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救人踐行雷鋒精神
2012-05-21 11:45: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海陽市城市規劃管理處就有這樣一名“雷鋒式” 職工,他的名字就叫孫培義。作為一名普通的職工,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盡其所能給身邊的人帶來幫助”,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默默地奉獻著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上世紀60年代到現在,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雷鋒的螺絲釘精神鼓勵了不同時代的人們敬業愛崗,雷鋒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故事成為無數人為人處事的參照。海陽市城市規劃管理處就有這樣一名“雷鋒式” 職工,他的名字就叫孫培義。作為一名普通的職工,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盡其所能給身邊的人帶來幫助”,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默默地奉獻著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鄰居眼中的“活雷鋒”
“遠親不如近鄰”,單從這句諺語中,就能體會出鄰里之間的溫情。孫培義同志牢記這一點并貫穿于生活之中。日常生活中他主動承擔了居住單元樓及周圍環境的清掃工作。多年來,每次下雪,他總是最早一個起床打掃住宅樓前后的積雪,有時邊下雪邊打掃,等左鄰右舍大姨大媽起床,他早已把前后的道路清掃的干干凈凈。他所居住的住宅樓正處在旅社,商業網點密集、流動人員多,亂扔生活垃圾的現象十分嚴重,再加上沒有專業的物業管理,形成了衛生死角,他就主動承擔起打掃小區 “死角”衛生的重任,十幾年來沒有一句怨言;單元的防盜門壞了,他便主動幫忙修好,有時壞了零件,他就主動掏錢將其換上;平時鄰居家里的水龍頭壞了,或是水管堵了,他更是隨叫隨到,及時幫助解決。一次,一位鄰居家的水管突然爆裂,水流飛濺而出,不一會,家里便全是水,獨自在家的楊大嫂身體有病,兒女又在外地無法及時趕回,老人只能拖著虛弱的身體,慢慢的清理家中的東西,下班從門外經過的孫培義見到此狀,馬上回家拿上工具幫忙修理,飛濺的水流將他的衣服全部打濕,他也不理會,全力堵住水管的破裂處并將其修復。等到水管修好,他渾身已經濕透了,由于及時的修復沒有波及其余的住戶。老人感動的熱淚盈眶,激動地說:“有你這么個好心的鄰居真是勝似兒女啊”。就是這樣的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形成了孫培義同志在鄰居們心中的“活雷鋒”形象。
同事心中的“熱心人”
脫掉留戀的軍裝,孫培義同志由一名光榮的軍人,轉業安置到海陽市城市規劃管理處從事規劃監察工作。在實際工作中,他由一個對規劃監察業務陌生的門外漢,通過自身努力和同事的熱心幫助,慢慢成為內行里手。在平時的幫教過程中,他與單位的同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這份親如兄弟姐妹般的感情也激勵了他團結同事、服務同事的熱情。無論平時工作中,還是業余時間,只要周圍同事需要幫忙,他都盡心盡力、義不容辭。一次,正是星期六,他正在家吃飯,有同事搬新居,說家里有東西需要搬運,他二話沒說放下碗筷就去幫忙,一直到晚上很晚才回到家。還有一次同事的小孩夜里發高燒,愛人又不在家,他得知后馬上和同事一起送到醫院并陪伴治療到天亮,第二天照常上班。他總是這樣隨喊隨到,沒有一句怨言,時間長了,無論有什么急難急事,同事們都愛找他幫忙。由于他的樂于助人,成了同事心中的“熱心人”。
領導眼中的“好兵”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深深領悟這句話的含義,并將其付諸于實際工作中。在單位里,無論領導安排什么工作,無論工作崗位在哪里,他都是嚴格的要求自己,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把工作做好。從部隊轉業后,他下鄉包過村,也曾應領導安排去其他單位協助開展工作,還參加過市政府組織的沿海違法建設查處等各項活動。工作角色雖然變過不少,他依然充滿對工作的熱情,高標準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2003年,他服從組織安排,到鳳城東洼村進行幫扶工作,村里人民生活不太富裕,交通條件也差,聯系起來相當不便。而每每遇到突發事件,他總能及時到達現場,處理好相關事務。一次,為了做好村里學生的學費減免工作,他每天徒步往返于學校與村莊之間十幾里的路程,直到將事情落實好。看著孩子臉上燦爛的笑容,他的一切辛苦也隨之而去。在規劃監察科他只是普通一兵,從事著規劃監察的普通工作,一干就是13年,盡管是普通工作,但他就在這個普通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大家知道違法建設的查處是當前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難”,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執行起來難度相當大,每當有困難的時候,他第一個沖在前面。下達停建通知的時候業主不是故意躲起來不見,就是找理由搪塞,但他不管你有什么理由,總是風里雨里不厭其煩地十次甚至幾十次地送達,至到業主接到通知停止違法建設為止。違法建設強制拆除的時候,有人不僅罵甚至動手打,他總是第一個擋在前面耐心勸導,曾經多次被打被罵,但他一如既往,違法業主都豎起大拇指“服了” 。在領導眼中,他就是這樣一個不折不扣的“好兵”。
群眾危難面前的“勇士”
多年的軍隊生活使孫培義同志形成了為人民服務,救人民于危難之中的理想。2010年4月19日早上五點半左右,早起晨練的他剛出家門,發現住宅小區西北方向一處商業網點房內冒出濃煙,軍人的直覺使他馬上意識到失火了,他立即趕到現場,想助一臂之力救火。此時屋內人員都還在熟睡之中,他便趕緊將其叫醒,投入滅火之中。當時現場極其混亂,受到驚嚇的人們有的跳窗,有的想從門口沖出去,房主的妻子抱著三歲的小兒子欲從北門出去,但是吸入濃煙,被昏倒在地上,孩子也是奄奄一息。孫培義見此狀,不顧房內濃煙滾滾,同男戶主一起用濕毛巾捂面沖進房內將母子救出。同時發現一名店員還有意識,就扶著他一起跑了出來,然后他又陪同男戶主將受傷母子送到市急救中心。當時孩子瞳孔已經放大,生命垂危,由于送達及時,孩子經過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事后,他沒有留下姓名、單位和住址。他就是這樣為了身邊群眾的安全默默地奉獻著自己。
“在規劃處工作的這些年中,我一直保持政治上堅定,思想上清醒,工作上有作為。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無限忠誠,時刻保持著思想上的純潔和先進,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及時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為建設和諧海陽盡自己微薄之力”,孫培義如是說。他將繼續做鄰居眼中的“活雷鋒”、同事心中的“熱心人” 、 領導眼中的“好兵”、 群眾危難面前的“勇士”,在為人民服務的路上做的更多,走的更遠。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