用無人機展放牽引繩的方式,成功解決了林區內導地線架設難題,被譽為新時代槎山上的“挑山工”,以他的事跡為題材拍攝的視頻《槎山上的“挑山工”》在全國學習強國平臺上發表。

劉軍崗到企業調研
二、主要事跡
埋頭苦干,時間就是效益
人和鎮是威海最早發展現代工業和民營經濟的鄉鎮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培植起海產加工、石材加工和特種動物養殖三大特色產業,是遠近聞名的經濟強鎮。隨著時代的發展,三大特色產業不同程度受到環保政策的制約,產業整合、企業轉型迫在眉睫,劉軍崗看在眼中,記在心上。
對此,劉軍崗工作思路非常清晰,他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帶著問題做,跟著問題改”,首先深入到職工當中掌握最詳細的用電信息,然后率領56名員工分組、包片,對人和鎮內所有大中小企業進行了一次走訪調研和信息核查,扎扎實實將基礎工作做實做細,接著就是大張旗鼓地開展工作,所長、臺區經理現場實地幫企業出謀劃策,在政策允許范圍之內,力所能及地為企業提供轉型便利。
2019年10月,朱口村辦企業朱口集團新上環保項目,急需安裝6臺250千伏安的變壓器,并且需要在項目的不同階段安裝在不同位置。特殊的要求、緊迫的時間,電一天送不上,項目便停滯一天,影響的經濟收入非常可觀。劉軍崗在下午三點接到朱口村支部書記陳義的求助電話,立刻帶著高壓項目經理張魯民、臺區經理劉建波趕赴朱口村,顧不上山路的顛簸,馬上開始現場勘查,待設計方案最終敲定夜幕早已降臨,饑腸轆轆的三個人卻立即返回所里編制方案。
“什么叫第一時間?軍崗所長帶人來勘查、出方案、隨著我們的施工進度安裝變壓器、送電,這些都是第一時間!我們自己企業內部部門之間的協調都沒有這么滴水不漏。”,僅用26天,6臺變壓器先后安裝到位,送電日,陳義握著劉軍崗的手久久不肯松開。
真真切切感受到人和供電所工作效率還有靖漁集團,該集團新上項目致力打造海洋產業基地,僅一期工程便需要增容4500千伏安,二期將達到20000千伏安。又是劉軍崗,第一時間上門,詳細了解企業需求,又貼心安排張魯民進駐企業,隨時跟進項目進展,協調上電事宜。靖漁集團董事長許云川說:“企業從來沒拿供電所當外人,供電所更是把企業的事兒當成自己的事兒,對我們來說,用電,是最放心的事兒。”

劉軍崗在農網改造工程現場
勇挑重擔,責任就是動力
35千伏朱口站是榮成南部電網重要的變電站之一,自1999年投運以來,一直處于單回35千伏線路供電狀態。原35千伏朱口線#12-#57桿為原10千伏線路升壓運行,受沿海區域環境影響,存在桿身、導地線腐蝕較為嚴重,連接金具氧化接觸不良,中間段無架空地線,風偏不足、線樹矛盾等安全隱患,對榮成南部電網供電可靠性存在較大影響。
繼續維持目前的運行狀態,無可厚非,但劉軍崗愿意給自己“找事”。他戴上干糧與4名技術骨干穿山越嶺進行考察分析,從榮成南部電網網架結構優化,到電網精益運維水平提升,光是資料搜集和現場圖紙就多達1500多頁,據此提出的《關于35千伏朱口站單線供電風險與改造的建議》得到了公司高度重視,在省市公司支持下,2020年7月在為朱口站增上第二電源35千伏玄朱線的同時,全面啟動35千伏朱口線升級改造工程,該工程投資464萬元,新建鋼管塔5基、角鋼塔9基,18米水泥桿1基,架設雙回路導線長度共18260米,與玄朱線共同實現了35千伏朱口站與35千伏玄鎮站的聯絡互通,自此朱口站告別了長期單電源供電歷史,取得單線單變改造攻堅佳績。
35千伏朱口線新建桿塔都在槎山陡峭山壁,無現成的路可通,塔材、物料運送難度非常大,且桿塔基礎多為巖石土質構造,基坑開挖難度大。劉軍崗以身作則,頂住巨大的施工壓力,帶領職工用雙腳從荊棘中踏出一條攀山路,靠著肩抗手抬,成功將60多噸塔材送上山巔。同時他開動腦筋,采用無人機展放牽引繩的方式,成功解決了林區內導地線架設難題。朱口線的升級改造和玄朱線的建成投運,徹底解決了35千伏朱口站單線供電的電網風險問題,極大提升了人和區域電網運行的可靠性,為平穩迎峰度夏提供可靠電力保障。
永不懈怠,黨徽就是方向
110千伏趙家輸變電工程是2020年組織實施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一項工程,該工程投資9307萬元,投運后可為榮成高新園、邊遠的槎山南麓、靖海上千家加工制造企業提供堅強雙電源環網供電,是威海市屬重點工程,也是威海公司和公司年底務期必成的“殲滅戰”工程。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為保證工程順利推進,榮成市供電公司黨委將黨建融入中心工作,批準成立了“趙家站工程黨員突擊隊”,劉軍崗主動請纓擔任副隊長,全面負責最撓頭的工程協調工作,通過“三步上籃”工作法,全面開始工程民事協調工作。“一大”就是與人和鎮政府聯手,跨大步,爭取大多數群眾的支持。工程伊始,促請人和鎮政府組織召開了110千伏線路塔基施工協調會,請來人和鎮人大主任許超做會議主持,線路沿線涉及塔基占地的宋家莊、小莊等11個村的書記,5家工程施工單位及人和供電所相關負責人共計17人參會。會上劉軍崗將工程對人和鎮的經濟發展意義做了簡明扼要的介紹,施工隊做了文明施工的承諾,許主任從政治高度呼吁各村委必須全力以赴支持工作!上下齊動員,會后5天內90%的群眾都自覺、自愿地簽訂了補償協議。“二小”就是發揮臺區經理和電工組長的作用,跨步接球、各個擊破。靖海業務站在110千伏配出工程中涉及6個村,而35千伏和10千伏配出工程則涉及32個村、396基桿塔,劉軍崗他們自工程民事協調工作開始,就從來沒休過一天,曬得都忘記自己原來啥膚色了。工程定位時拉上村兩委,挨個進行技術交底,做好情況說明,為后面的協議簽訂奠定基礎。基礎開挖時現場緊盯。胡家莊一位村民認為開挖后的塔基距離他家僅有2.5米不安全,各種解釋無效,劉春明就與設計公司進行溝通,“我動你不動”,不增加村委負擔、不增加費用支出,爭取科學移動塔基位置。“三跳”就是打感情牌、關系牌、聯動牌,手臂手腕手指發力,攻克特殊戶。禾豐農場內規劃建設35千伏配出6基桿塔、10千伏配出22基桿塔,對于機械化種植的經濟農業承包區來說,會造成嚴重影響!而且按照承包商--鎮政府--村委--用戶的辦理流程,能否順利拿到補償金?租戶在重重顧慮下堅決不同意簽字。劉軍崗先是找到與該農場主熟識的親戚勸說,然后從對方角度考慮,建議設計公司將直線桿塔位置盡量調離地塊中間,便于日后種植操作,最后找來補償款所涉各方面聯合協商,爭取提前、全額兌現,給租戶吃上了“定心丸”。自9月7日開始,趙家站35千伏和10千伏輸出工程進入現場定位階段。預計9月底前110千伏輸出工程土建部分將全部完成,也就說占據總工程三分之二的工作量即將完工,隨著組塔、架線等工作的順利推進,12月底完成工程任務充滿希望!
趙家輸變電工程為榮成高新園、邊遠的槎山南麓、靖海上千家加工制造企業提供堅強雙電源環網供電的藍圖已經繪就!劉軍崗他們的努力將在蔚藍的槎山上空架起最絢爛的彩虹!

劉軍崗走訪慰問老人
一往無前, 民心就是信念
27年,天天跟老百姓打交道,劉軍崗說自己就是鐵槎山下的一棵向日葵,心永遠向著人和鎮六萬多位父老鄉親。
宋家莊村的劉忠祥老人,85歲了,兒女都在外地工作,被人和供電所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列為“愛心彩虹”用戶,每月進行電話回訪、按需上門檢查,還免費為老人更換老舊開關和照明燈。自從老伴三年前去世后,劉忠祥老人就喜歡在門前坐著,隔上十天半月的見不到劉軍崗就跟身邊的老人們說,“估摸這幾天,軍崗該來村里了……”“其實也沒幫老人們做些什么,但到村里了,就喜歡陪他們聊聊天,就像回到小時候長大的鄉村一樣,心里踏實,幫助他們解決基本的用電需求,都是我該做的。”劉軍崗說。疫情期間,為了讓村民安心待在家中,劉軍崗帶領工作人員走遍了86個行政村,身體力行宣講用電政策、推廣“網上國網”,幫助村民實現辦電業務“足不出戶、人不離村”。
蘇山島,位于威海東部、榮成最南端黃海北岸,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素有“黃海前哨”的稱號。每年汛期,劉軍崗都組織成立“點對點”巡線隊,編制周密的應急預案,自費購買茶葉、西瓜等慰問品,親自帶隊登島開展用電設備巡視工作。供電線路、光伏電站、計量裝置都是他的心事,同時加強和地區海事部門的對接,加大對海纜通道特巡、防護力度,有效防范外破事件發生。
得益于這種融洽的魚水之情,劉軍崗在人和供電所工作的五年時間里,無一例用電投訴,在重要線路改造工程中,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普通百姓都給予了莫大的支持。2019年8月份,人和供電所為保證百姓用電,實施了同塔雙回的10千伏政府線、里山線升級改造工程,工程穿越人和鎮最核心的區域達一公里,為了盡量降低影響,供電所職工冒酷暑起早貪黑加緊施工,群眾們看在眼里、念在心里。無論早晚,交警必定趕到現場疏導交通,停電的用戶毫無怨言,還熬了綠豆湯送到現場……“都說現在供電服務越來越難做,但只要用心,人家就能感受到,越是經常的工作,越要做在經常。”58周歲的王狀昌師傅起初對劉軍崗倡導的優化服務舉措不是很理解,可當看到老百姓送來的那桶綠豆湯時,一下子就想通了。
一個微笑、一臉堅毅,成就了劉軍崗“人民電業為人民”的莊嚴承諾。一座小鎮、一群漢子,成就了全國最大海產干品加工集散地和山東省石材加工產業鎮的名號。一股電流、一心相系,成就了槎山腳下“挑山工”的美麗故事。
三、獲得的主要榮譽
2020年8月,入選“威海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