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手機查看
扎根農村41年,守護鄉親們的健康
——鄉村醫生李曰進

一身白大褂,穿行阡陌間。從“赤腳醫生”到全國優秀鄉村醫生,李曰進41年堅守,詮釋了一名村醫樸素堅毅的醫者仁心。他日夜行醫問診、治病救人,用行動回饋哺育生命的沃土,用醫術為鄉親們筑起生命健康的屏障。41年來,他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說,“為父老鄉親防病治病,讓他們平平安安,是我一輩子的心愿”。
赤腳醫生,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盛行的一個名詞。
1977年,17歲的李曰進初中畢業,當時在村里系為數不多的有學歷的人,村里選會計,于是有學歷的李曰進被村里安排當會計。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里交通不便,村民經濟不富裕,缺醫少藥,李曰進目睹了鄉親們求醫難的現狀,干了一年的村會計后,通過五蓮衛校的培訓學習,具備了獨立行醫的能力,1979年,李曰進成為五蓮縣街頭鎮鎮頭村的“赤腳醫生”。
當年的鎮頭村村民生活貧困,醫療條件極差,面對低矮、破舊的村衛生室和僅有的“老三件”診療設備,李曰進也有過失落和彷徨。但當他看到農民群眾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神時,便暗暗下定決心:硬件不足軟件補,要用精湛的醫術贏得病人的信任。從十幾歲開始學醫、行醫,再到土坯房里坐診看病,李曰進的村醫生涯,這一干就是41年。
古人云:大醫精誠。精者,醫術高明;誠者,醫德高尚。這是一名行醫者的職業道德。李曰進從擔任村醫的那天起,就謹記這一行的行醫格言,決心用自己的醫術為父老鄉親解除痛苦。
“醫生是一個干到老學到老的職業,醫術是一門沒有盡頭的科學。這是我前些日子參加的鄉村全科助理醫師成績單,總分300分,我考了249分。”作為鄉醫含金量比較重的一次考試,李曰進一次通過。
“快要考試的那段時間,由于白天病號多,學習復習只能放在晚上進行,我睡一覺醒來發現他還在學,再醒來他還在學。”老伴高為蘭說道。
為了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行醫后的李曰進沒有忘記學習,每年花1萬余元,訂閱各類醫學報刊雜志以及自學了中醫課程、大學課程、執業藥師課程……一邊從醫一邊學習,扎實的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了自己中西結合,以中醫為主的診療特色。他以中醫為本,對常見病特別是內科、婦科、疼痛科、皮膚科等方面頗有建樹,運用中藥治療花費少,治療效果顯著。這使他很快成了一名在當地小有名氣的鄉村醫生,十里八鄉的百姓,有了疑難雜癥都來找他診治。
作為一名鄉村醫生,1979年至今,李曰進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平凡的鄉村醫生工作崗位上,他總是有求必應,背著一個簡單的藥箱,風里雨里,走街串戶,把青春和心血獻給了基層醫療工作,真正成為當地群眾的健康守護人。在基層鄉村醫療戰線,他以為患者解除病痛為己任,把救死扶傷詮釋得淋漓盡致。
“救死扶傷是醫生天職!何況我所救治的患者都是我的父老鄉親。”李曰進心里時刻裝著村民的疾苦,無論風霜雨雪,無論白天黑夜,無論老幼貧富,他總是隨喊隨到,不講價錢、不提條件,有錢看病,無錢也看病,四十年如一日。村民李大叔患有精神分裂癥,而其父母都已經八十多歲,身體不好,失去了勞動能力,家庭條件極為貧困。經過李曰進免費上門送醫送藥治療后,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現在身體狀況大為好轉。
村衛生室面向的是農民群眾,面向的是弱勢群體。在李曰進的村衛生室實施了“減、緩、免”的收費規定:帶錢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藥治病,下次來診時再還欠款;對于特困群眾免費治療。
李曰進多次謝絕了一些人勸他去縣城開診所賺大錢的邀請,堅持留在鎮頭村當一名最基層的鄉村醫生,為村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長年累月,救死扶傷,無怨無悔。
為了改善治病條件,李曰進暗暗下定決心,讓村衛生室不但在全縣、全市創一流,還要在全省乃至全國爭先進。在條件十分艱苦,資金十分緊缺的情況下,李曰進自己買材料,搬水泥,擴大村衛生室的規模。現在,衛生室已擁有面積160余平方米,分為藥房、診室、治療室、觀察室,并擁有6張觀察病床,使醫療環境大大改善。
李曰進說,醫務人員是醫改的主力軍,他就是一名基層醫改的主力軍隊員。2007年鎮頭村衛生室成為日照市第一批合作醫療衛生室。為轄區內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鄉鎮衛生院的保健醫生組成工作組開展萬名保健醫生進農戶活動,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并隨時答復村民們的健康咨詢。在2003年“非典”時期、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走村串戶,免費為村民派發中藥并耐心細致地講解疾病防控知識,確保了全村村民的身心健康。
因此,鎮頭村這個小小的村級衛生室收治各類危重病人上千例,覆蓋周邊多個鄉鎮村居,甚至很多外省市的病人也來求診問藥,李曰進全都熱情接待,盡心施治。2008年,對于李曰進來說可謂人生的高光時刻,當年由衛生部組織評選出的200名全國優秀鄉村醫生,他的名字赫然在列。“村民們身體都健健康康,就是我最幸福開心的事情。”李曰進如是說。
溫度計、血壓計、聽診器、衛生宣傳資料……這是他進村入戶醫藥箱里的必備。
中醫藥治病“簡單、方便、價廉、效驗”,效果好,花錢少,受到農村患者的青睞。李曰進根據農民的需要,認真鉆研中醫診斷治療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在農村的作用。幾十年來就是通過這些湯藥、針灸、按摩、拔火罐等中醫手段治愈了大量的面神經麻痹、神經衰弱、中風后遺癥、腰腿痛等疾病,花費少,療效又好,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稱贊。
2007年冬天,村民李大爺得了腦出血,到縣醫院搶救脫險后,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遺癥,因無錢繼續治療,出院回家。知道情況后李曰進主動上門治療,通過針灸、按摩、口服中藥等綜合治療,終于治愈,而其花費只有幾百元。
為了降低醫療成本,李曰進就親自上山采來蒲公英、敗醬草、金銀花等中草藥,用它來醫治感冒、發熱等常見病,免費送到鄉親們的手里,解決了鄉親們買不起藥的難題。
村民周女士提起李曰進更是難掩感激之情,她的兒子在11歲時不幸患上牛皮癬,輾轉濟南、北京等大醫院也沒能夠治愈。當時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李曰進給開了5個療程的中藥,很神奇的是,困擾孩子好幾年的牛皮癬竟然治好了。孩子現在16歲了,牛皮癬沒有復發過。“那年一村民,還真是抬著進來,站著走出去的。”這樣的病例在鎮頭村衛生室也算是屢見不鮮,在老伴高為蘭眼里、在父老鄉親眼里,李曰進的醫術是很棒的。
每當面對患者及家屬的感激和稱贊,李曰進都會當成是對自己工作的肯定。他說,作為一名鄉村醫生,取得患者的信任從來不是靠廣告靠包裝,而是靠高水平的醫療技術、高質量的服務和高尚的醫德。今后要繼續努力克服不足,掌握更多更好的醫療知識,不斷與時俱進、創新工作,盡己所能,無怨無悔地為公共衛生事業奉獻自己的余生。“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我的職責,也是我一輩子的使命。”李曰進說道。
四十余年李曰進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履行著一名鄉村醫生救死扶傷的職責,他樸實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快樂,因為他在工作中享受著懸壺濟世的成就感,他總說自己的工作平凡,其實他們肩上的擔子很重,責任很大,在未來的歲月里,李曰進仍將一如既往地穿梭于田間地頭,真誠地堅守在維護鄉親們健康這塊陣地上,正是這份堅守讓全社會肅然起敬,感動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