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殘存大愛 “隱捐”表愛心
2012-06-20 16:05: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關鍵詞:
[提要] 馬勇,男,34歲,乳山市夏村鎮爐上村人。他有十多張存折,但這些存折他只往里存,從來不取;他先后救助了50多名貧困學生,卻從來不與受捐者見面;他捐出去的錢夠買套房子了,卻仍住在集體宿舍里,一天的伙食費不超過10元。他就是馬勇,一個身殘志堅、心存大愛的人。
[提要] 馬勇,男,34歲,乳山市夏村鎮爐上村人。他有十多張存折,但這些存折他只往里存,從來不取;他先后救助了50多名貧困學生,卻從來不與受捐者見面;他捐出去的錢夠買套房子了,卻仍住在集體宿舍里,一天的伙食費不超過10元。他就是馬勇,一個身殘志堅、心存大愛的人。
馬勇,男,34歲,乳山市夏村鎮爐上村人。他有十多張存折,但這些存折他只往里存,從來不取;他先后救助了50多名貧困學生,卻從來不與受捐者見面;他捐出去的錢夠買套房子了,卻仍住在集體宿舍里,一天的伙食費不超過10元。他就是馬勇,一個身殘志堅、心存大愛的人。
他18歲參軍入伍,曾參加過1998年的抗洪搶險并榮立三等功,還獲得過優秀士兵榮譽獎章。在一次執行公務中,他的眼睛受了重傷,雖然經過及時搶治,但視力僅存0.4。轉業后,他先后換了好幾份工作,直到2006年他在乳山六中當保安,一次偶然中他發現學校的一位孤兒每頓飯就是兩個饅頭一杯白開水,連一份最便宜的菜都不買,這讓打小就餓過肚子的馬勇心生憐意,于是每月從傷殘補貼中拿出100元給那名孤兒補貼伙食。從此,他定期到周邊學校了解貧困學生的情況,然后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一些因天災人禍導致家庭特別困難的孩子、單親家庭孩子和孤兒進行資助,并且從一開始就特別囑咐老師不要將自己的情況告訴受助學生。如今,乳山六中、一中、金嶺中學、府前中學等10多所學校都有他資助的對象,資助過的學生超過50人,其中有20多名學生已經考上了大學,捐助錢物價值20多萬元。
6年來,他從來沒有添一件新衣服,更沒有給自己家里置辦一件像樣的東西,最值錢的就是一臺只能收3個頻道的12寸小電視。2008年3月,他聽說乳山造船廠打工收入高一些,便“投奔”了這份又臟又苦又累的差事,而且干脆把家搬到了不足10平方米的宿舍。每月15日發工資后,16日他準時來到銀行,給每個存折上存上數額不等的錢。“現在資助的3名大學生每次匯的錢多一些,每個人每年都在三五千塊錢,初中學生每月只能給50至80元,高中學生每月給100至150元。”馬勇說。
隨著資助學生的增加,國家發給他的傷殘補貼和工資也有點捉襟見肘,對此,他每天除了加班就是到周邊去撿一些扔掉的礦泉水瓶子、包裝盒等來賣廢品補貼自己的生活費,經常被人誤認為是以撿破爛為生的流浪漢。馬勇喜歡抽煙,但為了省錢,他從每天抽3包煙逐步改到3天抽一包煙,就為省下那幾塊錢來資助學生。他說:“我的能力有限,幫不了他們多大的忙,能讓他們吃頓飽飯好好讀書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對貧困學生慷慨解囊的馬勇,對自己卻十分吝嗇。他從來不去廠里的食堂吃飯,每天的食譜很固定,早飯不吃,午飯到門口小攤買3個包子,晚飯1個包子加1包方便面,一天伙食費從不超過10元錢。
雖然已經30多歲了,但馬勇仍然沒有成家。一貧如洗的他總是不能讓對方接受,可他談對象的條件依然不改:“不孝敬父母的不要,不支持自己資助學生的不要,嫌貧愛富的不要。”這就是馬勇,一個大愛無疆的乳山人,一個閃爍著仁愛光輝的山東人。
他18歲參軍入伍,曾參加過1998年的抗洪搶險并榮立三等功,還獲得過優秀士兵榮譽獎章。在一次執行公務中,他的眼睛受了重傷,雖然經過及時搶治,但視力僅存0.4。轉業后,他先后換了好幾份工作,直到2006年他在乳山六中當保安,一次偶然中他發現學校的一位孤兒每頓飯就是兩個饅頭一杯白開水,連一份最便宜的菜都不買,這讓打小就餓過肚子的馬勇心生憐意,于是每月從傷殘補貼中拿出100元給那名孤兒補貼伙食。從此,他定期到周邊學校了解貧困學生的情況,然后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一些因天災人禍導致家庭特別困難的孩子、單親家庭孩子和孤兒進行資助,并且從一開始就特別囑咐老師不要將自己的情況告訴受助學生。如今,乳山六中、一中、金嶺中學、府前中學等10多所學校都有他資助的對象,資助過的學生超過50人,其中有20多名學生已經考上了大學,捐助錢物價值20多萬元。
6年來,他從來沒有添一件新衣服,更沒有給自己家里置辦一件像樣的東西,最值錢的就是一臺只能收3個頻道的12寸小電視。2008年3月,他聽說乳山造船廠打工收入高一些,便“投奔”了這份又臟又苦又累的差事,而且干脆把家搬到了不足10平方米的宿舍。每月15日發工資后,16日他準時來到銀行,給每個存折上存上數額不等的錢。“現在資助的3名大學生每次匯的錢多一些,每個人每年都在三五千塊錢,初中學生每月只能給50至80元,高中學生每月給100至150元。”馬勇說。
隨著資助學生的增加,國家發給他的傷殘補貼和工資也有點捉襟見肘,對此,他每天除了加班就是到周邊去撿一些扔掉的礦泉水瓶子、包裝盒等來賣廢品補貼自己的生活費,經常被人誤認為是以撿破爛為生的流浪漢。馬勇喜歡抽煙,但為了省錢,他從每天抽3包煙逐步改到3天抽一包煙,就為省下那幾塊錢來資助學生。他說:“我的能力有限,幫不了他們多大的忙,能讓他們吃頓飽飯好好讀書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對貧困學生慷慨解囊的馬勇,對自己卻十分吝嗇。他從來不去廠里的食堂吃飯,每天的食譜很固定,早飯不吃,午飯到門口小攤買3個包子,晚飯1個包子加1包方便面,一天伙食費從不超過10元錢。
雖然已經30多歲了,但馬勇仍然沒有成家。一貧如洗的他總是不能讓對方接受,可他談對象的條件依然不改:“不孝敬父母的不要,不支持自己資助學生的不要,嫌貧愛富的不要。”這就是馬勇,一個大愛無疆的乳山人,一個閃爍著仁愛光輝的山東人。
王琳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