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手機查看

袁景海,男,1954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區大家洼街道周疃村人,現任濰坊強源化工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濰坊景海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自2002年起,袁景海就致力于家鄉困難群體的幫扶,不管盈利還是虧損,連續18年來共救助2682戶困難家庭1341000元。他還在當地成立首家個人冠名慈善基金會,建設第一座敬老院,為貧困學生助學……先后榮獲山東省民營企業公益之星、濰坊市鄉鎮企業家、濰坊好人、濰坊市鄉村振興帶頭人、濱海區優秀共產黨員及捐資助學先進個人等稱號。
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是袁景海連續18年雷打不動給貧困鄉親送錢的日子。
“我小時候家里窮,為了活命跟著母親四處討飯,如果不是父老鄉親們的幫襯,就沒有我袁景海的今天。”作為在改革開放浪潮中拼搏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家,從一個一文不名的農村苦孩子到坐擁數千萬資產的董事長,袁景海致富不忘鄉鄰,那顆熾熱感恩的心始終不曾改變。
“感謝你這么多年都惦記著我們,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有了這些錢,我們老兩口也能好好過個年。”大家洼街道周疃三村67歲的袁大爺是一名老黨員,因為老伴常年生病吃藥,家庭因病致貧,這已經是袁景海連續第四年來給他送救助金了。袁大爺緊緊拉著袁景海的手,還不時撩起衣襟擦拭眼中閃動的淚花,千言萬語只化作了一聲真誠地感謝。郭李央村今年64歲的村民王樹林,因病癱瘓在床兩年,老伴為了照顧他,竟然兩次跌斷手臂。老兩口接過救助金時,激動地嘴和手都在抖,無聲的感激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動容。這只是18年來袁景海為貧困家庭發放救助金時的一個小小縮影,用老百姓的話說,袁景海的助人事跡那可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的。
“別人家一臨近春節都在忙年,他倒好,家里的事什么都不管,一門心思全在那些鄉親身上,惦記著老李出院了沒,老袁過年有沒有舍得買肉,翠她娘的藥買回來了沒,任叔的兒子有沒有找到工作,連公司的事都放一邊不管,18年了,我早都習慣了。”袁景海的妻子感慨地說,她和老伴結婚也40多年了,對老伴的做法,她是既敬佩又心疼。“景海是個重情義的人,不管誰家有困難他都傾囊相助。前幾年公司一直在虧損,有一年還虧到了差點破產,他壓力特別大,每天都睡不著覺,絞盡腦汁的想辦法謀出路,但就算這樣,他還是堅持救助貧困鄉親和助學的錢一分都不肯少。”都說一個成功男人背后必定有一個支持他的女人,袁景海也不例外,正是有了妻子的默默支持,他才能在公益路上越走越遠。
“現金和物資幫扶只能解決當前困難,做不到可持續發展,只有幫助村莊發展產業,才能帶動群眾發家致富。” 袁景海說,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是最恰當的助人方式。自2018年開始,他毅然從化工生產行業轉型,投資1500萬元,流轉土地618畝,成立了濰坊景海果業有限公司,在幫助周邊村民就業的同時,帶動冷藏、加工、包裝行業健康發展。果樹種下后,連續兩年都沒有收益,但他依然堅持每年給149戶貧困家庭每戶發放500元的救助金。“我估計這個果園三年時間就可以產生利潤,到時我會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利潤來幫扶弱勢群體,我還要幫助村民建設一個紙箱廠,成立技術服務隊無償指導周邊村民種植果樹和大棚,真正讓大家的錢包鼓起來,家家戶戶富起來。”袁景海真誠地說,他是農民的兒子,一輩子都離不開土地,更離不開這些可親可敬的鄉親們。
從最初的捐贈幾千元到以后的幾十萬元、幾百萬元,隨著企業利潤的不斷增多,袁景海的慈善事業也越做越大,越做越廣。他成立了濱海區首家個人冠名慈善基金會,支持濱海區建設了第一座敬老院,扶持家鄉基礎設施和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助力村莊道路修建和自來水進村工程,在壽光市洪水災害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出錢出力……他把為鄉親辦實事辦好事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博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