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介紹
黃松,1964 年 10 月生,威海市五十一號農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自小在遠莊村長大的黃松心里一直有一個帶領村民致富的夢,年輕離鄉創業時他對村民立諾,要盡快幫助家鄉果業擺脫發展困境,并一直在踐諾路上。2015年黃松放棄原本工業企業轉型回到遠莊村投資成立五十一號農場,他親自到鄉親炕頭談土地流轉問題、俯首進行園區建設,為踐行諾言打下重要基礎。不管創業過程中遇到多大的困難,即使是初期處于嚴重虧損狀態,他也始終堅持讓鄉親們能夠有更多收入。截止2020年6月,五十一號農場共流轉村民土地3200余畝,優先為遠莊村等周邊村農民提供就業致富崗位,5年來共支付農民地租600多萬元,培養了90多名職業農民,年人均增收3萬元以上,吸收零散工500多人,每年累計支付農民工資1000多萬元……

二、主要事跡
不忘承諾,嘔心瀝血親手打造千畝果園
2015年3月,51歲的黃松在威海市高新區初村鎮遠莊村投身農業,開創了五十一號農場。當時很多人不解,工業企業做得順風順水,為什么要轉型農業。黃松表示,這一切都源于他曾對村民許下的承諾。
黃松的老家是遠莊村,因為生長在農村,從小他就農村農業有著濃厚的感情。遠莊村歷來以蘋果種植為重要收入來源,1994年前后,蘋果銷售一度斗坡下滑,遠莊村鄉親
一、人物介紹
黃松,1964 年 10 月生,威海市五十一號農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自小在遠莊村長大的黃松心里一直有一個帶領村民致富的夢,年輕離鄉創業時他對村民立諾,要盡快幫助家鄉果業擺脫發展困境,并一直在踐諾路上。2015年黃松放棄原本工業企業轉型回到遠莊村投資成立五十一號農場,他親自到鄉親炕頭談土地流轉問題、俯首進行園區建設,為踐行諾言打下重要基礎。不管創業過程中遇到多大的困難,即使是初期處于嚴重虧損狀態,他也始終堅持讓鄉親們能夠有更多收入。截止2020年6月,五十一號農場共流轉村民土地3200余畝,優先為遠莊村等周邊村農民提供就業致富崗位,5年來共支付農民地租600多萬元,培養了90多名職業農民,年人均增收3萬元以上,吸收零散工500多人,每年累計支付農民工資1000多萬元……
二、主要事跡
不忘承諾,嘔心瀝血親手打造千畝果園
2015年3月,51歲的黃松在威海市高新區初村鎮遠莊村投身農業,開創了五十一號農場。當時很多人不解,工業企業做得順風順水,為什么要轉型農業。黃松表示,這一切都源于他曾對村民許下的承諾。
黃松的老家是遠莊村,因為生長在農村,從小他就農村農業有著濃厚的感情。遠莊村歷來以蘋果種植為重要收入來源,1994年前后,蘋果銷售一度斗坡下滑,遠莊村鄉親們紛紛刨掉果樹,甚至直接放棄管理。果農沒了收入,黃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盡快幫助家鄉果業擺脫發展困境,2013年初,黃松自掏腰包組織鎮上10余名果農,遠赴山西、陜西、云南等地考察?疾熘,他發現當前很多地方都在搞現代蘋果種植產業園,而自己家鄉的果農還在以喬木果樹、傳統富士為主,種植人工成本大、管理散亂、蘋果品質參差不齊……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黃松毅然決定從工業轉型農業,振興家鄉果業。但是隔行如隔山,從企業老板到職業農民,從辦公室到田間地頭,這樣巨大的轉變遠比想象中要困難許多……
要建設現代農場,首先要解決土地連片流轉的問題。當時,許多村民對農場發展心存疑慮,擔心土地租金得不到保障,不愿意將土地流轉。為了打消鄉親疑慮,黃松親自拿著農場設計圖紙、拎著糧油,到村民的院子里、炕頭上,鄭重承諾果園建成后,不僅能按期給他們地租,還能讓他們到農場打工,拿到地租和工資兩塊收入。經過兩個多月的不懈努力,村民們被黃松的真誠樸實打動,紛紛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
土地流轉后,黃松開始著手園區建設。由于村民原有的土地零散小塊,梯田模式不平整,土壤酸化嚴重,不能直接種樹。黃松親自帶領農場員工深耕深翻、土壤改良、梯田改坡、連片整合,幾個月下來,他瘦了十幾斤,蘋果種植園區由500畝變成了3200畝,成為了山東省內現代蘋果單體連片種植規模第一的果園。
“這只是我實現當初對鄉親們的承諾的第一步!
全力踐諾,帶領村民走上富裕生活
回憶當初,黃松說他創業非頭腦一熱,而是“早有預謀”,為了能夠踐行當初的諾言,帶領鄉親們過上富裕的生活。在創業的過程中,他也始終堅守和踐行著這個初心,不管創業過程中遇到多大的困難,即使是初期處于嚴重虧損狀態,他也始終堅持讓鄉親們能夠有更多收入。
截止2020年6月,五十一號農場共流轉村民土地3200余畝,黃松每年堅持按時支付農民地租,5年來共支付農民地租600多萬元。為了回饋村民,他還建立了土地流轉租金增長機制。同時,黃松也堅持優先吸收遠莊村等周邊村農民到農場打工,已經培養了90多名職業農民,年人均增收3萬元以上,吸收零散工500多人,每年累計支付農民工資1000多萬元。為了幫扶更多村民,黃松主動承接了政府扶貧項目資金220萬元,按每年10%的比率,先后支付扶貧項目資金89萬元,帶動2個省定貧困村脫貧。同時,他還打算開展威海金蘋果示范種植,農場負責提供樹苗并教授農民種植技術,并統一收購,解決銷路難題;建設蘋果深加工車間,制作蘋果醋、蘋果醬等,為更多村民提供家門口的致富崗位。
在黃松的人生歷程中,年輕時對鄉親們的承諾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他致富不忘家鄉,一直在帶領村民致富路上前行。
們紛紛刨掉果樹,甚至直接放棄管理。果農沒了收入,黃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盡快幫助家鄉果業擺脫發展困境,2013年初,黃松自掏腰包組織鎮上10余名果農,遠赴山西、陜西、云南等地考察。考察中,他發現當前很多地方都在搞現代蘋果種植產業園,而自己家鄉的果農還在以喬木果樹、傳統富士為主,種植人工成本大、管理散亂、蘋果品質參差不齊……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黃松毅然決定從工業轉型農業,振興家鄉果業。但是隔行如隔山,從企業老板到職業農民,從辦公室到田間地頭,這樣巨大的轉變遠比想象中要困難許多……
要建設現代農場,首先要解決土地連片流轉的問題。當時,許多村民對農場發展心存疑慮,擔心土地租金得不到保障,不愿意將土地流轉。為了打消鄉親疑慮,黃松親自拿著農場設計圖紙、拎著糧油,到村民的院子里、炕頭上,鄭重承諾果園建成后,不僅能按期給他們地租,還能讓他們到農場打工,拿到地租和工資兩塊收入。經過兩個多月的不懈努力,村民們被黃松的真誠樸實打動,紛紛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
土地流轉后,黃松開始著手園區建設。由于村民原有的土地零散小塊,梯田模式不平整,土壤酸化嚴重,不能直接種樹。黃松親自帶領農場員工深耕深翻、土壤改良、梯田改坡、連片整合,幾個月下來,他瘦了十幾斤,蘋果種植園區由500畝變成了3200畝,成為了山東省內現代蘋果單體連片種植規模第一的果園。
“這只是我實現當初對鄉親們的承諾的第一步!
全力踐諾,帶領村民走上富裕生活
回憶當初,黃松說他創業非頭腦一熱,而是“早有預謀”,為了能夠踐行當初的諾言,帶領鄉親們過上富裕的生活。在創業的過程中,他也始終堅守和踐行著這個初心,不管創業過程中遇到多大的困難,即使是初期處于嚴重虧損狀態,他也始終堅持讓鄉親們能夠有更多收入。
截止2020年6月,五十一號農場共流轉村民土地3200余畝,黃松每年堅持按時支付農民地租,5年來共支付農民地租600多萬元。為了回饋村民,他還建立了土地流轉租金增長機制。同時,黃松也堅持優先吸收遠莊村等周邊村農民到農場打工,已經培養了90多名職業農民,年人均增收3萬元以上,吸收零散工500多人,每年累計支付農民工資1000多萬元。為了幫扶更多村民,黃松主動承接了政府扶貧項目資金220萬元,按每年10%的比率,先后支付扶貧項目資金89萬元,帶動2個省定貧困村脫貧。同時,他還打算開展威海金蘋果示范種植,農場負責提供樹苗并教授農民種植技術,并統一收購,解決銷路難題;建設蘋果深加工車間,制作蘋果醋、蘋果醬等,為更多村民提供家門口的致富崗位。
在黃松的人生歷程中,年輕時對鄉親們的承諾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他致富不忘家鄉,一直在帶領村民致富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