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術“智救”女青年
路人說不知道女青年何故躺在地上的,不過他們已撥打了110和120,但由于地處偏僻,110和120并沒有及時到來。張雨晴和父親立刻蹲下身查看女青年狀況。發現女青年雙目緊閉、面色蒼白、呼吸微弱,沒有明顯外傷。此時眾多路人圍過來,在女青年身邊給她擋著風。

2012年11月15號晚9時許,剛剛參加完學校合唱比賽的青島大學2012級音樂學院學生張雨晴,和前來接她的父親走在回家的路上,經過嶗山區百仕凱旋城小區附近時,發現一名女青年躺在馬路北側馬路牙石下。張雨晴和她父親詢問站在馬路南側的路人發生了什么事情,路人說不知道女青年何故躺在地上的,不過他們已撥打了110和120,但由于地處偏僻,110和120并沒有及時到來。張雨晴和父親立刻蹲下身查看女青年狀況。發現女青年雙目緊閉、面色蒼白、呼吸微弱,沒有明顯外傷。此時眾多路人圍過來,在女青年身邊給她擋著風。
張雨晴的父親再次撥打110、120,120急救中心調度人員稱,救護車已經以最快的速度趕往現場,但因為路途較遠,對新小區路況不熟,大概要10分鐘后才能到。張雨晴父親向120詳細說明了現場病人狀況、具體位置和行車路線。在打電話期間,她的情況突然惡化,一名圍觀市民給她試了試脈搏,發現她心跳停了,接著發現她的呼吸也沒了。當時周圍站著10多名市民,但大家束手無策,沒有一個人敢上前為女青年急救。張雨晴同學得知女青年命懸一線,沒有絲毫猶豫,立即跪在她身邊,拍打女青年的肩膀、并大聲喊她,女青年沒有任何反應。于是張雨晴用手清理了女青年的口腔,二話沒說就開始為她做胸外按壓,并揚起女青年頭部為其做口對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張雨晴每按壓30次,就做兩次人工呼吸。反復不停,連續急救了近十分鐘左右,女青年終于恢復了呼吸和心跳。
此時,110趕到現場,但是女青年的呼吸和心跳極不穩定,并伴有抽搐,張雨晴一直握著她的手,試著她的脈搏,仔細觀察病情變化,隨時準備著,一旦發現病情反復,能在第一時間再次進行急救。幾分鐘后,女青年的呼吸心跳趨于平穩,120到達了現場,采取了相應急救措施,拉上女青年迅速離開現場送往醫院。看到女青年被救走后,張雨晴和父親悄然離開了現場。后來得知,女青年送往醫院后,病情穩定,身體各方面指標基本正常,已無大礙,第二天已經出院。
這件事情發生后,張雨晴的救人事跡引起了國內諸多媒體的關注并進行了報道,對她出手救人的行為給予很高的評價。張雨晴認為自己所掌握的急救知識是從媒體上學來的,雖然成功救了人,但并不代表她的急救術是完全正確的,急救技能是否標準,關系到救人的成功率,她希望通過正規的系統培訓,學習急救知識,掌握救人的正確技能,以便能夠救治更多的人。市紅十字會從報紙上了解到張雨晴希望有更多人掌握心肺復蘇術等急救技能的愿望,他們邀請張雨晴參加市紅十字會每周末舉辦的免費應急救護技能培訓課,系統學習應急救護技能,并將這些技能傳授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島城市民受益。此事經過早報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許多市民積極報名參加培訓。11月24日市紅十字會在遠洋船員職業學院組織了應急救護技能培訓班,除了遠洋船員職業學院的學生外,還有青島大學的學生、銀行職員和企業員工,本期培訓的人數達到了100多人。張雨晴參加了培訓,向大家介紹了當晚急救過程,授課老師贊揚并肯定了張雨晴所采取的急救措施。通過系統的學習有關急救知識和現場操作培訓,張雨晴糾正了一些不到位的急救動作,不但熟練掌握了急救方法和措施,還掌握了多種急救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進一步增強了急救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