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凱旋,男,漢族,1992年3月出生,臨沂河東人,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學士學位,現在上海經營一家英語培訓機構。2019年被評為河東區道德模范,山東省鄉村“好青年”。
見到李凱旋,眼前的他高高瘦瘦,一頭帥氣長發十分飄逸,一副黑邊眼鏡又讓他顯出幾分文雅,你很難將眼前的這位年輕人和農家娃書屋聯系起來。而正是這個90后海歸學子,通過自己出資及接受社會捐贈,在他的家鄉河東區湯頭街道開設了兩所公益性繪世圖書館,并在郯城縣和平邑縣開設了分館。2020年8月15日,年輕的他登上了央視,在CCTV-1晚間新聞中以《小康在哪里:農家娃的書屋》進行了專題報道。
為了全村300多個孩子的期盼
說起李凱旋的農家娃書屋情節,還得從2017年說起。
那時已在美國攻讀政治哲學專業的他,回到老家湯頭街道前林子村,發現孩子們學英語單詞依舊用漢字拼讀,課外閱讀主要靠學校強制,這給了他很大的觸動。“全村大概有300多個孩子,他們應該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接觸更大的世界”,一個美好的想法在他心里萌芽。
李凱旋回國后來到北京一家公益組織工作,工作之余,他無意間了解到繪本是城市媽媽育兒的鐘愛選擇,立體書也很有趣,分不同學科和年齡梯度,便買了十幾本送給村里的孩子傳閱,“大家很新鮮,不斷有人來借,我覺得可以繼續嘗試”。
從那以后,李凱旋下了班就泡在中關村周邊的書城里或者聯系出版社,關于繪世圖書館的嘗試就這樣開始了。有的出版社同意以3折的價格出售圖書,但更多的時候為了省錢,在書店他只看不買,網購打折時,統一清空購物車,即便這樣,前前后后光買書花了5萬多元。
不到半年時間,建起兩座圖書館
經過前期積累和籌備,2019年春節,繪世圖書館在河東區湯頭街道前林子村正式開館。第一家繪世圖書館設在李凱旋老家廠房的舊倉庫,不到20平方米,但這里距前林子村小學只要200米,孩子們放學就能來。
圖書館里還添置了兩臺天文望遠鏡,村里三五歲到十幾歲的孩子都來湊熱鬧,里外圍了五六層,老人們也帶著馬扎來排隊。后來,村里的年輕爸爸帶著兩歲女兒來做志愿,在舊墻上畫了一個大大的月亮。
李凱旋建農家娃書屋的舉動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2019年3月,長溝社區文化服務活動中心與繪世圖書館合作,政府出場地、資金等,繪世圖書館負責募捐和管理,對農家書屋進行改造,在短短2個月時間內,第二家圖書館也順利成立了。“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我們做一套模式,最終還是希望靠政府推動,讓每個村的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圖書館。”李凱旋很有信心。
2019年6月11日,繪世圖書館申請到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書》。李凱旋離自己得夢想更近了。
農家書屋里的最美身影
李凱旋現在上海與朋友合伙經營一家英語培訓機構,平時工作比較忙。圖書館建立了,如何發揮作用成為李凱旋重點考慮的問題。
2019年3月,李凱旋發布了“尋找那個最美的你”的招募招募貼,前前后后有20多個“書友”到圖書館做過志愿者,目前還有8個志愿者常駐;上海天使云書架發起人給圖書館免費搭建電子借閱系統;清華大學益創咨詢社為其做了2019年度分析報告。
2019年5月,圖書館定制了20件“工作服”,鼓勵孩子課余時間來圖書館做志愿,記志愿工時,滿100小時可以換小禮物,工時長的孩子可以優先報名活動。圖書館還設立了規章制度。每本書的借閱時長為一周,超過一天要交1毛錢,借還都要登記,還書要放到指定的類別區域,借閱記錄和收支每月公示。
“罰款主要是督促大家按時還書,但是很少有人違規。”李凱旋說。
小小書屋連通不同膚色語言
2019年5月18日,前林子村的20多個孩子和赤道上的印度尼西亞小朋友有了第一次視頻通話,這是一次跨越40個緯度的連線。iPad里印尼小朋友裹著黑頭巾說,“You (are) so beautiful and cute ”,孩子們搓搓手,擠出幾個單詞 “Thank you,you too” ,緊張的時候,兩條腿前后晃悠,坐不住。這種跨越溝通的實現源于他通過互聯網,聯系上一扇窗計劃,并通過與負責人溝通收到了項目捐贈的6臺iPad。6臺iPad用于前林子村和長溝社區對接一扇窗線上的編程和英語外教課程。 李凱旋充分發揮留學優勢,他的志愿者隊伍里多了不少“海外面孔”:來自塞爾維亞的芭蕾舞老師和她的朋友們是第一批持續支教的國際志愿者;2019年9月CISCO公司寄來了10箱圖書的同時,還有十幾封員工親筆信……
李凱旋說,這盞燈會持續點亮,希望它一直亮下去,化作照亮城鄉道路上的繁星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