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管"閑事"的魏大爺
他繼續發揮余熱,為居民群眾義務服務、為黨繼續工作,做到離崗退休,不退責。對于社會,他可能沒有驚天動地的偉績,可在鄰里鄉親眼中他是名人,這源于他的熱心腸、好管“閑事”。可他的那些“閑事”,不但為很多人排憂解難,還給很多人帶來快樂和幸福

魏金華工作照
魏金華,今年已經58歲,2009年自單位退休。他性格開朗,樂于助人,平時積極參加社區活動。2011年6月,選舉成為府前居委會黨支部書記,業主委員會主任。參加社區工作后,他繼續發揮余熱,為居民群眾義務服務、為黨繼續工作,做到離崗退休,不退責。對于社會,他可能沒有驚天動地的偉績,可在鄰里鄉親眼中他是名人,這源于他的熱心腸、好管“閑事”。可他的那些“閑事”,不但為很多人排憂解難,還給很多人帶來快樂和幸福,這是一種助人為樂的美德。
居民口中的“熱心人”
“居民群眾的困難無小事,幫助居民群眾排憂解難是我的責任”,他經常對社區工作者這樣說,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做的。
府前小區建區比較早,小區內排水設施有些老化,去年,一次大雨過后,下水道堵塞,導致小區內部分樓宇之間全是污水,而且味道刺鼻,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居民向物業反映無果,只好向居委會求助。魏大爺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后,主動承擔,向居民保證一定會盡快解決。隨后,他積極聯系物業部門,但是物業稱他們不負責維修下水道。魏大爺沒有放棄,多次撥打物業電話進行協調,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物業管理中心被他的堅持所打動,派人來進行了維修,居民的問題總算得到解決。解決這一問題后,魏大爺并沒有滿足,認為這只是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小區排水問題。于是,他找到市政公司負責人請求幫助,在市政公司的幫助下,小區排水系統從根本上得到了改善。
鄰里眼中的“和事佬”
鄰里之間,夫妻之間,難免磕磕碰碰。雖然這些糾紛也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但法律很難徹底解決紛繁復雜的生活難題,一場官司打下來,可能使事情更加復雜化。結果是仇怨更深,糾紛更亂。于是,魏大爺為了更好地協調鄰里夫妻關系,效仿“生活幫”節目組織小區里幾位老干部成立了民事協調小組。
一段時間以來,兩個樓面的居民經常為了一些日常的小事爭吵,影響了雙方的正常生活和休息。為了徹底解決他們的糾紛,魏大爺多次上門調解,讓他們把心里的疙瘩徹底攤在桌面上解決。通過他的調解勸說,矛盾雙方變“出手”為“握手”,變“怒目”為“和睦”,心平氣和地簽訂了調解協議,握手言和,并表示今后一定互相謙讓,和諧相處。“只要是我們鄰里之間有個大事小情,魏大爺都一定要來問一問。誰家婆媳之間、夫妻之間鬧個矛盾,魏大爺也一定會來管一管,他就是這樣一個熱心腸的人。”這就是廣大居民對魏大爺的評價。
同事心中的“貼心人”
魏大爺自從到府前社區上班以來,每天都是第一個到,最后一個走。每當同事夸他時,他總是說:“我家近,早點來是應該的,也方便。”社區里門窗、水管等壞了,魏大爺總是主動修理;社區里停水停電,魏大爺跑回自己家燒開水帶來給同事喝;同事周末遇到有事不能值班,魏大爺積極幫忙值班;社區開展入戶調查,白天居民不在,魏大爺主動承擔晚上調查的任務……在同事眼中,魏大爺不僅是貼心人,更是學習的榜樣。
“一個平凡的人+一件平凡的事≠新聞,但一個平凡的人+一件平凡的事+很長的時間=新聞”。58歲的魏金華,一個平凡的人,幾十年如一日,一直做著一件事情——力所能及地幫助人。“我是一名老共產黨員,為社區工作,為民義務服務,我認為這是一名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只要大家需要我,閑事我還要管”。每當人們贊揚他時,他都謙虛的說。魏金華同志在發揮余熱上實現了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價值,在為民服務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的先進事跡,在府前社區黨員群眾中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大家都向他學習,為社區建設義務貢獻力量,推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