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衍蘭,1948年7月出生,山東省肥城市潮泉鎮大王村村民。1973年,孩子剛滿1歲,她的丈夫王英祥在一次施工中不幸受傷,雙手截肢、雙目失明,25歲的孫衍蘭本可以選擇離開,但她卻留了下來,甘愿變成丈夫的一雙眼、一副拐,毅然挑起照顧丈夫、支撐家庭的重擔。

她常說:“我是王英祥的妻子,我有責任照顧他,有責任把孩子拉扯大,我要盡到一個妻子、一位母親的責任。”看似普普通通的一句話,里面的信念卻讓她一堅持就是40多年。
為了給丈夫治病,孫衍蘭無數次往返于濟南、鄭州、北京等地;為了能更好的照顧丈夫,她自己找來醫書研究,在經年累月悉心的看顧下,她學會了打針針灸、推拿按摩。因為腿腳不便,活動量小,她的丈夫2004年患上了糖尿病,為了幫助康復,她每天都堅持扶丈夫走10多里的路。在2007年感動肥城頒獎典禮上,她的丈夫王英祥眼含淚光,對妻子孫衍蘭說:“你是我們全家的恩人,在我的眼里,你永遠是我心目中那個25歲最漂亮的女人。”
孫衍蘭的丈夫愛好音樂、戲劇,年輕時在村里擔任文藝宣傳員。為了讓他開心,孫衍蘭在生活困難的情況下買了收音機、電視機,鼓勵丈夫戰勝傷病痛苦,樹立生活信念。她常說:“老伴看不見,我不能讓他精神空虛,他雖不出門,我要讓他知道外面的世界。”她的樂觀向上激勵和教育著孩子,在學習工作中,不斷向前,不甘落后。
照顧重殘的丈夫、撫養三個男孩,獨自支撐起這樣一個家庭,對誰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負擔。40多年,她瘦弱的身體忙前忙后,喂豬、養羊、種菜、種煙,省吃儉用積攢每一分錢。1985年,為了一斤能多賣1分錢,孫衍蘭推著100多斤白菜,多跑10多里路到集市去賣,回家的路上又累又餓,昏倒在路邊。多年的勞累讓孫衍蘭積勞成疾,患上了腎病,但困苦和疾病并沒有打倒她,在她的辛苦經營下,三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孫女上了大學。
“雖然日子過的困難,但是我要把家過的像個家樣,讓人瞧得起。”她說,“每當看到一大家子人圍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就感到滿足,我40多年來的苦沒有白受。”逢年過節,孩子們都回來全家圍在一起說說笑笑,這是現在最讓她值得驕傲的事。曾有人問她“是什么力量支撐了你一路艱辛地走下來”,孫衍蘭回答得很樸實:“我相信付出就有回報,苦盡一定甜來”。
她陪伴丈夫走過這艱難的路,用瘦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擔,她從青年到老年一路走來,照顧傷病丈夫不離不棄的言行得到了十里八村群眾的交口稱贊,她用自己平凡的事跡詮釋了人間大愛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