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里的義務調解員
他曾經是一名軍人,轉業后任青島市四方區小白干路街道辦事處副處級信訪員。退休后本可以回家頤享天年,盡享天倫之樂,但他卻以滿腔的熱情,為居民真情調解,為百姓排憂解難。為了及時化解社區居民及家庭矛盾,他主動創立了“車大哥黨員調解工作室”。

車傳慶是青島市市北區敦化路街道伊春路社區的第一黨支部書記、“車大哥黨員調解工作室”的主人。他曾經是一名軍人,轉業后任青島市四方區小白干路街道辦事處副處級信訪員。退休后本可以回家頤享天年,盡享天倫之樂,但他卻以滿腔的熱情,為居民真情調解,為百姓排憂解難。為了及時化解社區居民及家庭矛盾,他主動創立了“車大哥黨員調解工作室”。因為工作成績突出,2011年他被評選為“感動青島十佳人物”。
伊春路社區位于老城區,基礎設施差,低收入群體多,外來務工人員多,相對帶來的矛盾糾紛也多,有一些鄰里僅僅因為一些小糾紛就“對簿公堂”,既費精力又費時間,還影響社區團結,讓社區居委會很是頭疼。
前些年,車傳慶退休后把黨組織關系轉回了伊春路社區。“我干了多年信訪,化解矛盾糾紛我可有一套,讓我來當個義務調解員吧。”這是他回到社區后作為普通黨員向黨組織提出的莊重“請纓”。社區黨組織考慮到社區里婆婆媽媽的事比較多,他是一名副處級干部,干調解員可能會“屈尊”,況且純粹是光盡義務無任何報酬,而且他的腿在部隊還受過傷,上樓下樓都很吃力,就善意地拒絕了,但車傳慶主意已定,他的執著令社區干部很是感動,社區便給他騰出一間屋,從此,“車大哥黨員調解工作室”進入了人們的視線,社區里便多了一位隨叫隨到的“車大哥”。
社區有一名服刑人員,其妻子一個人拉扯著孩子,沒有收入,生活壓力很大,便向法院提起了離婚訴訟。車傳慶知道,有個完整家庭的服刑人員,一般會較快地回到正常生活的軌道;而家庭破碎、體會不到家庭溫暖的服刑人員,則比較孤獨,往往破罐子破摔,消極對待改造。車傳慶一趟趟地入戶和他的妻子談心,從夫妻感情談到社會責任,終于把她說動了,她含著淚說再也不提離婚之事,主動到法院撤訴了。后來,車傳慶又幫她在老年公寓找到一個清潔工的工作,并不時幫她解決生活困難,從而挽救了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她逢人便說“是車大哥幫我修補好了這個即將破碎的家。”
“沒啥!有事找我就行了,調解是個細心活,我干了一輩子了,知道怎么去做。”車傳慶總是樂呵呵地向居民群眾傳達著他的服務理念。
“創城”期間需要進行樓院整治,一位老大爺窗外用木柵欄圈起的小院被拆了,老大爺心里想不通,氣沖沖地到社區來要說法,嚷著如果說不通就要去區里上訪。車傳慶聽完老大爺的敘述后,并沒有指責老人這種亂圈公共用地的做法有違法規要求,而是苦口婆心地告訴老人,環境整治為的就是還老百姓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青島作為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作為青島人,居民有責任和義務把咱們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國內外的朋友。一番和風細雨、入情入理的工作,讓老大爺心悅誠服,不但主動退出了違規占地,還主動要求參加義務植綠活動。
社區有一位獨居老太太,生活困難,性格也很孤僻,和鄰里關系處理的非常不好,經常鬧到居委會來。車傳慶了解到她的情況后,把那幢樓里的每戶居民都走了個遍,耐心地做大家的工作,勸說大家要多關心這位老人,不要歧視她。逢年過節他與居委會的同志登門到老人家中送米送油。在他的努力下,鄰里之間實現了相互理解,關系慢慢得到了緩和,大家被他的責任心所感動,幾位鄰居還主動承擔起了照料這位老人的任務。現在鄰里關系非常融洽,老太太見人就夸鄰居真好、“車大哥”真好。
今年春節,伊春路8號的一戶居民,因為房產糾紛鬧得不可開交,車傳慶連春節都沒有過安穩,連續幾個晚上入戶和父子倆徹夜長談,講人情講法律,終于使父子放棄前嫌,避免了對簿公堂的尷尬,挽救了即將破裂的父子關系。
車傳慶在做好居民矛盾調解的同時,還兼任樓長工作,常年為社區居民辦黑板報,做好社區各項政策的宣傳工作,一有時間就搞樓道衛生,發現居民樓里的樓梯臟了,他都會在第一時間默默地打掃干凈,上下樓看誰家門口有垃圾袋,他都主動給提下樓,樓上的感應燈壞了,他就及時聯系社區的維修人員給更換好。特別是在創城活動中,他帶領黨員、志愿者積極參與整治環境,清理亂堆亂放,整治小廣告,使樓道環境有了很大提高,受到社區居民的高度評價。
車傳慶的口袋里總是揣著個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著從各個渠道收集的信息,哪家夫妻不和,哪座樓上有鄰里糾紛,他都了如指掌。“社區是個大家庭,需要大家都做點貢獻,我愿意盡我所能為居民多做點事情。”
這就是車傳慶,這就是居民們信任的“車大哥”,這就是“車大哥黨員調解工作室”的主人給社區乃至社會所注入的一絲絲暖暖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