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手機查看
石磊,男,1979年11月生,威海市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在近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他扎根于氣象業務一線。2019年7月,他積極響應山東省對口援建的號召,到日喀則市氣象局開展援藏工作。2020年,石磊報名參與珠峰高程測量沖頂氣象保障任務并擔任氣象保障服務隊隊長。珠峰沖頂一波三折,在經過兩次計劃取消后,登山隊抓住26日夜間風力減弱的機會,進行沖頂。在石磊帶領下的氣象保障服務隊經受住了考驗,選定了27日的沖頂窗口期,并根據天氣預報精準確定27日凌晨2時10分攻頂,整個過程每3小時的精準氣象預報為登頂提供了必要條件,成功帶隊完成這一光榮的使命。

挑戰極限 為珠峰登頂測量尋“天時”
5月27日上午11時,經歷八個多小時攀登,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這一刻,他們等候了近五十個晝夜。
在登頂最后也是最關鍵的階段,峰頂海拔8000—9000米的高空多云間陰天,西風風速約為14至20米每秒,與此前氣象保障服務隊的預報相吻合。
盡管參加過亞沙會等不少大型活動的氣象保障服務,但對氣象保障服務隊隊長、山東威海氣象局援藏干部石磊來說,這次氣象服務意義十分特殊。他坦承,剛開始“焦頭爛額”,現在心情非常激動。
這一次沖頂,可謂“一波三折”。5月12日,登山隊第一次計劃沖頂,因天氣復雜、攀登線路上有流雪風險取消。5月22日是第二次計劃沖頂日,但受“安攀”氣旋風暴外圍云系等天氣活動影響,沖頂前一日珠峰出現降雪,海拔7790米以上營地雪深過米,登山隊被迫再次撤回前進營地。5月24日,經過短期休整,登山隊部分隊員第三次出發,26日下午到達海拔8300米的C3營地。這一路上風力不小,尤其是行進至海拔7500米的大風口時,隊員們無法正常攀登,只能慢慢匍匐前進,但登山隊員不敢耽誤,因為根據氣象預報,26日夜間風力減弱,適宜沖頂。這一次,機會寶貴,登山隊沒有錯過。
自5月7日氣象保障服務隊成立以來,他們每天都會為登山隊提供一份氣象預報服務專報,上面詳盡記錄著珠峰大本營的天氣實況和未來24小時的天氣趨勢預報,并從第二天開始提供海拔6000米、7000米、8000米、9000米四個高度上的氣象要素預測,只有整體氣象條件適合時方可進行沖頂。
石磊說,經過細致考量,定日氣象站海拔4300米,具有良好的地形代表性,能代表其南部喜馬拉雅山和北部岡底斯山脈之間的廣大地形,氣象保障服務隊選擇這里“安營扎寨”。5月10日,氣象保障服務隊來到珠峰大本營氣象站,用便攜式風向風速和溫濕度傳感器對氣象要素進行校對,并架設了探空雷達。石磊說:“我們有些隊員參加過2008年奧運火炬登上珠峰的那次保障工作,12年過去,大本營周邊安裝了三個自動觀測站,能實時獲取數據。依靠我國自主研發的數值模式,我們能開展6000米到9000米四個不同高度層面的預報,借助風云四號氣象衛星的高頻次、高清晰度云圖也能及時監控云的變化。”
困難同樣時時存在。“珠峰地區海拔高,地形復雜,天氣變化非常快,特別是風,在一天內以‘小時級’變化,比如早上太陽出來時風比較小、云也比較少,但是到了下午,風可能會逐漸增大,云量開始增多,如果再有點兒天氣系統過來的話,很可能降雪。”石磊說,“這是珠峰地區的天氣特點,也是氣象探測的難點。”
他說,珠峰大本營氧氣含量僅有海平面一半,隊員都不敢走太快,搬運設備時也明顯感到吃力。他們用車運來氦氣瓶等設備,給氣球充好氦氣,再把基測合格的探空儀用繩子拴在氣球上。風大,服務隊藍色的旗幟被吹得獵獵作響,拿著氣球的隊員也被吹得搖搖晃晃。白色的氣球飄飄蕩蕩上升,隊員小心翼翼拿著繩子,絲毫不敢懈怠,直到探空儀順利升空。
每次登山隊艱苦攀登時,服務隊也在緊張忙碌,原本每天兩次的探空氣球放飛,在這段時間里變成“常規操作”,隔幾小時便會有一只探空氣球升空。根據探空儀傳回的數據,服務隊獲得9000米以下大氣的氣象要素分布特征,再將之與珠峰大本營周圍布設的自動氣象站和L波段探空雷達采集到的數據進行綜合對比修正,為登山隊提供氣象數據服務,每隔3小時滾動發布一次氣象要素預報。
登頂成功了,但服務隊的工作仍在繼續,他們提醒登山隊,午后海拔7000米至8000米風速有所增大,要及時下撤。5月27日13時30分許,在峰頂停留150分鐘的登山隊完成任務,如期返回。
最終,石磊帶領的氣象保障服務隊經受住了考驗,圓滿完成任務。
“氣象保障是沖頂最后階段的最重要保障。”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總指揮、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說,在他們強有力的支持下,登山隊不僅準確選定了27日的沖頂窗口期,且根據天氣預報精準確定27日凌晨2時10分攻頂,整個過程每3小時的精準氣象預報為登頂成功提供了必要條件。
不畏艱辛 毅然參加援藏工作
這位來自膠東半島的援藏干部,自2001年大學畢業后進入氣象部門,便一心撲在業務上,對預報服務有很深的情結。
石磊下夜班后常不回宿舍休息,而是聚精會神盯著電腦查看云圖、對比實況,分析天氣過程為何研判得不夠精準,有同事說:“他身上有股子拼命三郎的鉆勁兒。”
受益于這種踏踏實實、尋根問底的精神,石磊迅速成長為山東省業務骨干。2019年,他懷著滿腔熱血響應我省對口援建日喀則的號召,報名參加援藏隊伍。
從氣候宜人的威海乍然入藏,高原反應著實讓石磊吃了番苦頭,他走路不敢太快,也不敢太多,否則就喘不上氣。恰巧,西藏自治區第五屆氣象行業重要天氣預報技能競賽即將開賽,石磊立刻進入角色,用他的話說,日喀則市成績之前不太理想,自己想“帶一帶”,讓全市預報水平上一個檔次。他組織參賽選手進行一個月的集訓,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競賽經驗毫無保留地教給大家。最終,日喀則市氣象局獲得全區第一名。
援藏近一年,石磊依然沒有完全適應高原氣候,晝夜溫差太大,晚上一冷他就犯鼻炎,嘴唇經常是裂的。盡管如此,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工作拉開帷幕后,他還是二話不說擔起了氣象保障服務隊隊長一職。
“他從海拔幾十米的東部沿海來到海拔幾千米的高原已經很不容易了,沒想到他還會到一線參加珠峰保障服務。”一位隊員豎起大拇指:“山東漢子了不起!”
潛心鉆研 成就過硬業務水平
氣象服務是氣象部門立足之本,石磊能圓滿完成珠峰氣象服務任務,與他多年的潛心鉆研業務是分不開的。他注重加強天氣預報理論等知識的學習和更新,熟悉地形特征和氣候特點,了解黨政部門與公眾服務的需求,善于抓住服務的熱點和關鍵點。在臺風、強寒潮、森林火災等重大災害災害性天氣的氣象服務中,他都是主動放棄休息時間,連續堅守預報崗位,組織預報員進行監測、聯防和天氣會商,發布預警信息,上報氣象災情,為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科學調度、指揮決策提供了有力依據,得到有關領導的表揚和認可。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他工作務實、思路清晰。他積極推動黨支部開展“爭當排頭兵”活動,將學習教育活動與日常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調動了黨員爭先創優的積極性。他創造性地開展海洋牧場氣象服務、中韓航線船舶站建設等工作,積極推動海上航線精細化預報、海洋廣播電臺數字化升級等項目實施,使氣象工作為海洋經濟服務找準切入點。他還積極謀劃威海局氣象現代化建設方向,推動視頻會商大屏建設、核心網絡升級、業務系統入政務云、葵花8衛星資料接收系統建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標準化試點建設等工程,提升了氣象現代化水平。
獲得的主要榮譽:
2014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同年,榮獲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技能競賽個人全能第二名。還先后獲得過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