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個孩子一個媽”
2012-07-20 15:13: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她原本只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但她又收養了大伯哥和大姑姐家的四個孩子,五次援川三進玉樹后又有七十多個孩子喊她“媽媽”;她46歲下崗,靠打零工補貼家用,而為了孩子們,她捐出的錢物不計其數……她是鳶都義工,她是濰坊好人譚瑞霞。

則爾莊譚瑞霞-個人

則爾莊譚瑞霞-活動
譚瑞霞同志,女,1961年1月出生,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則爾莊社區居民。
她原本只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但她又收養了大伯哥和大姑姐家的四個孩子,五次援川三進玉樹后又有七十多個孩子喊她“媽媽”;她46歲下崗,靠打零工補貼家用,而為了孩子們,她捐出的錢物不計其數……她是鳶都義工,她是濰坊好人譚瑞霞。
五赴北川,只想多救幾個孩子
2008年5月12日,在青海當兵的兒子打回電話,“媽,四川地震了,部隊要去那邊救災!弊T瑞霞囑咐了兒子幾句,自己倒坐不住了,她想,“我得去一趟震區。”5月14日,譚瑞霞到了綿陽。路斷了,她跟其他志愿者一路走到擂鼓鎮。途中,一些好心人會用車捎他們一段,即便這樣,他們還是走了兩天。
一路上,他們抬過上百傷員!澳菚r候,真不覺得累?粗鴵苌鲜軅睦习傩眨ㄒ坏南敕ň褪窃琰c把他們抬到救助點。有些傷得重的,在擔架上就沒意識了,怎么喊都不應。我們還是抬著他,拼命往前趕,F在一想,這些人能活下來多少呢?”
一路上到處是山體滑坡,不時有灰土和石子從身邊落下。路邊深溝,經常有從深山里逃出來的山民向他們求救。山上土石疏松,哪怕一次非常小的余震,都有可能將他們瞬間掩埋。志愿者們手拉手,將他們從溝里拽上來。有時候,要結成十多人的“人鏈子”,才能拽上一個人。
在四川,譚瑞霞待了一個月,抬傷員,搬運物資……最后,把剩下的100元錢都捐給了四川省紅十字會。“錢有什么用!那個時候,有錢也買不到東西,關鍵是有人才行。那會兒,看見人,比看見一堆錢要強得多!”
汶川地震一周年,譚瑞霞和濰坊其他幾名義工來到北川。這是她第三次來北川了。這次,她要到那些在濰坊商校讀書的北川職專學生的家里走走看。平時,在濰坊,她經常去看這些孩子,連商!氨贝ò唷卑嘀魅螐堥L順都說,“譚大姐都快成這些孩子們的媽了” ,“她對這些孩子精神上的幫助,一點都不比那些捐大錢的企業家差!
臨走時,譚瑞霞帶了3000多塊錢,連上墳用的香、紙都帶著。
北川職專學生楊柳的姑媽在地震中失去了四個孩子。 這一趟,譚瑞霞特意陪在濰坊上學的楊柳去看她姑媽!皝砹,坐吧!”楊柳的姑媽神情恍惚地招呼了一聲譚瑞霞,隨即就拉起楊柳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侄女。周圍人談話,她也聽不見,只是一個勁盯著侄女看。看到這一幕,譚瑞霞差點流眼淚了。她怕控制不住自己,放下600元錢趕緊走了。
在板房區和帳篷區,譚瑞霞把身上的2800元錢分給7個孩子,每人四百,自己只留下200多元路費,“反正看見家里條件差的,就給他們留些錢!
錢,就這樣一點點花出去,到底花多少,她心里也沒個數。
而這十幾年來,譚瑞霞家里沒有添過一樣家具。
譚瑞霞翻出一張老照片,那是她和丈夫鐘漢山的合影,是他們35歲時,在老家安丘照的。譚瑞霞盯了好久,嘆了口氣,“那時他還挺好看的呢,穿得也利索,F在老了,唉!十年了,他凈穿孩子們的舊衣裳了!”
玉樹救災,她當了26天搬運工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
10天后,譚瑞霞一個人帶著6000元錢到了玉樹。這6000塊錢,其中4000塊錢是譚瑞霞父親給的,還有1000元是兒子結婚時收的禮錢。
譚瑞霞的父親80多歲了,是濰坊市建設系統的退休職工。從父親手里接過這4000元錢時,譚瑞霞的手“顫了一下”,這是老父親一個月的退休金啊。老爺子省吃儉用,到頭來還要接濟女兒,其實他非常清楚女兒每天都在忙什么。每次給錢,他問都不問,只說一句:“拿著就行!”
從電視里看到玉樹那邊蔬菜非常緊缺,出發前,譚瑞霞買了20斤黃瓜背著就上了火車。
坐了39個小時火車,譚瑞霞到達玉樹一處野戰醫院。在這里,等著看病的群眾排了百米長的隊伍。一個小男孩在媽媽的懷里,不停地哭鬧著。譚瑞霞走上前,拿出一根黃瓜,放到孩子手中。接過黃瓜,小男孩立馬停止了哭鬧。
令譚瑞霞心酸的一幕出現了,第二個孩子、第三個孩子……都向她湊來。黃瓜很快被搶光了。四五個孩子打鬧著,跑了過來,到跟前了,卻站在那里什么都不說,只是盯著她看,一會兒又瞅瞅她的包。他們黑黑的臉蛋上,看不到高原紅,全都臟兮兮的,可眼睛卻“亮晶晶的”。
作為一個母親,譚瑞霞實在“受不了這種眼神”。她再也掏不出一根黃瓜來了。
在玉樹縣物資儲備庫,譚瑞霞和15名年輕人組成了搬運小組。小組里,譚瑞霞年齡最大。每天,他們只休息四五個小時,干到半夜,找個軍大衣一蓋,窩在紙箱子上就睡著了。晚上,倉庫里的溫度只有攝氏四五度。也許是太累了,在倉庫睡了幾次,竟然沒被凍醒,直到第二天天亮,才被大貨車吵醒,吃點泡面,繼續干活。
干了26天搬運工,看到譚瑞霞有些體力不支,紅十字會給她調了個輕松點的工作,照顧醫院的傷病人?蛇@個活看似輕松,那么多的傷病者仍讓譚瑞霞不得休閑,她卻一句話也沒說,“我大老遠從山東跑到玉樹來,就是來幫忙的,不是來添亂的。”
七十多個孩子一個媽
5月20日上午10點,在奎文區北苑街道澤爾莊社區譚瑞霞的新房子里,她正在廚房里忙碌著。菏澤燒傷小伙關興振正在濰坊市人民醫院治療,得知消息后,義工譚瑞霞便堅持天天義務給關興振做飯送飯。
新房子是兒子的朋友免費幫著裝修的,家里的家具是鄰居們倒換下來送給她的!敖值郎虾蜕鐓^里經常來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鄰居們有換季的衣服也經常給我送過來,大家對我幫助太大了。墻上這臺電視,是我的兒子女兒們給我買的”,說起家里這唯一的新物件,譚瑞霞滿臉的笑容。
“拆遷置換的新房,現在還欠著一些錢。房子大了,孩子們住的也舒服”,譚瑞霞說的孩子并不是她那六個孩子,他們要么當兵,要么工作,要么還在上學,她說的孩子們是北川玉樹來濰坊上學留下工作的孩子,而這些孩子對譚瑞霞的稱呼都是“媽媽”“阿媽”。
“現在還有卓瑪、張強、蔡東林三個孩子住這,電視就是這仨孩子給買的。最多的時候同時住著11個孩子,前前后后有70多個孩子在家里住過!弊T瑞霞說。有些孩子在濰坊上學,就留下工作了,他們都把這當家,沒到周末都會來家里住!皨,咱家是幾號樓,我又找不到家了”,這是其中一個孩子給譚瑞霞發的短信。譚瑞霞說,“這孩子總掉向,搬新家后來的次數少些!
曾在濰坊商校就讀的北川羌族學生陳青松,也經常給譚媽媽打電話發短信問候。陳青松喜歡唱歌,唱的也很好,譚瑞霞就花費數千元專門請濰坊的音樂老師來教他,而且還陪著陳青松參加各種比賽,比賽的費用也都是譚瑞霞打工掙來的或者給在部隊當兵的兒子要的。在譚瑞霞的幫助下,陳青松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曾經取得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大獎賽”山東賽區原生態唱法第一名的好成績;參加過中國學盟組織的青少年藝術節“青·飛揚”歌手大賽,并在全國近千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通俗唱法金獎;赴馬來西亞參加中馬建交三十五周年文化交流活動。
如今,陳青松已經簽約北京一家唱片公司,但譚瑞霞卻從來不主動給陳青松發短信或者打電話。譚瑞霞說,“孩子事業剛起步,正是需要打拼的時候,我已經幫不上他了。只要不給孩子添壓力就行了,不能總打電話發信息讓他記掛我!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