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大眾網
手機查看

劉海潮,男,漢族,1993年6月出生,山東棗莊人,群眾,嶧城區眾鑫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理。
“面朝黃土背朝天”是中國傳統農民的生動寫照。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廣大農村出現了一大批懂科學、懂技術、懂市場的新型農民。他們立足土地,卻已不再單純依靠生產勞動,他們正依托產業發展、拉長產業鏈、做大市場、誠信立業……
在嶧城區底閣鎮,就有這么一個村民眼中“不一樣的農民”。他就是今年28歲的劉海潮,從事食用菌種植已有4個年頭了,成為聞名遠近的種植戶。
回鄉創業 爭當村民致富帶頭人
走進嶧城區眾鑫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勞作的村民多是四五十歲的中年婦女,她們或撿拾玉米芯,或操作機器,或打包菌棒,一派忙碌的場景。談起食用菌種植,劉海潮感慨頗多。四年前,中專畢業的劉海潮就去南方打工。在打工期間,他偶然得知,南方的食用菌種植的菌棒原材料都來自山東。劉海潮發現,這些原材料就是老家隨處可見的玉米芯和秸稈。
面對可觀的經濟效應,劉海潮毅然決定回家創業——創辦一個農業合作社。對于劉海潮的決定,家里人表示很不理解,“在大城市打個工不好嘛,為啥回家再當農民呢!”劉海潮坦言,其實一開始想法很簡單,“如果我生成好了蘑菇菌棒再賣給他們,會省去他們的人工費,可以帶動家鄉人民就業!被谶@樣的想法,經過各方面的學習、考察,成立了嶧城區眾鑫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劉海潮利用合作社大量收購,粉碎后做成食用菌菌棒。為確保產品質量,劉海潮在各個環節:拌料裝袋滅菌車間、接種車間、分揀包裝、儲藏車間分別制定了操作流程。經過一系列摸索,目前食用菌菌棒日產量達到15000-20000個,帶動40余個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誠信經營 不忘初心贏好評
在劉海潮創業的第二年冬天,雪下的特別大,由于經驗不足,沒有提前做好措施,大雪壓塌了6個大棚,價值20萬元的貨全都被壓在大棚下面,一時間貨發不出去、資金鏈也出現斷裂。正巧此時恰逢年關,工人工資的正常發放都成了問題。“我當時就一個念頭,不管再苦再難也不能拖欠工人的錢,要讓這些工人過個好年,不能叫他們流了汗水又寒了心。”劉海潮拿出全部積蓄,又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湊夠了15萬元,將工資按時發放到工人手里!爱敃r還有很多工人不要錢,說現在是我最難的時候,不能要。”劉海潮說,“雖然那年過的挺苦,但是心里永遠舒坦踏實”。
有一次劉海潮和客戶簽訂了購銷合同,急需10萬個蘑菇菌棒,合同規定每個菌棒的重量在5.5斤到6.5斤。因為機器調試原因,當菌棒生產到一半的時候,劉海潮發現,生產出來的菌棒重量都達到規定的最低標準線但是沒有達到平均值。劉海潮本著誠實守信原則,再三思考下,向客戶說明了情況,并決定重新做這批貨。重做意味著生產時間要壓縮一半,本來這批貨的時間就比較緊張,這下光靠白天生產是生產不出來了。于是,劉海潮采用白班加夜班的生產模式,并提出給夜班的工人增加補貼,在大家齊心協力的努力下,10萬個蘑菇菌棒保質保量并提前給客戶送了過去。
面對下一步的發展,劉海潮信心百倍:“作為一個“新農人”,我會一直以誠為本、以信取勝,我一定帶領鄉親們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