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傳智,男,1982年3月生,中共黨員,淄博實驗中學教師。他十幾年照顧爺爺奶奶,并將九十多歲的奶奶從山村接到城里照顧,身體力行踐行孝老愛親傳統美德,受到鄉親們的交口稱贊。
2006年,陳傳智踏上了工作崗位,就在對未來無限憧憬的時候,磨難卻悄悄盯上了他。他的家庭突遭變故,母親在噩耗的打擊下生病住院,爺爺奶奶也臥病在床。母親需要照顧,爺爺奶奶需要照顧,官司纏身的父親需要照顧,新班級的孩子們更需要他的照顧。
苦難沒有壓垮陳傳智,反而讓他生出一股向生活挑戰的勇氣。他一頭挑起生活的重擔,一頭挑起班主任的重擔。他每周至少兩趟往返于張店、沂源縣城、沂源老家三個地方,來回二百五十多公里。母親出院后,身體病弱,他把母親帶在身邊。可他還放心不下爺爺奶奶,一周回去一次,每次都要給爺爺奶奶準備好生活日用品,給他們錢。冬天,水管子被凍住了,只能到很遠的井上去挑水,他每次都把水缸挑滿了再走。一挑子水80多斤重,剛開始他肩膀疼得實在受不了,一路歇息好幾次,肩膀也被壓平了。奶奶摸著他的肩膀,心疼得落淚,可他總是笑著對奶奶說:“我小的時候,你們打水給我喝,你們老了,我挑水給你們喝。”
陳傳智找對象的時候,對人家說:“雖然我沒有什么條件,但必須得有一條,那就是要帶著我母親。”他的條件嚇跑了很多姑娘,現在的妻子卻認定了他是個好人,嫁給了他。成家后,每逢節假日,別人都出去旅游了,他卻帶著老婆孩子回老家陪伴老人。冬天里,老家沒有暖氣,妻子適應不了,不愿意回去。可他對待父母長輩的孝道最終感化了妻子,每年都主動和他一起帶著年幼的孩子回家陪老人過年。
2015年春,爺爺得了胰腺癌,四處籌錢,到處問診,他竭盡全力,可是爺爺當年9月還是走了。噩耗傳來時,他把4歲的兒子從睡夢中叫起來,開車往沂源趕,爺倆到了博山,遇上了大霧,趕回家的時候已經是早上6點多鐘了。奶奶哭著說,去世的前一刻,爺爺還一直念叨他的名字,囑咐奶奶誰的話都不要聽就聽他的話。聽著奶奶的話,他泣不成聲。他知道是他真誠的孝心感動了蒼天,讓爺爺把生命中最牽掛的老伴兒托付給了孫子。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爺爺去世后,他延續著每周都回老家的習慣,陪奶奶吃頓飯,嘮嘮嗑,那是他最滿足的時刻。
2019年奶奶97歲了,雖然身體不錯,可他卻不放心奶奶一個人在老家。他和妻子商量把奶奶接到張店的家里來住。接奶奶那天,村民們都說:“咱們村子里考出去的大學生也不少,可這接奶奶去城里享福的大孫子還是頭一個!”奶奶一輩子沒有出過遠門,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坐在車上一路睜大了眼睛,觀看路邊的景象。看到奶奶像孩子一樣興奮,他感受到的是從未有過的成就感。
奶奶年紀大了,生理機能下降,偶有大小便失禁的情況,讓她感覺很尷尬,給孫子、孫媳婦添這樣的麻煩,她時常說:“兒子閨女又能做到啥程度?”在老家生活的奶奶沒有洗澡的習慣,身上的味道很大,大家幫她洗澡,她堅決不愿意,怎么做思想工作也做不通。兩個年幼的重孫子都說老奶奶身上有臭味,他就給孩子講奶奶為這個大家庭付出的艱辛,那些兒時的經歷打動和感染了孩子,也跟著爸爸一起給老人按摩,陪老人散步。他說:“只要奶奶愿意在這里,把這里當成她的家,我就養著她。我沒有別的想法,就是希望奶奶健康長壽。”
他怕奶奶悶,只要有時間,就用三輪車帶著奶奶到處轉轉看看,還帶著奶奶來過自己的學校。有位學生在隨筆中寫道:“今天看見陳老師攙扶著自己的奶奶參觀校園,爺爺、奶奶,我想你們了。我一定孝敬你們,陪你們慢慢變老。”
陳傳智熱愛學生,愛崗敬業,從教14年來,工作業績突出,先后培養出1名山東省高考文科狀元,2名淄博市高考文科狀元,2名學生山東省高考第二名,4名學生保送考入北大清華……陳傳智被評為淄博市德育先進工作者、市骨干教師、淄博名師,2020年3月入選2019年度“淄博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