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兵的傳奇
如果把他的人生經歷比作一首豪放派的詩詞,那么,它的上闋是戰場上金戈鐵馬;下闋是鄉村里抑暴安良。他叫郝新民,今年71歲,東營市墾利縣永安鎮十八村人。

永安鎮文明新事:退伍老軍人義務宣講千場革命故事
郝新民,東營市墾利人,曾入朝參戰和參加珍寶島戰役。回地方后,他熱情助人,先后獲得民政部“老有所為奉獻獎”和盛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殊榮。今年3月,他又被評為東營市“文明市民”。
如果把他的人生經歷比作一首豪放派的詩詞,那么,它的上闋是戰場上金戈鐵馬;下闋是鄉村里抑暴安良。他叫郝新民,今年71歲,東營市墾利縣永安鎮十八村人。
只身擒兇犯
30年前,懷揣著四枚軍功章,鎖上城里的住房,郝新民和妻子兒女回到了一去20年的老家十八村。
回村之前,縣政法部門曾希望他發揮專長,公檢法三家任選其一干偵查工作,但考慮到身體狀況,加之不習慣城里的生活,郝新民堅持回到了老家,擔任村里的義務治保員和調解主任。
作為一個移民眾多的地區,當地治安形勢曾一度非常嚴峻。1993年3月的一天,凌晨一時許,郝新民忽聽有人在門外大喊:“老郝、老郝,快起來,出事了!痹瓉恚@天晚上,臨近的西宋鄉一名慣犯小易(化名)來到村中,連撬五家門鎖,并打傷一名村民,被巡邏隊員發現后,慌不擇路,跑到了村民郝某家中,閉門不出。小易在當地橫行多年,曾刀削村民鼻子。據說他有38個“弟兄”,自稱“38軍”。郝新民到時,只聽屋中女人孩子哭聲一片。眾人急得團團轉,束手無策。郝新民沉吟了一下,叫人找來一根繩子,吩咐眾人后退,然后飛身上前,一腳跺開了緊閉的房門。這里小易還在發愣,那邊郝新民繩子一抖,套住了他的脖子,又一腳將他踹倒在地。小易見勢不妙,連連求饒說:“大爺大爺,手下留情,我知道你老人家……我有38個“弟兄”,你放了我,以后要人有人,要錢有錢,不然,和你沒完,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焙滦旅窭湫σ宦,說:“我等你20年,你也干瞪眼!弊詈螅∫妆宦動嵍鴣淼墓裁窬瘞ё。
郝新民只身擒兇,威名大振。開始不斷有人登門送禮或威逼他傳授武藝,都被郝新民婉言謝絕或怒斥而去。有一年夏天,郝新民正在偏房午睡,忽然被老伴驚懼的哭聲驚醒。睜眼一看,床前站著一青年男子——臨村村民辛連(化名)。此時辛連已抓住郝新民的兩手,把他死死按在了床上,說出話來卻令人啼笑皆非,他說:“我是梁山將,排行老九,今天下山來拜你為師,你不收,我就不松手!焙滦旅褚贿叞参科拮,一邊起身與辛連“對話”。對方稍一分神,郝新民向后一仰,一腳將他“送”到了門口。辛連翻身爬起跪倒在地,連連磕頭,口稱:“你今天不收,我會連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帶“弟兄們”來找你麻煩!焙滦旅衽庹f:“我沒有武功,你學武術到武校去!毙吝B碰了一鼻子灰,怏怏而回。
30年來,郝新民先后在本村、周邊村莊和集貿市場上徒手抓獲歹徒10余名,制止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數十起。許多橫行鄉里的不法分子對他又恨又怕,多次預謀報復。有一次,郝新民正在村外開荒,兩個此前預謀搶劫被他喝斷、后又跪倒在地想拜師學藝未成的青年,領著另外三人,把他團團圍在了當中。郝新民見勢不好,翻身倒地,一邊說“你們打吧”,一邊封好了門戶,五個家伙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敢動手,只好扭頭而去。郝新民告訴記者:“我講究一招制敵……想找我麻煩的多了,我從沒害怕,因為邪不壓正。”
義解百家難
郝新民性情剛烈。多年以后,面對記者回憶起他與違法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情形,仍不時怒不可遏,情不自禁揮手動拳,一派英武之氣。與此同時,他又古道熱腸,樂善好施,急公好義,連臨近的惠魯、前七、后七村有了解不開的疙瘩,都來請他出馬。有村民說,他曾經連“戰”三夜,彌合了一個瀕臨破裂的家庭;也曾東奔西走,促成了一樁樁姻緣。
1992年8月的一天,村民小黃的愛人因家庭瑣事服毒自殺。娘家人得知后,一下來了50多口人,哭著罵著非要小黃償命不可。眾人見勢頭不對,皆驚慌地呆立一旁。危急時刻,郝新民趕來了。找到女方主事人,首先依法說理,指出了這種做法的危險性。又據實說情,點出死者是一時糊涂自殺而死,從未受丈夫虐待,而且身后還有可憐的孩子……一席話,對方連連點頭。
原村支書楊光禮告訴記者,他任村官30年,十八村連年被評為“雙文明村”,這多虧了郝新民的大力支持。前幾年,村民每年要繳納集資提留,有人家無錢可交,郝新民掏錢代繳。村里無錢發誤工補貼,郝新民一下借出2000元,至今村里還欠他兩萬多元。有村民無錢承包土地或做小本生意,郝新民以個人名義擔保,前后協調擔保貸款5萬多元。村民無錢澆地、無錢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郝新民二話不說,再掏腰包,前后支出近1.5萬元。除此之外,郝新民利用自己正骨推拿的絕活,為十里八鄉眾多患者醫好了病痛。
可他的善心甚至引來了禍端。有一年,三個來歷不明的人給他寫信,先是盛贊他“助人為樂”,而后“請求”他拿出1萬元,悄悄放在村邊橋底下……
采訪中,記者問郝新民的調解訣竅,郝新民說了四個字“立場公正”。正是因為他為人處世立場公正,不圖私利,從某種程度上說,郝新民成了十八村的“定盤星”。今年初,民政部門要求將年收入不足1300元的村民納入低保,有人采用“非正!笔侄螌⒁患以窘洕鸂顩r較好的村民“馴了上去。得知投票結果后,郝新民拍案而起,提出村民王士竹智力低下,雙親早逝,不選他當低保戶情理難容。在他的力爭下,王士竹被確定為低保戶,告別了單純靠人救濟的日子。
故土猶難離
1956年3月,郝新民應召入伍,三天后入朝參戰。之后,參加珍寶島戰役,屢建奇功,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和偵察科長(副團級)等職務。艱苦卓絕的戰斗生活給郝新民的身心造成了極大傷害,1976年10月,他不得不離開部隊,并謝絕縣政府安排的在軍干所休養的待遇,堅持回到了鄉下。
軍旅生活給郝新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并在腦海中形成了奇怪的“記憶板塊”。除了幾乎一年到頭一身“國防綠”外,他對軍隊生活的記憶,可以精確到某日某時,對后來的農村生活卻記憶模糊。記者采訪時,他靠著翻看十幾本榮譽證書進行回憶。老伴在旁插話,被他輕輕一句話支走,半天才回來。后來,記者通過“官方”中人聯系幾年前退休在家的原永安鎮派出所所長,試圖補充采訪,被對方以“已經記不清了”為由,婉言謝絕。
讓人尤為感慨的是,盡管他的身體毅然硬朗,看去絕不像古稀老人,但歲月依然給他留下了無情的“印跡”——他的眼睛開始發花,耳朵漸沉。他的六個子女住在城市里,而他城里的房子一直緊鎖著。走進他簡陋的瓦房,里面凌亂地擺著陳舊的家具、灶臺甚至柴草;蛟S因為排遣寂寞,院子里除了一只兇猛的看家狗,還養著一只模樣古怪且非!皟认颉钡膶櫸镄」泛鸵蝗簢\嘰喳喳的小雞。多年前,他放棄了自己開墾的10畝荒田,又在門前改良了兩小塊鹽堿地,種起了地膜棉花和蔬菜。
郝新民說,他這一生一不怕二不悔。但言談之中,記者仍感到了他的些許落寞與無奈。據記者了解,2003年以來,十八村在村兩委換屆中出現了群訪現象,老班子解體,新的兩委班子至今仍在“磨合期”。有村民反映,近來,平靜多年的村莊又出現了盜竊等令人不安的現象。此外,考慮到父母年事漸高,郝新民的子女一次次要求兩人進城。為了把新兩委班子“扶上馬,送一程”,盡管多年來,一直有個別村民風言風語,指責他時常“越權行事”,郝新民權衡再三還是選擇了“留守”,并新任“矛盾排查員”。
和周邊村莊一樣,十八村多鹽堿地。而郝新民老人就像一棵適宜在這片土地生長但又少見的刺槐樹,流金歲月中,堅韌而孤獨。
歷史的保鮮者
郝新民,男,1956年3月應征入伍,隨部隊入朝,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步兵32師偵察班班長,1958年4月回國,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排長、連長、營長、偵察科長等職務。先后獲得過“優秀共產黨員”、“先進退休干部”、“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在中蘇珍寶島戰役中光榮負傷后,1975年他被批準回地方休養,他毅然拒絕軍干所三室一廳的房子和優惠待遇,申請回到家鄉永安鎮十八村老家,在村里承擔治保、調解等工作。
在村中,郝新民除了為村里調解各種矛盾、維護村里穩定外,還當起了宣講革命故事的義務宣講員。一開始宣講時,周圍的人并不支持他,面對家人和親朋好友的反對,他用倔強的口吻說:“為大家宣講革命故事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哪怕有一個人聽,也是我的成功!”37年來,80歲的永安鎮十八村老退伍軍人郝新民,憑著一雙腳板,自費走遍全鎮49個行政村和3處中小學,義務宣講革命故事1000余場,吸引聽眾觀眾達3萬多人。
一個個故事,一段段鮮活的歷史,郝新民以過來人的智慧向人們描述著自己的經歷,在朝鮮戰場上,美軍用飛機向我軍投炸彈、放毒氣,還向我國和朝鮮北部境內投放一些惡性病毒和生命力很強的害蟲,我軍和朝鮮軍民頑強抗敵的英雄事跡。在珍寶島戰役中,在嚴寒、暴風雪交加的惡劣環境和敵我軍事力量懸殊的情形下,我軍采用誘敵深入、雙面夾擊等戰術打敗蘇聯軍隊、保衛祖國領土、捍衛民族尊嚴……
每一次宣講,郝新民都是免費的,并且從不用車接送,更不用說就餐了。他這種不計名、不計利,義務宣講的執著和熱情感染了很多人,成為了中國共產黨黨員崇尚革命道德、傳遞革命精神、繼承革命傳統、為黨旗增光添彩的精神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